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四代重殲: 台灣也要,奧運也要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29 16: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政解讀|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08年,台獨分子所謂的機遇年。大陸方面舉辦奧運會這一因素,讓某些台獨分子充滿幻想。兼具台灣大選年,大選綁公投,陳水扁及其黨羽有可能藉此進行瘋狂的政治賭博。危機,已然顯現。

   危機出現,接下來自然是危機的應對。這是大陸方面的課題。

    從內部實力的角度上來說,台灣的兩千多萬人口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是我國力量的主體。台灣內部的實力,對於大陸方面來說,有如年三十的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即便存在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台灣本島實力也仍然不足以短期內帶給我國實力的一個質的飛躍。

    外部來看,台灣問題的背後,涉及到了當今世界上唯一可能在常規條件對我國實力結構帶來毀滅性打擊的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慎重,不是軟弱,而是策略。

    從我國的軍事戰略來看,以當前我海空軍力量,即便台灣本島得以回歸,也不見得能夠真正意義上緩解東面壓力。反而有可能在矛盾尖銳化的情況下,給東面帶來更大的壓力。當前西線的僵局,沒有東線的鞏固,我國也無法過多謀取自身的利益。

    在機遇期的二十年,對於我國來說,首先是實力的積蓄。失去了這個前提,後面的一切宏大戰略目標都將缺少實現的物質基礎。因此,在西太平洋地區內,主動製造緊張,並不是當前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世界局勢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發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歐洲政局的變化,對於世界未來走向的影響仍然需要觀察。可以看到的是,歐美矛盾是長期的,也是必然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因素在增加,這是由歐美實力決定的。蘇聯解體所遺留下來的政治真空是有限的。歐洲在這一輪的角逐中只在東歐獲得了少量的甜頭。歐洲,不應該長期滿足於現狀。這個時候,中國不必要去主動給美歐帶來一個彌合矛盾的契機。

    關於奧運會與統一的重要性問題其實是沒有不可調和的爭議的。的確,如果辦奧運會與台灣獨立是共生體的話,那麼奧運會確實應該放棄。只不過,我們面對的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在一個並不適合主動統一的時期,奧運會的存在並不對既有統一方略造成決定性影響。可是,若是像某些人想的那樣,試圖以奧運會作為武統的掩護,未免也過於兒戲了。要知道,國家實力不僅僅有硬實力,還有軟實力。若然強行為之,則得一台灣而失天下矣。

    國家崛起,始終不是爭一日之長短。在穩定的基調之下,炸彈劃線台海這一預案才有存在的意義。

    台灣問題,至今沒有上升到中美之間以戰爭解決的地步。其實質原因中最關鍵的一條自然是為台灣的獨立與一個擁有廣褒土地、眾多人口以及豐富資源的大國進行戰爭是美國國家利益所不允許的。撇開台灣問題不談,一場與中國的戰爭,無論把中國的實力摧毀到何種程度,都不可能改變美國自身的實力遭受重創的這一結果。試問,一個遭受重創的美國,如何維護其全球霸權體系?美國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為的不就是維護其全球霸權嗎?因此,戰爭手段保護台灣是完全悖離美國利益的。

    美國人希望台海局勢保持現狀,而保持現狀又是最符合我國當前利益的選擇。在這一點上,中美雙方是一致的。若台灣是一個沒有任何主觀思想的物體,則現狀的保持,就相對簡單起來了。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台海危機,說白了,當前只有一種危機形式,即台獨危機。08年需要有所準備的,也正是台獨危機。當有合適的手段,將台海局勢從台獨危機甚至戰爭的邊緣拽回來,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軍事準備的必要性,不可否認。從當前力量對比來說,台灣並不存在獨力的實力空間。一旦有台灣地區領導人公開獨立,則必然是一個極其瘋狂的舉動。其理智本身已經值得懷疑。自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武力收復台灣之舉動,仍將為不得已而為之的必要手段。相對於台灣地區未宣布獨立的前提下武力收台,這一手段佔據著道德高度。只不過,這仍然無法避免我國受到或明或暗的更大規模的遏制。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本質的實力對比並沒有改變。因此,這種情況,並非當前我國所期待的。

    當然,在當前條件下,和美國攜手遏制猖獗的台獨勢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是,我們無法高看美國的遏制力。在偏執與瘋狂面前,美國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

    這種情況下,更為積極主動地遏制台獨的手段也應當有所準備。既然親和力不可能短期內見效,恐怕威懾力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威懾力即強制執行的能力,也就是武力。

    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以對台灣方面施壓,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誠然,這裡面存在另一種傾向,即逆反的情況。台灣人民可能視大陸的軍事演習為干涉台灣選舉的手段。

    只不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一個極限的。只要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則事態必然向著於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我們還將具備一個以前的演習都不具備的優勢,即美國方面的默契。至於演習的名義,很簡單,保衛奧運會。

    什麼情況最讓人絕望?內無力可抗,外無兵可救。這樣,方能讓那些遊離於祖國之外的人們明白他們的處境,在選舉和公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筆者從來沒有相信過馬英九。可是,暫時兩害取其輕還是必要的。馬英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危機真正的爆發階段還是選舉與公投之後奧運會之前的這一階段。台海局勢,在這一階段,最有可能向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恐怕僅僅是演習,已經失去了遏制台獨的能力。炸彈,方是解決危機的最有效手段。

