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10 13: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育兒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1

接送寶寶去幼稚園時,家長該做什麼?

 

作者:紐西蘭/ 葉子

 

每天爸爸媽媽們都要接送寶寶去幼稚園,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與老師溝通並且了解自己孩子成長情況的好機會。葉子給家長們提供以下的建議以供參考。

 

早晨到教室時,最好鼓勵寶寶自己老 師與小朋友們問好,從小給寶寶養成一個講禮貌,主動向人問好的好習慣。在西方文化中,這是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要把孩子一放下,就匆匆離開。如果 寶寶的情緒不好,有哭鬧現象也要稍稍停留一會兒,安撫一下孩子。發現寶寶有不舒服的現象,及時的告訴老師多加留意。寶寶白天需要服藥,家長需在有關文件上 簽字,並註明藥品名稱,服用劑量。

 

•來去要注意幼稚園或教室內的通知板,如近期有何活動,何時何地家長需做什麼準備。不然,到時候就會錯過。有些幼稚園會把通知條放在寶寶的書包裡面,也要留意。

 

來 接寶寶回家時,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葉子建議家長不要馬上把孩子帶走。可以問問寶寶,今天都幹了什麼,都玩了什麼,誰是你的好朋友等等。一起看看教室里陳列 的孩子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寶寶幼嫩的小手做出的作品雖然簡單粗糙,但卻是他們經過努力的結果。積極的,正面的肯定與鼓勵會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知的 興趣與勇氣,讓他們變得更加快樂自信。

 

•有時家長也可以老師簡單的聊一聊孩子的情況,老師介紹一些寶寶在家裡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這些資訊對老師了解和教育您的寶寶有很重要的參考作用。

 

接孩子的時候,葉子希望家長不要一見面就埋怨孩子,你怎麼這麼臟,鞋怎麼又不見了。給孩子快樂的一天潑上一盆冷水,有時也讓Kiwi 老師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發生的什麼事。好的習慣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家長不要著急,您需要教會自己的寶寶如何照顧好自己的東西,如鞋子脫下來應該放在哪裡,反覆多次,孩子慢慢就適應了。

 

•最後檢查一下孩子的物品有無丟失,或去丟失物品箱 (Lost property box)看一看。如果仍沒找到,再告訴老師請她幫忙查找。一般幼稚園都不鼓勵孩子帶自己的玩具去玩,因玩具很容易丟失或損壞。

 

•禮貌的與孩子一起老師告別,務必讓老師知道您已經把孩子帶走了。

 

•另外,每天也要按時在簽到簿上簽字。簽到簿是正式的法律文件,以證明孩子的監護情況。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2

炎炎夏日,千萬別晒傷您的寶寶

 

近幾周以來,奧克蘭的氣溫一直居高不下,室外驕陽如火。大人小孩都領略到了「曝晒」的滋味。有些家長給孩子全副武裝,於是乎各種防晒霜,太陽帽閃亮登場,有的家長則不以為然,認為有點小題大作,孩子曬到點也無所謂。那麼這方面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衆所周知,紐西蘭目前仍是世界上皮膚癌的高發症國家之一,每年大約有200人死於皮膚癌。有許多病例的直接誘因就是年幼時的晒傷。所以現在家長們千萬不可馬虎大意。當然適當的陽光對寶寶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但一定要注意保護,採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止晒傷。

 

這裡有兩個誤區,請家長注意,一、時間長才會晒傷 ;二、只有陽光強時才較危險,陰天或陽光不強的時候不要緊。其實不是這樣,因為寶寶的皮膚非常細嫩,不同於成人,所以在幾分鐘內就可能被晒傷。另外,因為紐西蘭地理和氣候的特殊性,在夏天即使是陰天或陽光不強烈時仍有可能晒傷皮膚。

 

下面是葉子收集的一些防晒的小常識:

 

•夏季陽光最強時從上午11時到下午4時,這段時間外出一定要採取防護措施。

 

•最好給孩子穿寬鬆的,棉質的外衣, 避免暴露大面積的皮膚。(可愛的弔帶裝可能會帶來麻煩)

 

•給寶寶選擇寬沿式的太陽帽,帽沿長不要小於5厘米,或選擇後面可垂下來擋住耳朵和脖子的帽子。

 

•正午陽光太強時,盡量避免外出,可在室內或陰涼外活動。

 

