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東京證券交易所看日本金融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29 16: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觀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在過去三年裡,亞洲其他證券市場交易並不頻繁,股價沒有太大的增長,惟有日本證券市場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從東京火車站坐兩站地鐵,到達茅場町后,穿過幾坐證券公司大樓,便可以看到一座高出普通辦公樓不少的大廈,大門上有一個由上下兩個紅色箭頭組成的標識,一支向右伸展,一支向左延伸。這兒就是東京證券交易所,世人簡稱東證。

    往日交易員通過手勢、大聲的語言進行交易的場景已經不復存在,正中的大廳有個非常大的透明房間,房頂上的環型電子告知板,把最新消息及時通報給周邊的人們,特別是那些從參觀樓層望下看的參觀者們。新股上市時,也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但東證的交易金額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飛速地增長著。2003年1月的交易量為1000億美元多一點,但到了2005年9月,單月的交易量已經超過了5000億美元。在過去三年裡,亞洲其他證券市場交易並不頻繁,股價沒有太大的增長,惟有日本證券市場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日本的金融體制已經出現了變化,而東證正是在這種體制的變換中,開始迅速回復了體力。如今它在國際化、吸收外國企業來日本上市方面,要邁出更大的步伐。

    日本企業開始增加直接金融的比例

    在日本戰後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民的高儲蓄讓銀行有了比較充足的資金,銀行把從國民那裡一點一點收集來的資金貸給企業,讓企業有了一個較好的資金環境。從戰後日本的經濟環境看,由於是戰敗國,工廠等已經被炸得所剩無幾,工人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國際上沒有哪個國家肯把資金投到日本去。日本的復興惟一能夠依靠的只有日本國內的經濟力量。當時,日本的工人農民沒有購買股票的經濟力量,銀行向企業提供資金,成為企業支撐下去的惟一渠道。

    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用銀行貸款的方式取得了發展,這種方式在日本稱為間接金融。企業有時甚至是政府向金融機關、銀行融資,在得到贏利以後,把貸款及利息歸還給金融機關或銀行,如此周而復始。間接金融模式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90年代,到日本經濟墜入泡沫崩潰以後,才發生了變化。

    佳能公司總裁御手洗富士夫在東京對《經濟》記者說,「1995年,我剛剛開始任佳能總裁時,佳能向金融機關借的資金有8400億日元之多,但到了2004 年已經減少到385億日元。佳能對有利息負債的依存度過去高達33.6%,而現在則是1.1%。」這一過程中,佳能不斷提高股東資本比率,由1995年的 35.1%,提高到了2004年的61.6%。

    從佳能的運營方式,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企業開始重視直接金融的作用。他們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來從市場上直接獲得資本,在取得收益以後,把利潤中的一部分分給股東。日本企業能夠這麼做,是和企業經營的公開化、企業技術革新、遵紀守法分不開的,但直接金融模式的大量採用,讓日本的金融市場活躍了起來。不僅是企業,日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做一些大項目時,也開始通過金融方式在市場籌措資本。如今,直接金融在日本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從這些年東證每月的交易額上看,就能得出這個結論。

    東證走紅

    金融模式的變化,讓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開始迅速活躍了起來,參加交易的不僅僅有日本個人投資者,不斷增加的境外投資者正在成為東證投資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東證上市部門新企業上市支援部齋藤博一部長對《經濟》記者說:「從市值總額上看,2005年東證為3.5萬億美元,比倫敦(2.8萬億美元)、德國 (1.1萬億美元)要大很多。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要更小一些。」《經濟》雜誌獲得的相關資料表明,2005年香港的股票市值總額為8000億美元,規模只有日本的32%。上海為3000億美元,而中國企業特別關注的新加坡,其市值總額只比深圳大一些,為2000億美元。從規模上看,國際市場除了美國一枝獨秀(12.7萬億美元)以外,較大一些的市場就是日本。

    市值總額實際上和各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金額有很大的關係。最新的數字我們只能找到2004年的。該年全年,東證為3.2萬億美元,香港4000億美元(是其市值的一半),上海3000億美元,新加坡1000億美元(同樣為市值的一半)。從交易金額上看,東證、上海的情況要好一些,香港、新加坡則不盡如人意。

    日本本身是個經濟大國,有豐厚的經濟實力,但東京與香港、新加坡不同的是,外國投資者在這裡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很多時候是外國投資者在拉動日本股價的上升。2005年,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個證券交易所從日本以外的投資者那裡籌措到了大量的資金。外國投資者向日本證券市場最終投入的資金為10.3218 萬億日元,將近1000億美元,與新加坡全年的交易額基本等同。但是,這裡所說的10.3218萬億日元是外國投資者投到日本后沒有提走的金額,而不是重複買賣最後統計出來的總值。

    在過去的一年裡,日本股票價格上升了將近40%,外國投資者開始積極買進日本股票,拉動了日本股價的上升,他們除了看好日本經濟本身以外,對日本金融條件的積極評價,對日本企業今後能取得發展的期待,是他們最終投資日本的動力。

    東證提供的是一個安全、平等的交易平台。

    在制度上保證交易的公開與平等

    齋藤博一部長對《經濟》說,「東京證券交易所是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授予營業許可的株式會社(公司),是一家進行有價證券交易的公司。」

    過去,東證是一個會員組織型的法人,在日本國會修改證券交易法后,開始採用株式會社(股份公司)的形式,2001年11月1日,正式成為一家股份公司。

    日本直接金融的逐步興起,愈發要求證券交易具有公共性。齋藤告訴記者,在東證的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為了保護公眾利益及投資者,公司公正而穩定地進行有價證券買賣。」市場的公共性是交易所運營的根本。

    齋藤對記者說,「東證主要有五個職能,分別是:一,提供買賣等的場所;二,管理買賣;三,有價證券的上市;四,對上市證券進行管理;五,對買賣參與者進行管理。」五個職能不是要限制什麼,而是要保證直接金融在制度上的公平公正。

    比如,在買賣場所的提供上,東證規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按一定的規則連續進行,約定的價格要公布。股票的買賣,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遲,不能根據個人意願在沒有交易的日子裡進行交易,當然也不能在應該交易的日子裡人為地命令停止交易。

    東證對市場內的交易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有一套買賣審查制度。通過審查來確保交易是按規則進行的,價格的形成是合適的。個別人或企業想操縱股市,那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對股票等有價證券的上市,東證要審查其申請是否具有資格,是否能成為買賣交易的對象等等。上了市的企業想在東證圈錢並不容易。交易狀況時刻都在東證的把握之中,對於那些在信息披露、交易狀況方面有問題的企業,東證會及時發出通告,告訴投資者該企業存在的問題。對於參與投資的企業或個人,東證同樣會審查其營業狀況及財產狀況,有一整套考察制度。

    不能說東證不存在任何問題,經濟在發展,社會在變化,東證也會時時遭遇新的問題,需要解決新的問題。但總的來說,東證走出了一條平穩的發展道路,是世界上具有信用的交易所。這些年外國投資者大量湧入到東證等日本證券市場上來,說明日本的直接金融開始興起,但東證等證券交易所能保證市場有序,是外國投資者能放心地到日本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外國企業是否也有利用日本直接金融的可能?東證的回答是:「完全有可能。」齋藤的上市支援部就是這樣一個組織。上市支援部正在積極地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外企業到日本去上市而提供著各種信息和援助。

by 陳言 《經濟》雜誌社記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6: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