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品讀千年來16位才華橫溢的奇女子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10 16: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班昭

東漢時期,有一個女子,在史學上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個女子,就是我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班昭。
  班昭,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大約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一個「家有藏書,內足於財」的顯貴人家,她十四歲時嫁給曹世叔為妻,早年守寡,活了七十多歲。其父班彪,很有學問;長兄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將。班昭自幼天資聰敏,勤奮好學,在父兄的教導和影響下,熟讀儒家經典和各種典籍,使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為日後續寫《漢書》打下堅實基礎。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巨著《漢書》。

  漢武帝太初年間,司馬遷寫成了宏篇巨著的《史記》。司馬遷去世以後,雖有人補寫,班彪認為「多鄙俗,不足以踵其書」。他便收集史料,撰寫《後傳》60 余篇,意在續補漢武帝以後所缺的部分,但未及完成就因病辭世。班固繼承父志,在《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著手編寫「包舉一代」、囊括西漢歷史的史書《漢書》。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不料,公元92 年,班固因受統治階級內部政爭的牽連,入獄而死。這樣,班氏父子花費幾十年心血編纂的《漢書》,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完,同時整個書稿面臨著散佚的危險。所幸的是,漢和帝知道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學識過人的巾幗奇才,即召她和馬續到皇家的東觀藏書閣續修《漢書》。班昭為繼父兄遺志,高興地接受了任務。從此,她在藏書閣經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遺留下來的散亂篇章,並在原稿基礎上補寫了八表和《天文志》。至此,這部完整的《漢書》,歷經40年的編撰工作,終於完成。雖先後經過四個人之手撰寫,但讀起來卻「后先媲美,如出一手」,十分和諧。

  除整理、續寫《漢書》外,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漢書》問世以後,因《漢書》多用古字,比較難讀,讀了也多不通曉。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就在皇家圖書館的東觀藏書閣講解《漢書》,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班昭除了在史學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外,她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賦、頌、銘、諫、書、論等文章16篇,輯成《大家集》三卷,但可惜大都失傳,現只留下《東征賦》和《女誡》7篇。

  不僅如此,班昭近還具有優秀的品質和忠實的人生態度。突出地表現在她一生孜孜不倦,善於思考,她學習孔子的教育方法,啟發受教育者談出自己真實的思想,然後再根據其理想、志趣加以引導。她既志存高遠,又面對現實,不強求不易得到的幸福和生活上的富有。她認為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因聰明而延長,也不能因愚昧而縮短。應該不惜身家性命報效國家。忠,會帶來吉利,奸,會遭到禍殃。要恭敬、謹慎、勤懇、謙遜,要清心靜氣沒有貪心,嚴以律己,光明正大。

  班昭的德才深得漢和帝的器重,和帝多次召她進宮,讓皇后和諸嬪妃拜她為師,向她學習儒家經典、天文、數學,從而使班昭聲名大震。每當遇有外邦前來貢獻異物時,皇帝便讓她即席為賦作頌。因班昭丈夫姓曹,人們便尊她為「曹大家」(當時人們把學識高、品德好的婦女尊稱為「大家」;「家」在此讀姑)。后鄧太后臨朝當權,班昭曾以師傅之尊,參與政事,深受信任。班昭逝世后,皇太后親自為這位多年的老師素服舉哀,由使者監護喪事,死後也給予她應得的榮譽。

  清代女作家趙傅在《後漢列女頌(並序)》中贊她「東觀續史,賦頌並嫻。」作為第一位女史學家和文學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間。雖然《女誡》提出了一套男尊女卑、夫為妻綱和三從四德的規範與理論,后成為封建社會婦女的行為準則,影響深遠,客觀上做了封建主義壓迫婦女的「幫凶」,但才學出眾的班昭,依然不愧是古代婦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婦女的驕傲,班昭優秀的品質和忠實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