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小布希身邊的女人們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27 12: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政解讀|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如果「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幾個女人」這句話成立或者就算有些道理的話,柯林頓和小布希就都成功了,但手法肯定不同。

隨著標誌性的新罕布希爾初選選定了2008 年1 月8 日,在未來一個半月的時間裡,美國的老百姓將需要學會面對被機構或媒體的民調問及是否會接受女性總統之類的問題。當然,那肯定是件好事,我指後者。在這麼個西方大國賦予女性選舉權剛剛一百年後,半邊天總算有可能通過掌握最高權柄當家作主了。現在,所有人都清楚,女性們歷史性的希望都寄托在民主黨人希拉里身上,就如同黑人兄弟的那些都在奧巴馬(Barack Obama)那邊一樣。

當今美國,對於任何一個女權主義者而言,在希望介入政策時往往都會首選更為自由的民主黨作為渠道。然而掀開歷史的塵封,我們會發現第一位當選國會議員(眾議員)的女性蘭辛(Jeanette Rankin)竟然是個共和黨人。這位來自蒙大拿州的女議員在短短4 年的立法生涯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甚至對是否參入二戰投票時,她倔強地投下了唯一的反對票。

同樣,當略略讀過《總統的內閣:性別、權力與代表權》這本小書時,我們會馬上聯想到另一個倔強的共和黨人,他先「偷」到白宮,又獲得「最多」選票。在未來的歷史里,「Bush」這個姓氏會被同阿富汗、伊拉克的困局死死捆在一起,但在他任內卻先後有至少7 位女性內閣部長和眾多其他女性官員(包括本周辭職的反恐顧問Fran Townsend,或者對此發表評論的DanaPerino),這個數字將鐵定超過更有女人緣的柯林頓,使「樹叢」成為美國歷史上任用女性部長最多的總統。

自1933 年羅斯福把第一位女性勞工部長叫來白宮開內閣會議以來,民主黨人傳統上遵循更多地考慮女性和少數族裔,共和黨則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總統如此行事。這正是小布希與自己共和黨前輩們不同的地方。究其根源或許是,開放些的里根在這方面幫共和黨邁出一大步,老布希在八年副總統生涯的耳濡目染受到很多教化,從而也給自己的兒子做出了榜樣。對於小布希如此平等考量的心態與影響,我們未必可以直觀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這屆共和黨政府內女性的話語權的確很強。也許以小布希為軸心,將這些活躍在當今美國政治中的女性們簡單歸類,可以提供些許進一步思想的路徑。

1.託孤保姆型。一般都在老布希時代就開始嶄露頭角,早年就奠定了自己的從政基礎,可以在小布希內閣長期任要職,有受託孤之情輔佐甚至拉扯不懂事的兒子快快成人的味道。比如國務卿賴斯,26 歲拿到國際關係博士學位后就開始遊走在學界、商界、政界之間,1990 年成為老布希蘇聯事務的高級顧問。2000 年老布希把賴斯從斯坦福大學教務長的位置上召回政界為兒子做競選顧問,從此她成為小布希總統生涯不可缺少的頂樑柱之一。再一個典型就是勞工部部長趙小蘭。這個上海商人的女兒主修經濟,曾進叱吒美國金融界。1983 年被選中成為白宮學者,並且在為加州共和黨競選的募款中博得共和黨高層的關注與好感。作為第一位華裔部長,她曾以自己的秀外慧中年僅33 歲時就得到第一個公職:聯邦航運署副署長。在任期內還被評為年度全美傑出女青年。一年後的1988 年轉任聯邦航運委員會主席,又是一年後被剛剛入主白宮的老布希提名為交通部副部長。1993 年趙小蘭嫁給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麥克內爾(Mitch McConnell),開始全面融入美國核心政治圈。2001 年在老布希的強力建議下,傻小子把對於趙小蘭的任命交到了參議院。

