對當前民營經濟怎麼看?我認為有喜也有憂。喜的方面,我認為當前民營經濟發生三個重大的轉變:
第一,民營經濟已經由一個數量擴張型的發展轉到了數量和質量并行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民營經濟數量還在發展,現在辦一個公司只需要3萬塊錢人民幣,但是民營經濟已經到了一個質量提高的重要階段。民營企業往重化工、機械製造、資本密集化方面發展。
第二,中國的民營經濟過去靠政策推動,現在已經轉向了制度保障的階段。我們說民營經濟現在已經到了靠政策推動轉變為靠體制保障、制度保障階段。應該說,在36條之前,民營經濟還在體制外靠政策推動,並沒有走進體制內。只有中央政府落實黨的政策,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出台這一系列文件才進入經濟體制的內部。因此,現在方方面面包括市場准入、金融、法律法規等等,已經有一整套的制度保障來保證民營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第三,民營企業家或者是非公人士的政治地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過去民營企業沒有政治地位,現在憲法和中央文件明確規定我們都是屬於社會主義建設者。內部也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們這批人士和建國以後那些工商業者有了明顯的政治上的不同。我們說民營經濟這三個重要的變化應該是判斷整個民營經濟今後走向的一個趨勢。從總體上來說,民營經濟到了一個發展環境相當好的時期。當然民營經濟發展也有憂的一方面,就是說民營經濟也有很多擔心的方面。民營經濟整體是一個粗放型的,競爭力不足,發展也非常散,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擔心的,包括我們的社會責任等等。
那麼,對於民營企業怎麼看?其發展也是有喜有憂。
第一,民營企業的發展現在處於一個瓶頸階段,無論是資金、戰略、企業內部的增長方式等等,現在都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頸,不管是大企業、中企業、小企業,最主要的是我們現在遇到的高成本,資金短缺。今年的銀行貸款比去年高了0.43,短期貸款餘額佔全社會的12.43,這個比重是非常低的。融資困難,資金的成本非常高。
第二,現在最大的威脅就是外資。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國有企業是越來越走向壟斷,他們依靠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在賺取高額利潤,那麼國有企業不去佔領的領域幾乎被外資全面掃蕩。凡是好的他們現在都在佔領,這個趨勢不得了,包括比較好的民營企業都是先合資,然後他們再控制。所以這種外資企業通過他們的品牌、他們的分銷渠道、他們強大的資本,對民營企業是非常大的威脅,我們的企業、我們的市場幾乎被外資控制。一個國家,如果它的市場跟企業的控制權不在這個國家手裡,這是非常難辦的一件事。因此,我們的民營經濟從形勢上來看非常不樂觀。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的民營企業應該怎麼做?
第一,民營企業要利用好政策。政策也是生產力。民營企業家要會用政策,因為政策比法律好用。你如果事事都依據法律,我覺得你這個企業發展肯定要麻煩,因為這個法律是普遍的原則,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去違法,違法就麻煩了。
第二,企業在經營中有好多的政策可以利用,比如說企業資產負債表,你會不會用資產負債表的兩端?這個兩端有若干的政策可利用,比如說融資,過去企業之間、股東、社區之間、公民之間的融資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就叫非法融資,但是現在允許200個股東,要學會利用股權來進行融資。對資產負債無論是長期投資、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地緣資產、無形資產你都可以做一些政策性的調節,我們要學會利用資產負債表的一系列政策。還有在經營企業當中的產業政策,你從事某一個行業,國家有一系列的產業政策來指導你,在產業政策中又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特別是中小企業,現在也出台了一些扶植性的政策。特別在國家的部委里,他們說我們對民營企業沒有歧視,我這裡有什麼什麼錢,但是沒有民營企業來找我,我現在還著急錢花不出去。咱們好多的民營企業不知道哪一個部門裡有政策資金,他有一個信息不對稱問題。因為我們很多的民營企業是埋頭經營,不注意研究國家的政策,更不會利用政策。
另外,企業的消亡、破產等等也有一系列的法律政策的空間。《破產法》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過去的民營企業是不可破產的,只能按照民訴法第19條處理。《破產法》一出來,裡面有一些對破產企業的保護制度,所以我們很多民營企業要學會利用《破產法》保護自己。
第三,民營企業今後要利用產業集群。我們國家的民營企業走到今天,我們跟外資企業一個最大差別或者明顯的差別在哪裡?在於我們的銷售渠道、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創新、我們的供應鏈等等方面比較缺乏,好多民營企業沒有一套完整的價值鏈,都是這一塊、那一塊堆積起來的企業。今後民營企業的發展很重要的一塊就是要走聯合的道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單個成功的很少,很多都是嫁接在一個產業集群里,他們必須要形成上下、左右相連的企業群落,要明確在某一個區域里、在某個產業集群里你能夠佔據什麼樣的位置。
by 唐海濱 中改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