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中國海外能源戰略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27 12: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政解讀|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11 月23 日,一則有關石油的新聞傳到國內。厄瓜多政府於今年10 月12 日以總統令形式宣布,提高針對國外石油公司徵收的特別收益金率(即徵收外國石油公司因石油價格上漲而超出原來銷售合同價格利潤的一部分),從原來的50% 提高到99%。中石油等國內能源巨頭在厄瓜多的投資頃刻間面臨著「打水漂」的危險。受此消息影響,中石油的國內A 股股價繼續下挫至33.75 元,為上市以來最低價。中國能源外交政策再受重創。

厄瓜多政府此舉並非心血來潮,也絕非刻意針對中石油一家。2006 年4 月,厄瓜多議會便通過了一項石油改革法案,規定外國公司必須將因石油價格上漲而超出原銷售合同價格所獲利潤的50%上繳厄國政府。厄議會此舉,曾有評論認為是厄政府受到鄰國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左翼政府相繼推行能源國有化政策的影響,迫於國內民族主義壓力而做出的。但這顯然誤讀了厄瓜多的國內政局狀況,自2006 年現任總統拉斐爾·科雷亞上台以後,厄瓜多能源政策顯現出不可逆轉的國有化傾向。熱衷於將自己打扮成「厄瓜多的查韋斯」的科雷亞,在上台之前便被視為拉美新興左翼政治的代表。與行伍出身的查韋斯和農民出身的莫拉雷斯不同,科雷亞是名副其實的左派知識分子出身,而且是在美國伊利諾依大學獲得的經濟學博士學位。科雷亞領導的「主權祖國聯盟運動」在競選時便提出「能源國有化」的主張。這樣一位總統,通過修改《石油法》來卡住外國石油公司在厄瓜多的利潤之源,實在再正常不過。

更有趣的是,在去年4 月通過「外國石油公司特別收益金」法案后,2006 年5 月,厄政府便終止了與美國西方石油公司(OXY)1999 年與厄國家石油公司簽訂的石油合同,並將其資產和設施收歸國有。厄政府指責OXY 未經厄瓜多能源部的批准,在2000 年擅自將位於亞馬遜地區的15 號油田的40%權益轉讓給加拿大恩卡納(EnCana)石油公司。然而,正是這家恩卡納石油公司,在2005 年9 月,以14.2 億美元的低廉價格,匆匆將手中持有的在厄5 個石油區塊的資產和開發權益轉讓給中石油和中石化合資組建的安第斯石油公司(Andes Petroleum Corp)。當時,中石油、中石化方面對以如此低價獲得恩卡納公司在厄資產頗為「竊喜」,而今看來,這不過是恩卡納公司提早察覺在厄投資的政治風險,金蟬脫殼之策罷了。而中石油、中石化方面,在科雷亞上台之後便再也沒有竊喜的心情了。到了現在,恐怕更是欲哭無淚。保守估計,中石油等中資石油公司此次因特別收益金率提高而遭受的投資損失總額不會低於20 億美元。

事實上,代表中國政府實施能源外交戰略的中石油、中石化、五礦集團等公司,近兩年始終沒有走出「有奶便是娘」的能源投資陷阱。先是在蘇丹,不僅受到眼下愈演愈烈的達爾富爾人道危機的政治牽連,更是在之前誤判蘇丹執政當局的政治資信,以至於中石油作為蘇丹國際石油財團的大股東權益頻頻受到蘇丹政府的損害。而後,在巴基斯坦等國屢屢發生的襲擊中國企業員工事件,背後也無時不閃現著中國的海外能源戰略被卷進所在國國內政治衝突的禍端。

幾乎就在中石油遭遇厄瓜多變局的同時,又傳來中海油將以9 億美元收購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在奈及利亞的海上石油區塊49.8%股份的消息。與當初中石油中石化收購恩卡納公司在厄資產的情形相仿,中海油很有可能籍此次收購而捲入奈及利亞國內最棘手的政治衝突地區,其收購後面臨的政治風險之大,將更甚於如今在厄瓜多面對的局面。

最後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國政府每年為鼓勵和引導中國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外投資而發布的《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幾乎從來不涉及對相關國家的政治風險評估。例如,就在今年,該目錄還將厄瓜多和玻利維亞列為海外重點石油投資地。如此輕率的「指導」,只能說明中國政府連起碼的海外能源戰略政治風險評估能力都較為缺乏,更別說通過積極的官方外交努力來保障維護在海外開拓的能源利益了。

by 羽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