選擇合適的防晒霜,至少要在外出前20分鐘塗好,因為要讓皮膚吸收一段時間才會發生作用。而且在室外每隔60-90分鐘后,要再塗一遍防晒霜。這裡要注意,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宜用防晒霜,1歲以下的幼兒也要慎重,防止皮膚過敏。使用新的防晒霜之前,可在寶寶的額頭上先試一點,如無過敏現象,再塗其他部位。

 

•可以給寶寶買太陽眼鏡,但要購買質量符合標準的産品。

 

•游泳時,最好要抹防水型防晒霜。男孩也可以穿游泳上衣,以減少皮膚晒傷的可能性。

 

•購買郊遊或野餐時的遮陽傘時,留意其是否有防晒的功能。

 

•另外去幼稚園的小朋友,家長也要注意每天給孩子帶太陽帽和防晒霜。有的幼稚園有時有玩水活動,也需帶游泳衣與浴巾。

 

晒傷一般會在曬后6-12小時內出現,皮膚出現發紅,疼痛,紅腫現象,如果是大面積的晒傷,寶寶也會有頭疼發燒癥狀。輕度晒傷可給寶寶洗冷水浴或冷敷以緩解疼痛,如果嚴重的話就要看醫生了。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3

兒童遊戲場所(Playground)的安全故事

 

紐西蘭被盛譽為「兒童的天堂」,五顔六色隨處可見的playground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很多樂趣。Playground 90年代在西方國家開始出現,是一個給兒童提供遊戲與社交的理想場所,但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許多專家的注意。

 

據統計,在美國每年大約有20萬名兒童在室外的 playground發生意外事故,平均每年有15名兒童死於遊戲場所事故。在澳大利亞每年約有10萬兒童也因此而受傷治療。其中原因之一是,設備本身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如設計不合理,維修不及時等。許多專家對此憂心忡忡,呼籲各國能在這一方面制定更嚴格的標準以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另一主要原因則是,成人的疏忽和兒童不正確使用遊戲設施造成的。

 

如 同我們開車的道理一樣,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是非常主要的,這樣就有可能避免很多意外事故的發生。如在孩子開始玩之前,家長可以首先檢查一下設備的基本安全情 況。舉例來說,設備有無破損,如鞦韆的鐵環是否鬆動,欄杆有無搖晃,滑梯下面有無保護層,設備表面是否有雨水或露水等(以免孩子滑倒)。當然還包括周圍環 境的安全因素,如地面有無碎玻璃,硬物等。

 

骨折是兒童遊戲場所中發生最多的意外傷害之一,由高空墜落堅硬地面是主要原因。所以家長應注意設備的高度是否適合您的孩子。學前兒童攀援的高度不應超過 1.5米。Monkey bar (空中梯子)和Swing(鞦韆)是兩個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需要家長的特別注意。如果滑梯和鞦韆下面沒有鬆軟的保護措施就更加危險。另外,兒童在遊戲場所的卡傷,勒傷也時有發生。一些設計不合理或破損的欄杆極易發生此類事故。同時也注意不要讓孩子帶繩子或其他玩具到遊戲設施上去玩。

 

另一個中國家長有時會忽略的問題是,如何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安全的玩,這非常有助於從小培養他們保護自己的能力。如簡單的告訴孩子哪些動作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如,玩Monkeybar時大頭朝下,晃來晃去;玩滑梯時頭朝下,趴著往下滑,這些動作都是很危險的。大人發現孩子做危險的動作時,要及時的制止,並講明原因。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玩的開心,玩的安全是所有家庭,所有父母的心愿。葉子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紐西蘭這個「兒童的天堂」快樂健康的長大。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4:赤足走路 好處多多

 

記得剛來紐西蘭的時候,我經常看見這裡的大人小孩光著腳在路上走來走去, 那時還覺得很新鮮,但時間一長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也視其為Kiwi文化的一部分。可是在家裡,我還是習慣穿著拖鞋,更別說光著腳在外面走路了。

 

但自從懷孕以後,兩隻腳慢慢的腫大起來,下班之後索性我也脫下鞋子,放鬆放鬆,誰知道不試則已,一試還真不想再穿鞋了。近來讀了一些這方面的有關資料,才發覺赤足走路的益處還很多呢!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體之根,彙集著六條經脈的66個穴位,並有許多與內臟連結的反應點,不僅支撐全身重量,還管理行走、跳躍等活動。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兒童經常赤腳行走,可以調節肌體內的許多功能,可使孩子感到輕鬆愉快,還能預防感冒、神經及心血管疾病。腳部血液迴圈的好壞,與腦、骨盆內的血液迴圈密切相關。

