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明清八股文欣賞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12 10: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轉貼前的話:僅供欣賞,無其他意義。



八股文去世百年祭


  
   在中國歷史上,八股文曾是只文化恐龍。明洪武八年,朱元璋頒布開科取士,是年八月,京師及各省舉行鄉試,次年三月,在京師舉行會試。由於所試的《四書》疑問及經義所採用的仍然是元代格式,考出的人才不符合朱元璋的要求,深感失望的朱元璋遂於洪武六年下令停考,開始思考科舉考試的文體問題。之後十年,他與劉伯溫經過反覆的研究,創製了一種新的考試文體,這就是八股文。八股文自洪武十五年橫空出世,明清500年間,絕對是思想文化界的霸王龍。讀書人皓首窮經,無不競奔於科舉之途,若八股文作得不通,就百無一用。如蒲松齡這樣的奇才,放在當今,至少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但八股文寫得不好,因此身逢康熙盛世,也只落得輾轉溝渠,一輩子當一個三家村的教書先生。毫不誇張地說,八股文橫行之時,上下五百年,方圓五萬里,幾乎所有的縣處級以上幹部都是由它而晉陞的;幾乎所有想當而未當成縣處級幹部的讀書人,都是被它扼殺了的。1901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清政府宣布廢除以八股文取士時,神州大地竟是一片悲痛驚惶之聲,讀書人哀嚎,如喪考妣。但八股文終於被廢除了,這隻文化恐龍終於死掉了。

八股文死去一百餘年了,沒有人再對它感興趣,沒有人再去研究它。因為毛澤東同志《反對黨八股》一文行世,「八股」這個詞僅僅作為一個純粹的貶義詞存在與我們的語言中。城市裡的孩子很容易說出許多恐龍的名字,也可以描繪這些恐龍的模樣,但大學里的文科教授,很少能說出八股文的子丑寅卯,我們對八股文的摒棄,可謂完全徹底。

然而,這種現象是很不正常的。既然一篇博士論文可以研究幾百年前某個小地方的米價,一本專著可以研究一種很少人使用且已消亡的文字,而對於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八股文為何如此不聞不問呢?明代十六帝,除開國之君太、成二祖外,大多昏庸乖戾,萬曆朝神宗竟數十年不上朝見大臣,天啟朝熹宗放著國事不問,天天只醉心於干木匠活。在這樣的狀況下,明代的政權還持續了二百六十六年,而且,大部分的時段是太平之世。這就不能不歸因於明代的取士制度,源源不斷地為帝國的統治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即便在皇帝罷工的情形下,還維持著國家政權系統的正常運轉。八股文考出的這些幹部,絕大多數是合格的管理工作者。 1644年清軍入關,對舊明實力猶如摧枯拉朽,清朝統治者對明末政治的腐朽,應該是有深刻的認識,但他們認為八股文是個好東西,於是在科舉考試中承襲下來,直至清末。提到中國近代史,我們就會說落後挨打,但不要忘了,清代的版圖是中國歷史上最廣的疆界,康乾盛世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力。拔高一點說,中國這五百年間的輝煌,是八股文造就的。

清代學者、散文名家也是八股文大家的方苞說:「制藝(即八股文)之興七百餘年,所以久而不廢者,蓋以諸經之精蘊,匯涵於四子之書,俾學童而習之,日以義理浸灌其心,庶幾學識可以漸開而心術歸於正也。」歷史經驗表明,儒家正統思想最適合於中國封建社會,以之為指導思想,並用以培養、選拔人才,最容易造成思想、文化的大一統。明成祖朱棣頒行《御制四書大全》后,書中傳注只取程頤、朱熹兩家,士子們習八股文就不得不對這些內容讀得滾瓜爛熟,其中的思想內涵也就會深深地進入他們的心靈。八股文作為一種考試文體,其格式有苛嚴的要求,由破題、承題、原題、起講、入題、提二比、中二比、過接、后二比、束小二比、大結等部分組成,結構嚴謹,章法細密,因此,寫作八股文是一種極嚴格的條理化訓練,邏輯思路不嚴密的人是寫不好八股文的。做事有條理,是一個管理者的重要能力。學習八股文是訓練,考試八股文就是檢驗。經過檢驗的人才,委以事務,他總可能處理得八九不離十。簡而言之,八股文的作用有二:其一,有效地向人們灌輸了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其二,訓練、檢驗了國家管理者的基本素質。八股文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保持社會的發展,功莫大耶。在任何時代,穩定不都是壓倒一切的事情么?

  八股文當然有弊端,那時的政治、社會模式也有弊端,這些弊端是體制中的原始病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病灶會慢慢地發生癌變,最後不可救藥,但這不等於說八股文從一開始就不該存在。五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指責那時為何不搞資本主義民主,為何不採用一種比八股文更好的考試手段,就好像五百年後的地球人責問我們這代人為什麼不住到月球上去。

  八股文自停科舉之後,批評之聲不絕於耳,偏激之詞層出不窮,而且,八股文本藏書家不重,目錄學家不講,圖書館不收,曾經汗牛充棟的範文選本,百年間零落失散,已極難尋覓,因此,近現代以來,幾乎沒有人對八股文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以至一些頗有名望的專家、教授,講到八股文時也笑話百出。今有龔篤清者,湖湘奇才,早年以小說名世,后入我國著名學者鍾敬文先生之門,研習民俗學,近年致力於明代文化的研究,先有《馮夢龍新論》行世,頗得學問家好評。一次偶然的機緣,在舊書攤上購得一堆八股文選本,心中不由一動,於是悉心搜尋,積年而有成,自詡若論明清八股文古籍的收藏量,「鄙人雖不敢稱第一,至少也要名列收藏最多者之列」。好火遇到好鋼,就煉出一本《明代八股文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洋洋五十餘萬言,材料翔實,立論精闢,言前人所未能言,言今人所未敢言,即便對雄才大略朱元璋,亦有誅心之語。除了學理的探討,書中還很多與八股文有關的名人逸事,讀來饒有興趣。篤清先生此書出,如同發掘了一具文化恐龍的化石,我們參觀之餘,定會讚歎:真大!真霸氣!它的影響還在嗎?也許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1: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