    這個炸彈落在哪兒,卻是有講究了。得依照局勢的變化而控制。太平島、金門島、馬祖島及澎湖列島方向的陸地及附近海域,都是可選擇的方向。甚至,必要時刻,台灣本島,也可選擇。危機步步升級,直到探出台灣人民的底線。一句話,怎麼做能夠讓台灣人民的錯誤政治立場崩潰掉就怎麼做。

    道德這東西,有時候很虛,卻又能夠化虛為實。在道德優勢的條件下,有限的威懾讓台海局勢回歸正常,從奧運會的角度,從力量對比的角度,從地緣政治局勢的角度,大多數人都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的。除非,他們都希望迎接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現時,無論西方如何炒作中國世界第二,那都沒實質意義。實力不是靠炒作出來的。即便真正的世界第二又如何,仍然在惡劣的周邊環境下顯得捉襟見肘。正因為如此,西方人才並未從心理上接受中國崛起這樣一個事實。時間,會改變很多東西,包括人的看法。

    台灣,當前可以作為美國地緣政治戰略上的一個關鍵節點使用,同時也作為一道心理防線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作用將越來越小。台灣與大陸的距離不遠,從軍事上來看,並非不可超越。當我國軍事體系已經強大到台灣島無法發揮比較大作用的時候,當美國已經無力在西太平洋前沿阻礙中國海軍挺進大洋的時候,當中國對美國的潛在殺傷力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台灣對於美國來說,也就更多是一種負擔。而美國,繼續在這種前沿地帶來進行對華軍事防禦,將失去了實質性的義。無論美國人還是歐洲人,心理上都更容易接受台灣的回歸。說俗點,那個時候,誰都知道,再阻擋中國統一,代價之大,已經無法承受,制裁封鎖,也是兩敗俱傷。

    當前,同樣是誰也不想兩敗俱傷。只是,由於我國的實力相對不足,發生衝突的結果是我國損傷大得多。因此,從心理的角度上來說,我國處於弱勢。包括制裁等手段,都能夠對我國帶來較大的傷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明顯。因此,筆者對於歐洲政治風向的轉變以及美國由東歐地區入手對於歐洲的控制手段特別關注。歐洲,在危機發生時刻,是否和美國站在一起,這對於我國的抉擇,對於美國的抉擇,都是必須要考慮到的重要因素。畢竟,歐洲的選擇,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美國在台海衝突的後續手段能夠多大程度上奏效。筆者,從來都不相信,美國敢於在台海與我國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所憂者,多集中於美國後續手段對於我國外部環境的影響上。

    《反分裂法》是一條不錯的線,卻終歸是一條文字線。這條文字線,很容易被包括台灣地區政治投機分子在內的人錯誤解讀。因此,炸彈這條武線,才真正能夠劃得準確,讓所有人看明白大陸方面的意志。同時,也試探一下美國的底線,為未來解決台灣問題,進行鋪墊,可謂一舉兩得。同時,這種緊張的態勢,也會讓台灣的資金外流,使得台灣的實力受到打擊,讓台獨分子手中的資本更為減少。同時讓台灣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到,跟著台獨份子走的結果。

    炸彈劃線的步驟三步走。首先讓消息傳播,進行威懾。其次用演習嚇阻,影響選舉結果。第三用炸彈實在的爆炸聲,來擊潰台灣人民的心理防線。最後,還保留必要的戰爭選擇。至於目的,則是為我國再爭取數年時間。

    筆者估計,前兩種手段的威懾力仍然嫌小。若台獨分子陷於偏執的狂妄,認為大陸方面因為美國因素的存在而沒有膽量真正動手的話。炸彈,應該能夠讓大部分人認識到現實,也認識到美國利益之所在。試想,若些許導彈飛過台灣上空,其對台灣內部所造成的心理壓力,絕對不會比真正的戰爭來得小,卻又不會給西太平洋地區的局勢造成過大的震蕩。

    筆者不得不承認,上面說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是保守的,是防禦性的。只是,當前世界的局勢需要我們採取這樣的策略。以防守來等待力量對比的改變。為了遏制歐洲,美國人正在東歐招惹俄羅斯人。

從戰術上,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高明之處。不過,美國人於高明戰術操作的同時選擇了錯誤的戰略目標,那就是獨霸世界。這一渴望,決定了美歐矛盾的不可調和。美國人的戰術操作再高明,最終也會到一個臨界點,遭遇劇烈反彈。而那種趨勢的發展,正是我國能夠執行防禦性手段的基本根據。

    只是,對於中國來說,守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守的決心。防禦與其說是對於謀略和力量的考驗,不如說更多是對於一個民族心理的考驗。一個民族在積蓄實力階段的忍耐力有多大,恐怕能夠不小程度上決定國家的成就有多大。進攻是激情的,防守是壓抑的。人們喜歡激情而反感壓抑。這不僅僅是耐心的解釋能夠解決的,還需要國內一些問題的順利解決。通過內部的良好發展態勢來堅定人們堅持防守態勢的決心。

    就像之前的飛船要,航母也要。現在得說,台灣要,奧運也要。誰也沒有資格,讓我們失去其中的某一樣。幾個猖獗的台獨份子,又怎可比台灣或奧運其中一種,也未免太抬高他們了。

by 四代重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