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李敖
李敖,1935年出生在哈爾濱,台灣著名作家、評論家和歷史學家,是台灣民主化的先驅。他出版的書一共有96本被禁,創下了歷史記錄。
李敖是十分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學問淵博」,號稱看過「十萬本書」,對於政治趨勢的判斷敏銳,在台灣是個精神性的指標,並有「大師」之稱。很多人認為他十分狂妄,他自認自己的白話文是「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最好的前三名包辦者」、「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鏡子」、「嘴巴上罵我的人,心裡都給我立了牌位」。
李敖善罵,經他抨擊罵過的形形色色的人超過3000餘人,在古今中外「罵史」上,大概無人能望其項背!在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掌政的年代,他因發表抨擊當政者言論而在1970年入獄五年八個月。獄中,因為住房價格暴漲,賺得平生第一個百萬。有人說他靠打官司賺了不少錢,但他說,靠打官司賺錢太笨了,真正的有錢人是靠錢來賺錢,現在他就以這一方式來賺錢。談起李敖,無論是他的敵人還是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奇人! 1999年8月18日,台灣的第三大黨新黨宣布徵召他為台灣第10任「總統」候選人,引起震撼。
李敖博聞強記,文字犀利。最著名的作品主要是散文以及評論文章,在台灣島內往往引起巨大爭議。專題歷史研究作品最為著名,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了《胡適評傳》、《蔣介石研究》、《蔣介石評傳》、《孫中山研究》、《國民黨研究》以及《中國性研究》等,全部收錄於《李敖大全集》。
第二名:鄭奎飛
鄭奎飛,1978年出生在浙江溫州,人稱「天才小子」,被譽為人類復活事業的倡導者、開拓者,同時是世界統一貨幣理論和消費資本力理論的創始人。
人類第一例,冷凍后冷藏以待將來複活的人,是一位物理學家,詹姆士.貝德福德,他於1967年1月12日死於肺癌,生前曾捐獻20萬美元,建立美國洛杉磯市第一個人體冷凍實驗室。在中國,我們不能不提到鄭奎飛,鄭奎飛這位科學其人是中國科學界的開天闢地型人物。他提出了「人體冷凍復活理論」,並聲稱自己的人體冷凍復活計劃是繼曼哈頓、、人類基因組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科學計劃。
鄭奎飛不僅在預測未來的趨勢,而且試圖總結這個時代,策劃這個時代,指導這個時代;他力圖以自身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革命性變革來影響世界、改變世界、改變人類。他被譽為人類復活事業的倡導者和開拓者;他是描繪人類未來走向的探索者,是企求填補和溝通人類未來裂縫的思想家和實踐家。
據說《鄭奎飛傳奇》一書是人民出版社有史以來出版的最年輕的人物傳記了,他是一個將要獲得諾貝爾獎的爭議人物。傳說與著名女星章子怡有一夜情,後來又秘密結婚。有人說,自古說才子配佳人,鄭奎飛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複合型青年才俊,普天之下,恐怕只有譽滿全球的女星章子怡小姐,才能與之匹配。鄭奎飛的某此思想頗具爭議性,但不因其具有爭議性,而否定他的思想內容的新穎性、奇特性、深邃性以及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大膽而新奇的論斷、闡述、分析和預測的真理性和邏輯性。
第三名:張五常
張五常,1935年生於香港,被譽為華人世界里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張五常的聲名始播於大陸。而後,兩度晤見中央領導人,並向中國高層領導推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等人。他在中國內地的聲名很快超越了學術圈。1990年代中期,經過長達四年的沉寂,《經濟學消息報》開始刊登他的文章,他的名聲再度漸起於大陸。2000年之後,張五常開始在中國的高校巡迴演講,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張五常熱持續升溫。有人說,他推斷出了中國經濟改革史,甚至有人說他是「中國經濟改革的設計師」,但他說,這個榮譽屬於鄧小平,自己只是一個意外的英雄,遠觀廬山,又近距離探微,識取要義,指點一番,僅此而已。
1982年起他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院長,他的理論主張往往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爭議。主要著作有《佃農理論》(英文1969)、《社會成本的神話》(英文1978)、《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英文1982)、《賣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張五常教授在理論上下過苦功,「由淺入深、由深轉複雜,再由複雜轉深、再轉淺,來來回回好幾次」,已把價格理論咀嚼透爛。另一方面,張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時間用於現實問題的實踐調查,多年礪煉,使他的學術素養和對現實問題的把握渾然一體。
他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1969年以名為《佃農理論——引證於中國的農業及台灣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第四名:馬雲
馬雲,196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家,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先鋒人物。
馬雲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財經雜誌《日經》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 2001 年全球 100位「未來領袖」之一;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他為2001年度「商業領袖」;2004年12月,榮獲CCTV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獎。
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商務眾多第一:開辦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商業網站——「中國黃頁」,提出並實踐面向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為網際網路商務應用播下最初的火種;他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開創全球首個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台;他發起並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並使之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盛會。
阿里巴巴是中國首個市值達到200億美金的網際網路公司。馬云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創辦人,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出任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哈佛大學兩次將他和阿里巴巴經營管理的實踐收錄為MBA案例。在2002年1月發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馬雲對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的闡述:「阿里巴巴的價值不在於每天的瀏覽量是多少,而在於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以此來表明對阿里巴巴迅速發展的認可。
第五名:何新
何新,1964年出生在浙江溫州,有人說他是一個天才,有人說他是魔鬼,有人說他是獨行俠,因為他有「自由獨立的立場」。
自從80年代以來,何新的文化研究,經濟和國際問題研究,他所首先倡導的一些基本觀念,已匯為思潮,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發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對者的廣泛注意。人們可以不贊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視他。何新的學術在80—90年代中國政治與文化這一巨大轉變時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跡。
何新是當今頗有爭議的先鋒學者,愛者對其近乎頂禮膜拜,膩者恨不能將其封為死敵,皆因其縱橫捭闔、獨來獨往的俠客作風。他指點哲學,激揚詩歌,插足歷史,涉獵古代文化、現代化問題等,大凡人文社會學科沒有他不觸及的,若隱若現,表現的百科全能,讓人無可奈何。
何新以自己卓越的才華和獨到的眼光奠定了他在中國學術界的特殊地位。他在1987年預言蘇聯改革必會失敗以及國家將解體,他在1993年向鄧小平及中央上書指出當時過熱的房地產業可能成為"泡沫經濟";他提出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權首先是溫飽權、生存權、發展權」的觀點被廣泛採納,成為中國回擊美國人權攻勢的武器;他的許多經濟學觀點儘管在理論上不居於主流地位,但由於密切聯繫現實和具有務實的可操作性,而深刻地影響了國家的某些經濟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