 

在日本,近年來正興起幼兒「赤足熱」,在東京、大阪等地,約有1/4以上的幼稚園及小學已這樣做了。在這些學校里,孩子們經常參加有組織的赤腳慢跑活動。風靡日本教育界的「赤足訓練」由此而來。實踐證實,這些學校的孩子推行赤足訓練以後,絕大多數兒童的體質增強了,身高、體重增加很快,連傷風感冒也很少發生。

 

赤著雙腳,經常裸露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這十分有利於足部汗液的迴圈,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還能預防受涼腹瀉等症。另外大部分孩子活潑好動,腳很愛出汗,鞋裡又潮又悶,而小孩子皮膚細嫩,對細菌的抵抗能力差,易患腳部軟組織炎症。

 

赤腳尤其對鍛煉踝關節的柔軟性至關重要,如踝關節僵硬,人在活動時極易跌倒;踝關節柔軟性差,在走路較多的情況下足弓會變硬甚至變形,易疲勞。經常赤腳行走能提高踝關節的柔軟性,能防止扁平足。

 

由此可見,讓孩子赤腳在家裡,在草坪,在操場上上活動一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咱們大人不妨也來試一試喲。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5:糾正孩子的小毛病

 

您的孩子有這樣的「小毛病」嗎?

 

孩子隨意打斷你的講話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在和朋友談話或打電話時,孩子不時的打斷你們,甚至哭鬧不休。這時候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而不去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其實這不僅僅是個禮貌問題,如果您總是默許孩子這麼做,就會給他()造成一種錯覺,就是他()的這種行為是正確的,被允許的,他們隨時都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從而不會學著去等待別人或容忍其他的情況出現。

 

這個問題葉子也忽略過,記得有一次在幼稚園和另外一位老師談話,一個中國孩子跑進來要跟我說什麼,我剛想回答他,可是那位一貫和藹可親的老師卻面色一沉,嚴肅的告訴這個孩子,他應該等老師講完話再說,或至少要說「Excuse me. (對不起,打擾一下)」。 那個孩子當時楞在那裡,大概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這些,不過從此以後,我總聽見他說「Excuse me」,每次那位老師都給他及時的表揚,這位小朋友也高高興興的養成了這個好習慣。

 

建議:

在打電話或拜訪朋友之前,要和孩子講清楚。當大人說話的時候,他()需要保持安靜,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是非常不禮貌的。然後給孩子準備好一些玩具或圖書,讓他們有事情做。

 

 

孩子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聽過很多家長抱怨:「這個孩子不聽話」,「孩子拿我說的話當耳旁風」。最明顯的就是讓孩子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時,如收拾好他的玩具,關電視等等,你說了幾遍,孩子也沒反應。在教育界中,此種現象被稱為「選擇性的傾聽 ( selective hearing )」。心理學專家Kevin博士認為,「與其讓孩子一遍一遍的等你提醒,不如讓他第一次就注意你講的話。」否則孩子會認為他才是控制方,他有權力決定做某事,而不是您。

 

建議:

不要遠距離無效的叫喊,也許您需要走近孩子,彎下腰來,或叫著他的名字,清楚的告訴孩子,你需要他們做什麼。 然後明確的告訴他(),如果他()還不做,或等爸爸媽媽再說一遍的話,那後果是什麼,比如晚上的電視節目時間取消,周末的活動改期。然後再根據他的行為,給予適當的表揚或懲罰。堅持下去,孩子就不會「聽不見」您的話了。

 

 

孩子的「小脾氣」

 

有 很多家長朋友認為小孩子嘛,有時沖您翻翻白眼,粗聲粗氣的講話,來點「小脾氣」是正常的,至少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不然,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孩子有意無意的 在「探試」周圍的人對他這些行為的反應和容忍程度。如果您不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這種行為就會延伸到他在社會中與他人的相處過程中,從而會形成孩子與人 難以相處的習慣。

 

建議:

首先告訴孩子他們現在是在用什麼態度,表情和人講話,讓他們知道這樣的行為為什麼是不可接受的。然後可告訴孩子,採用這樣的態度或表情並不會得到他們所要得到的東西。堅持住你的原則,讓孩子選擇道歉或改變他()的態度。孩子做到后,一定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幫助他們養成一個好習慣時,家長朋友一定要堅持住兩點:第一是要堅持,不要時松時緊;第二是永遠讚揚、獎勵好的行為,指出、批評不好的行為。持之以恆,一定會有效果。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6