2.紅顏知己型。這類一般可以看作與上面提到的傻小子成人之後的興趣好惡有關,是在經商和後來從政的經歷中遇到了欣賞而又可以為其分憂的女性們。隨著小布希的騰達,她們從得州的小舞台上走到了全美的新聞鏡頭前。比如現任的教育部長斯佩林(Margaret Spellings),這位三年級搬來南部的密歇根女性,曾經是1994 年小布希競選州長時的功臣和以後6 年小布希州長生涯的高級顧問。再比如最最出名的小布希身邊的女人——休斯(Karen Hughes)。雖然大學畢業后就把記者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但1980 年對於大選的全程報道還是萌發了她對政治的熱情。1984 年休斯毅然投身到里根和老布希的競選陣營。90 年代以來就一直在小布希事業上和生活中扮演著主要助手和重要朋友的角色。擔任2 年總統私人顧問之後,疲憊的女版羅夫辭職返回得州老家,但據說仍然與小布希保持著每天的電話或者電郵聯繫。2004 年為幫助小布希連任,休斯欣然再次回到美國政治漩渦中心。2005 年,這位「白宮最具影響力的女人」被自己的藍顏知己提名為分管公共外交的助理國務卿,直到最近再次辭職返鄉。 而前任白宮司法顧問麥爾斯(Harriet Miers)的遭遇卻並不如此順利。與其他人相似,她早年就結識了小布希,並全程擔任了得州州長小布希的司法顧問。直到陪同小布希總統到華盛頓前,她甚至沒有在得州之外工作的精力。2005 年,在短暫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女性大法官后,2007 年黯然離任。

3.政治平衡型。這類只能被視為利益平衡與妥協的政治產物了,不過也有點國內各級政府領導層里或民主黨派或少數族裔的女性副職的感覺。這類里包括前任內政部長諾頓(Gale Ann Norton)。非得州人世的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內政部長早年曾經醉心於美國自由黨的「偉大理念」之中,1991 年在一段內政部任職之後,她被選為家鄉科羅拉多州檢察總長。除了1996年代表共和黨競選參議員外,諾頓幾乎沒有與共和黨有太多認同,甚至一直溫和得比較中性,可以讓兩黨都或不勉強地接受,更給小布希的內閣帶來一些平和與中肯。

4.結髮恩愛型。應該沒有別的更多代表了,至少目前為止是。每每空軍1 號停穩在某國的機場時,小布希總是緊緊抓住勞拉的手款款走下懸梯,雖然有點「懶漢美妻」的感覺,但還是讓人溫情地感動著。第一夫人出生在一個民主黨家庭,同樣是來自得州。獲得教育學學士學位之後,就開始在州內多個城市任教。1973 年獲得圖書管理學碩士的她,轉而從事更為安靜的圖書管理工作,直到1977 年遇到了一個姓「Bush」的毛頭小子。兩個同為31 歲的大齡青年驚奇地發現曾經就讀於Midland的同一所中學之後,更多的共同語言使他們難以分開。3 個月後的11 月5 日,勞拉31 歲生日後的第一天,他們正式結婚。這位被《福布斯》評入世界上最具權勢女性的第一夫人一貫謹慎地保持著不溫不火的良好形象,在美國民眾心中漸漸樹立起比希拉里親和得多的好印象。除了2000 年爆出16 歲時發生的車禍導致同車的17 歲男友道格拉斯(Michael Dutton Douglas)死亡之外,完美的勞拉幾乎已經成為全美「相夫教子」的活榜樣。也許小布希也應該慶幸那次被傳為醜聞的意外事故,要不現在可能就只有勞拉·道格拉斯(Laura Douglas)了。

從很多意義上講,小布希無疑是最糟糕的總統之一,但圍在身邊幫助他的女人們卻都可謂「巾幗不讓鬚眉」。或許她們任何一個都比不得希拉里,但都肯定比柯林頓的三四個萊溫斯基們強得多。這樣說來,同為背後有幾個女人的成功男人,小布希比柯林頓強?那,又強在哪裡呢?有一種答案是,傻人有傻福,所以我會慶幸自己不算很聰明。

The President』s Cabinet: Gender, Power, and Representation, MaryAnne Borrelli 著,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2年英文第一版。

書評 by 刁大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