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玉既瑩凈,器薄如紙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1 05: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乾隆期間,為穩定江山,開疆拓土,乾隆平息了準噶爾和回部少數叛亂分子,實現了對新疆地區行使軍政統治。當地極具阿拉伯藝術風格玉雕製品,隨之作為戰利品呈貢入宮。乾隆皇帝對這種與中國傳統風格迥異的舶來品愛不釋手,倍加讚賞,稱之為「精鐫本鬼工」。從此,每年春秋兩季,從新疆運送4000餘公斤和闐玉料,貢進內廷。資源充沛,皇家推崇,使得乾隆時期琢玉藝術向吸引外來文化的方向發展,進而蔚然成風。

自古以來,歷代帝王無不以玉為美,但真正做到愛玉成癖的,首推乾隆。身為清代鼎盛時期的君主的乾隆帝,日理萬機之餘鑒玉賞玉,詠詩作賦,樂此不疲。乾隆皇帝一生賞玉詩文達800首,其中56首題痕都斯坦玉器,鍾愛之深,可見一斑。詩中贊道:「玉既瑩凈,器薄如紙,良材巧琢,非中土玉工所能彷彿也。」「痕玉」既痕都斯坦玉器。據《欽定皇輿西域圖志》載,「痕都斯坦,在山克山西南,愛烏罕東,為內地所弗逮。」

痕都斯坦為南亞古國名,位於古印度西北部,包括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巴交界地區。清代乾隆、嘉慶時期,新疆地方官吏與部族首領向清官進貢了大量的伊斯蘭風格玉器,當時稱為「痕都斯坦玉器」。清代中葉經新疆流入中國的所謂痕都斯坦玉器應包括3個來源:一是北印度地區雕刻的「印度玉」,二是土耳其地區的「土耳其玉」,三是新疆玉工在當地雕刻的玉器。上述3個地區均信奉伊斯蘭教,其玉雕的風格相近,因此,現在統稱之為「伊斯蘭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分為盛食物用的器皿和雜器兩大類。盛食器有碗、盤、杯、壺、盒、罐等,雜器有筆、燈盤、香爐、古蘭經架、劍把、火藥筒、鏡等。所用玉材是透閃石、陽起石質軟玉,與中國新疆玉玉質相同。玉石多為青色、白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狀。痕都斯坦玉追求玉材純凈的美,一般一器一色,沒有俏色做法,但部分玉器嵌飾金銀細絲及紅、綠、黃、藍各色寶石或玻璃,呈現出典型的阿拉伯燦爛華麗的裝飾風格。
與中國傳統玉器相比,痕都斯坦玉雕有著濃厚的阿拉伯藝術風格。碾琢工藝多採用掏料法,將玉料掏成薄坯,再兩面對琢,形成的內凹外凸的金屬垂鏨效果,使其器薄體輕,晶瑩剔透;玉料多呈青色,玉質與和闐玉頗為相近;器型多具實用性,主要有盤、杯、碗、壺、盂等類,外形多模仿日常多見的花、果、葉等植物造型;圖案題材均為寫實的花卉果蔬,主要有西番蓮、菊花、葵花、蓮花、折枝花、桃實、樹葉枝蔓等;紋飾多採用平面隱起的淺浮雕,構圖繁縟、細膩,琢磨極為細緻,不留琢痕,達到一種「細入毛髮里,渾無斧鑿痕」的藝術效果。有的玉器鑲嵌金銀絲和紅綠寶石、雜色玻璃,看上去精緻華麗。
痕都斯坦玉雕的華美、巧致,恰恰迎合了乾隆時期繁榮盛世、去朴尚華的風氣。皇帝對「痕玉」的極度推崇,引發了朝野上下的追捧,在18世紀下半葉,「痕玉」成為久盛不衰的時髦玉雕,而200多年後的今天再度賞玩,更為感嘆它的鬼斧神工!


和闐白玉錯金嵌寶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徑14.1cm,足徑7cm。清宮舊藏。

碗玉質瑩白。器壁薄,橫截面為圓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雙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飾花葉紋,獨具特色的是枝葉由金片嵌飾而成,花朵則以108顆精琢的紅寶石組成。腹內壁有陰文楷書乾隆帝御制詩一首,全文為: 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 御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實艱致,良匠命精追。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並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題」款識及「比德」印。碗內底正中有隸書「乾隆御用」四字。藝術作品的風格與製作者的審美取向相關,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錯以黃金,鑲嵌紅色寶石,顯得格外豪華富麗。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通過器物外在的華美體現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熱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獨特的藝術神韻且仿製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製成后始終為乾隆皇帝所珍愛,甚至在慶典活動時還被當作御殿賜茶的用具。

青玉瓜棱執壺 青玉瓜棱執壺,清,高26.7cm,口徑5.6cm,足徑7cm。壺青玉質,圓口,圓蓋,長頸,高挑流,曲柄,瓜棱形腹,蓮座式足。壺肩琢一周纏枝花紋,壺嘴處嵌一金圈裝飾。此壺玉質瑩潤,工藝精細,為痕都斯坦玉器風格。痕都斯坦玉器出現於漢地,首見於清乾隆時期,受波斯文化和伊斯蘭藝術風格的影響,其注重選材用料,講究造型變化,成器胎薄體輕,裝飾紋樣繁密,色彩艷麗,對比鮮明。由於痕都斯坦風格的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其對清宮玉作和民間玉肆的琢玉技藝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痕都斯坦玉四系罐? 清乾隆 高8.8厘米
估 價:RMB 80000~100000


痕都斯坦風格翠玉花形紐香爐 清 高14.5厘米
估 價:RMB 10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968000
此件痕都斯坦風格香爐,採用緬甸翡翠,晶瑩剔透,兩側爐耳用折枝菊花及環耳表現,
既富於痕都斯坦風格的神工又具有中國文化的品位,故而極有新奇感,
加之蓋上幾個小環耳的配合,更增添了它的機巧之趣。


痕都斯坦白玉單耳葉式杯,清,高4.5cm,口徑11.3-7.9cm。清宮舊藏。

杯白玉質,胎薄體輕,呈花葉形,口、壁舒張而器足收束細小。單耳雕成葉蔓,杯身刻葉筋,花葉之形態既生動逼真,又頗富裝飾性,雕琢之紋飾於簡練中見精緻。 此杯造型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為花葉狀,於清麗素雅中又顯出富貴之氣,當是清代御用之飲酒器。


白玉痕都斯坦風格匜 清 長12.5厘米 估價:RMB 55000--60000
此口外微撇,花葉形把,壁薄如紙,外壁淺浮雕一周纏枝蓮紋,
玲瓏剔透,色透略泛青,為痕都斯坦風格之精緻之作。

白玉雕御題痕都斯坦莨荷花雙耳罐 清乾隆 直徑14厘米
估 價:RMB 522382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