如何幫助您的小寶寶適應幼稚園

 

親 愛的小寶寶要去幼稚園了,您在高興之餘可要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寶寶可能會哭鬧一陣子的。入園前的哭鬧現象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感反應,主要因為寶寶對新環境 産生的不安全感而引起的。哭鬧時間的長短因孩子而宜,有的孩子幾天就適應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幾個月,這也都是正常的。比較而言,中國孩子適應的難度可能 會更大一些,除了環境之外,還有一個語言的問題。這幾天我們幼稚園哭的驚天動地的,都是中國孩子。以下的一些小辦法也許會幫助您和您的寶寶平穩的度過這一 段特殊的時光。

 

入園的前幾天帶寶寶參觀一下幼稚園,熟悉一下環境,初步的認識一下老師和其他的小朋友。時間不需要很長,每次半小時就可以 了,現在有很多公立、私立的幼稚園都有這項服務,可以問一下。平時要盡量的用積極、正面、鼓勵的態度和寶寶講幼稚園的生活,幫助寶寶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如果孩子真的哭的很厲害,葉子建議家長不要從第一天開始就讓孩子待在幼稚園一整天,可以循序漸進的來,第一天待半天, 第二天多半天,這樣讓寶寶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其實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或爸爸媽媽不來接寶寶。剛開始的幾天,您可能要反覆的和孩子講,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等媽媽接你時,我們一起去公園玩。也可以給孩子帶一個他最喜歡的小熊,小被子或全家的照片。這樣會減輕一些因環境陌生而造成的壓力。

另外,早晨的時間安排不要太緊張,匆匆忙忙,讓孩子更加驚慌不安。每天老師簡單的聊幾句,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很好,孩子也會覺的很安全。

 

慢慢的和您的寶寶建立一個分別的「儀式」,比如,一起讀一個故事,然後抱一下寶寶,親一下寶寶,或者讓老師把孩子帶到門口或窗口揮手告別。堅持一段時間,你一做這些動作,寶寶就知道您要離開了。

 

剛開始的幾天,對家長有時也是一個考驗。葉子有時看見媽媽掉著眼淚走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更不要走到門口又回來,反覆幾次孩子就會鬧的更嚴重了。

 

萬事開頭難, 用不了多久,您的寶寶就會適應新的環境,玩的不亦樂乎。也許當您去接他()時,人家還不想回家了呢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7

好玩的「play dough」(玩麵糰)

 

在幼稚園裡有一項活動孩子們都很喜歡,那就是Play dough(玩麵糰)。 Play dough 製作方法簡單,成本很低,保存時間又較長(大約三周左右)。並且對提高兒童手指的靈活性,眼手動作的協調性及注意力都有很大的益處,您不妨在家也來試一試。

 

與我們中國人做麵食時的麵糰不同的是,兒童Play dough裡面又添加了食品顔料(Food coloring)、植物油、鹽等。這樣做出來的彩色麵糰,手感柔軟,很受兒童歡迎。除了傳統的方法外,您還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愛好,做自己喜歡的特殊 Play dough,如加入彩色亮片(Glitter)、檸檬油(有檸檬的味道)等。有關的配方在網上都可以查到。

 

媽媽們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做Play dough,首先把各種原料擺在桌子上,和寶寶一起認識什麼是麵粉,鹽,油,量杯等,您還可以寓教於樂,告訴寶寶如何用量杯稱量麵粉,不知不覺寶寶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呢。還有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加入顔色,小手抓來抓去,Play dough 就變了樣,真是很神奇呢!剛剛做出的Play dough 溫溫的,軟軟的,是孩子們的最愛。儘管衣服上、臉上都沾上了麵粉,可是這份樂趣可是難得的。

 

做好的Play dough 要放在塑膠袋中存放起來,不必放在冰箱里。下次玩時,再拿出來,反覆使用,三周以後Play dough 如果變色,變硬就可丟掉了。

 

您還可以購買一些各式各樣的Play dough模具 (Cutter) 與 各種條紋的麵杖,價格不貴,也可反覆使用。這些模具可幫助寶寶自己做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圖形等。漸漸的您就會發現,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真的是無窮的,他 們做出的東西會讓您吃驚的,也許是您剛講過的一個故事,也許是他的好朋友,也許是一隻小螞蟻。葉子以前認識的一個小女孩,她用Play dough做出的蛋糕,您絕對不會想像出來那是一個四歲孩子的作品。

 

還有下次做麵食的時候,不妨也邀請您的孩子一起來動手,也許他們會很樂意幫忙呢!

