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窮人「憑什麼」分享GDP?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16 08: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觀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最近總有些動人的口號,感動了中國。其中就包括「讓窮人分享GDP!」。我的疑問很簡單:窮人「憑什麼」分享GDP?

  GDP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也基本上相當於國民收入。減去折舊各種稅收以後,就是國民可支配收入。稅收是政府部門的收入,稅收越高,國民的可支配收入就越少。我們國家近年來,稅收上升的速度基本上都在20%以上。也就是說:政府部門是GDP上升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在跟窮人爭奪GDP。

  每個國民要「分享」屬於自己的那份國民收入,憑藉的是自己擁有的生產要素的產權。生產要素基本上分成4種類型:土地、勞動力、資本、管理能力。

  只有擁有土地的產權的人,才能在土地的交易結果中分享土地的出售收入和出租收入。這簡直是不言而喻的公理。可是中國的農民並不擁有土地的產權,因此,城郊結合部的農村,土地被工業企業收購,收入卻並不落到當地的農民手中,農民只是獲得由政府部門發放的「補償款」。補償比例的多寡,基本上由當地政府的官員隨心所欲地確定。因此,我們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所發展的GDP,土地收益基本上被地方政府分享了,窮人沒有土地所有權,他們憑什麼可以分享土地出售和出租的收入?

  勞動力的產權當然是由窮人自己隨身攜帶。所以在「土地集體產權」的制度下,窮人很知趣地外出到城市打工。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城市的政府以保護城市的窮人的工作機會為己任。因此各地方的城市政府出台了清理「城中村」的政策;出台了清理「不合格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政策;地方媒體在當地報紙上嘲笑討要工資的農民工是「跳樓秀」;城管部門公然打人掀攤,踐踏流竄商販是「執法」。其實這與20年前城市裡面戴著紅袖章的馬列主義老太太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邏輯完全一致。都是城市的有權人清掃農村來的無錢人在城市裡面的生存權。

  有資本的人基本上不被稱為「窮人」。但是,有資本的人卻也很容易「變成」窮人。比如:你在銀行有存款,如果該銀行是一個爛帳製造機器,那麼每隔幾年,政府就必須耍些花招來拯救之,未來即使那些存款能夠按照約定歸還給你,也只能是打了折的數目。再比如,你在股市買股票,大多是一些老態龍鐘的國有企業經過嚴重的塗胭脂抹粉,看起來象妙齡少女。你買回家不出叄月,她臉上的脂粉就掛不住了,你將看著金子化成水。

  管理能力是一種知識,由可以言傳的書本知識和不可以言傳的經驗知識有機結合而成。在不同的領域,書本知識和經驗知識的比重並不一致。所以它與文憑的高低高度相關,也和人生的經歷高度相關。受教育水平越低的人,擁有的管理能力越少,被雇傭為經理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當然,政府官員也沒有上述四種公認的生產要素的產權,但是在中國這個官本位國家,他們擁有權力——它是調動一切要素的要素。因此,「跑部錢進」 就是最基本的遊戲潛規則。對這條潛規則拎的越清則發財越易。觸犯了這條潛規則的人,比如孫大午、鐵本的戴國芳,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因此:要成為商人並不難,要成為好商人決不容易,你必須有路子獲得官員的庇護。所以:煤礦老闆基本上都要給煤礦安全局的領導送點乾股。於是:領導說你安全你就安全,不安全也安全。

  以上這五種要素,我們每個共和國的國民都可以作為標準參照一下,自己到底擁有那些,沒有擁有那些,於是:自己是不是屬於「窮人」就很清楚了,自己是不是有憑證「分享GDP」就很清楚了。自己為什麼屬於窮人,也很清楚了。自己應該爭取什麼權利,也就清楚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指望政府官員成為特別利他的人,畢竟,他們掌握了稅收的分配權,如果他們的同情心特別發達,也許他們就可以通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教育資源的分配權,向富人徵稅,向窮人傾斜。但是我奉勸大家不要對官員的善良期望太高。我們明顯看到: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早就建立了,但那是以官員為中心,以與官員的親密程度為遞減係數的保障制度。所以我們會在每個城市都看到「高幹病房」,而農民卻大多病死在自家的床上。所以我們會看到大學大多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所以:我的結論很簡單:要想真正地「讓窮人分享GDP」,根本不需要煽情,提出那莫須有的「窮人經濟學」,只需要將窮人當人看,給他們人權。比如:讓窮人擁有土地所有權、讓窮人擁有平等打工權、讓窮人擁有進入壟斷行業的投資權、擁有企業信息的知情權、讓窮人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讓官員減少配置要素資源的權力、讓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教育資源配置制度都以窮人為中心,以財富擁有量的遞增速度為遞減係數,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教育資源配置制度。

by  鄒嘯鳴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5: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