 

傳統的 Play Dough 配方:

1 cup flour 1 量杯麵粉

1 cup warm water 1 量杯溫水

2 teaspoons cream of tartar 2 小勺tartar cream

1 teaspoon oil 1 小勺油

1/4 cup salt 1/4 量杯鹽

food coloring 食品顔料

 

製作方法:先將各種配料混合好,最後加顔色,均勻攪拌直到麵糰柔軟光滑為止。

 

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8)當孩子做錯了事()

 

小孩子嘛難免有時會淘氣做錯事情,那麼做為家長該如何看待並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我們大人真的應該經常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得當,尤其我們面對的這部分孩子都是在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下長大,他們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信息量大,對父母們當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來讀了幾篇這方面的文章,對葉子的啓發很大。西方教育學中把「Punishment (懲罰)」和「Discipline (約束)」區分的非常清楚。而我們卻經常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一起。舉個例子,如果您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經常的大聲呵斥,生氣,頻繁的「收拾」他們。那麼您可能採用的就是單一的「Punishment (懲罰)」。

 

下面的分析把兩者可能區分的更清楚一些:

 

Punishment (懲罰)

父母的態度: 傷害了孩子

父母的方式:使用一些尖利刻薄有傷自尊心的話

父母的「潛台詞」: 「你這個壞孩子」

孩子的感受:「我是一個壞孩子」

孩子的反應: 行為更加糟糕

可能的後果: 反叛

 

Discipline (約束)

父母的態度: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父母的方式:傾聽,聲音嚴肅,目光接觸,擁抱

父母的「潛台詞」: 「儘管你錯了,但你仍然是個好孩子」

孩子的感受:「我是錯了,但我這個人還不錯」

孩子的反應:我還可以做的更好,我願意合作

可能的後果:合作

 

從表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Punishment (懲罰) 的雙方地位是不平等的,不相互尊重的,完全是用一種外力式的,暴力式的方式來強迫阻止孩子錯誤的行為,而其起到的效果有可能是暫時的,反向的;而 Discipline (約束) 則是用一種更加尊重平等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通過積極的鼓勵,激發孩子內在的榮譽感,自尊心,進而達到自我約束。

 

舉個形象一點的例子,孩子打人了。Punishment (懲罰) 會說:「你怎麼這樣?你是一個壞孩子,我不喜歡你」。 Discipline (約束)會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但是你是一個好孩子,好孩子應該這樣做…」。如果您是一個孩子,您會更喜歡哪一種方式,您又會怎麼做呢?

 

葉子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幾次被老師訓斥的經歷,真是恐怖。現在已經完全忘了做錯什麼事,但是那種鋪天蓋地的恐怖氣氛真的讓我無地自容。很多年過去了,仍然覺得隱隱的傷害。有時潛意識中真的會為「我真差勁,我不是好孩子」的想法。歲月流逝,那種感覺依舊。現在想來真希望那位老師對我說「你是個好孩子,但是…」。這樣也許我會永遠記住不犯那個錯誤,而不是這種永遠的傷害。

 

一次和園裡的一位媽媽聊天,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位媽媽說:「這孩子怕我,家裡就得有一個叫她怕的。」當然,天下沒有誰是完美的父母,葉子在這裡也只是和大家一起探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與孩子如果是互相尊重的關係能使教育效果更有效的多。

 

其實對孩子的錯誤,我想我們成年人首先要採取一種包容的態度,小孩子淘氣一些是他們的天性,世界上哪有不做錯事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每一次淘氣,也可能就是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利用好這些機會,孩子就會走得更快,更好。

 

在這方面許多家長做的非常好,他們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口吻,是一種商量式的,建議式的,真正的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物件。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並沒有火冒三丈,而是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你為什麼錯了?你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我希望你怎麼樣?並允許孩子陳訴他們自己的理由,總之非常的尊重孩子。而孩子在內心裡也會很尊重自己,會陳述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 (當然可以是錯的) , 也會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表示懊惱,從而有意無意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甚至這部分家長還會反思,孩子的錯誤與自己有沒有關係,例如,孩子不小心把珍貴的東西損壞 了,是不是也因為家長把一些不該孩子碰的東西亂放等。如果真的是家長誤解了孩子或是家長的責任,他們則會真誠的向孩子道歉。

 

而 有些家長則採取「我讓你怕」或「我今天要收拾收拾你」的方式,用自己的聲音,動作造成一種「恐怖」的氣氛。更不允許孩子的辯解,否則的話就視之為「狡 辯」,「頂嘴」,覺得更是火上加油。孩子在恐懼中或是默不作聲,或是茫然無措,於是嚎啕大哭,一場鬧劇熱熱鬧鬧。但是這種「恐懼」的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有多 大的益處呢?對於培養孩子健康樂觀的心理,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多少意義呢?我想這也是我們都應該反思的問題。

 

尤其是在紐西蘭長大的中國孩子,他們在學校受到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都是自由,尊重,平等,但如果回到家中卻是另外的一種文化,這種教育的不連貫性使原本大有可為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9:當孩子做錯了事 ()

 

一次和園裡的一位媽媽聊天,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位媽媽說:「這孩子怕我,家裡就得有一個叫她怕的。」當然,天下沒有誰是完美的父母,葉子在這裡也只是和大家一起探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與孩子如果是互相尊重的關係能使教育效果更有效的多。

 

 

其實對孩子的錯誤,我想我們成年人首先要採取一種包容的態度,小孩子淘氣一些是他們的天性,世界上哪有不做錯事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每一次淘氣,也可能就是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利用好這些機會,孩子就會走得更快,更好。

在這方面許多家長做的非常好,他們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口吻,是一種商量式的,建議式的,真正的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物件。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並沒有火冒三丈,而是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你為什麼錯了?你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我希望你怎麼樣?並允許孩子陳訴他們自己的理由,總之非常的尊重孩子。而孩子在內心裡也會很尊重自己,會陳述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 (當然可以是錯的) , 也會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表示懊惱,從而有意無意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甚至這部分家長還會反思,孩子的錯誤與自己有沒有關係,例如,孩子不小心把珍貴的東西損壞 了,是不是也因為家長把一些不該孩子碰的東西亂放等。如果真的是家長誤解了孩子或是家長的責任,他們則會真誠的向孩子道歉。

 

而 有些家長則採取「我讓你怕」或「我今天要收拾收拾你」的方式,用自己的聲音,動作造成一種「恐怖」的氣氛。更不允許孩子的辯解,否則的話就視之為「狡 辯」,「頂嘴」,覺得更是火上加油。孩子在恐懼中或是默不作聲,或是茫然無措,於是嚎啕大哭,一場鬧劇熱熱鬧鬧。但是這種「恐懼」的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有多 大的益處呢?對於培養孩子健康樂觀的心理,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多少意義呢?我想這也是我們都應該反思的問題。

 

尤其是在紐西蘭長大的中國孩子,他們在學校受到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都是自由,尊重,平等,但如果回到家中卻是另外的一種文化,這種教育的不連貫性使原本大有可為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10:當孩子做錯了事 ()

 

對於 1 歲以下的孩子,並不需要太多的教導和約束。這段期間家長應主要對孩子多加關愛,滿足嬰兒的生理及心理需要,讓嬰兒總能感受到親人的愛意,日後便能成長為一 位心理健康,性格積極,安泰自信的人。2歲左右的孩子,還處於「不懂事」的階段,對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別的玩具或遊戲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選用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法了。

 

葉子覺得,我們身為父母,師長也不需要老是板個面孔,總是嚴肅的說服教育。有時也不妨採用一些幽默,輕鬆的辦法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教育氛圍,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會更加快樂自信,對生活充滿信心。

 

 

1. 「忽略不計法」,讓小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有時孩子的一些行為你不太喜歡,但老實說又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值得大動干戈。如寶寶那種「撒嬌式的哭鬧」,「磨人」等等,這時 家長不妨裝看不見或聽不見,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也不表示什麼。孩子可能試探幾次見你沒什麼反應,也就自己玩去了。

2.「幽默法」,幽 默是生活的潤滑劑。家長的一個笑話,一個誇大的表情都會讓孩子覺得輕鬆愉快。對孩子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弄髒了衣服,和小朋友有了小矛盾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這時家長的一句幽默的話語可能就緩解了事情的「嚴重性」。如孩子玩了一個大花臉回來,衣服也「慘不忍睹」。媽媽可以說:「喲,快看,我們家的大花貓回來了!」,母子之間哈哈一笑結束。

 

3.「出去玩一會」,小孩子的體力精力充沛,喜歡嘗試不同的活動,但注意力又比較短。如果總在室內或進 行重複性的活動遊戲,孩子就會覺得單調無聊,於是便會「無事生非」起來。這個時候父母最好能帶孩子到外面去跑一跑,玩一玩,一起享受一下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使孩子旺盛的精力有一個分散的渠道。

 

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每個家庭、父母都有所不同,教育的方法也是千變萬化。只要您細心的研究和探索,相信您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和寶寶的教育方法。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11:良師ABC

 

早就想寫一寫我與之共事的這些「洋人」老師同事。自來紐西蘭以後,有幸與許多優秀的老師在一起工作過,我從這些老師那裡兒學到了許多東西,甚至有許多事情對我有很大的觸動。

 

A 老師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老師,她年輕漂亮,更主要的是,有一顆天使般晶瑩的心。在她那裡,你永遠得到的是讚賞,鼓勵和包容,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老師和孩子都願意和她待在一起的原因。她總是那麼愛護每一個孩子,不忍心傷害到他們一點。即使是最淘氣的孩子,A老師也有辦法讓他們服服帖帖。她上課時,像變魔術一樣,簡單幾句話,20多個孩子馬上就會安靜下來,靜靜地坐在她的腳下。最願意聽她講笑話,經常逗的所有的人哈哈大笑。

 

時常地,她還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驚喜,或是一張她精心製做的卡片,或是一束明媚的鮮花,總之和她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那麼開心,有趣。A老師最喜歡做手工,她做出的東西總是那麼精緻漂亮,孩子們爭相效仿,她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把自己那獨有的,高雅的,精緻的人生品味無聲無息地傳遞給每一個孩子。

 

B老 師是我見過最認真負責的人。和她在一起工作,不由得你不全身心地投入,不敢有半點偷懶的心。在幼稚園每個老師都要做孩子的觀察記錄,其中有一種就類似於現 場記錄。一般老師不太願意做這種記錄,因為這意味著老師必須時刻注意孩子的言行並馬上記錄下來。我開始時還可以,但時間長了,就慢慢懈怠了,不做或少做這 種記錄,而B老師的這種記錄卻是最多的。一次在院子里,兩個小男孩趴在地上看一隻蜘蛛,兩個孩子在低聲的交談著,B老師發現后也和他們一樣趴在地上,埋頭拚命記錄兩個孩子的對話。看到此景,我心生感嘆,為自己的工作態度而感到慚愧,更欽佩這位40多歲老師的敬業精神。工作在她的眼中,已經遠遠超出了8小時的概念,而是一種對人對己都認真負責的人生態度。

 

C老師是我去一所小學實習時認識的,相處的時間只有兩周,但卻讓我一直念念不忘。這位老師雖然是小學老師,但卻擁有兩個學位,她的學識,精明強幹真的令人十分欽佩。看她工作簡直是一種享受,每一天每個環節都安排地那麼緊湊嚴密,井井有條,疏而不亂。與20多個孩子整天在一起,卻不見她有一點的忙亂。教室里永遠是一塵不染,整潔有序。各種不同的作業本教具擺放地整齊有序,孩子們自己拿取,絲毫不亂。5歲多的孩子早上一到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忙得不亦樂乎,但卻都忙地興高采烈,津津有味。一天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十分認真自豪地對我說:「We are really working hard !」(我們真的很努力!)。

 

這 位老師雖然不苟言笑,但處事公平合理,讓人心服口服,轉眼之間就讓孩子們的矛盾口角消失地無影無蹤。她的組織能力更讓我吃驚,事事有時間計劃,我實習的第 一天就拿到了所有的學生名單,基本情況,我的實習內容和要求,時間表,課程表,一切看上去都那麼一目了然,不得不佩服她的工作效率。

 

D老師是我在專業上最敬佩的一位元老師,她熟諳音樂舞蹈,並極擅長引導孩子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音樂在她的手中彷彿如一根神秘的魔棒,開啓了孩子們驚人的音樂潛能。3歲多的孩子幾次訓練之後就能有板有眼地跳起「墨西哥帽子舞」,4歲的孩子在經過多次古典音樂欣賞后,隨著節拍能夠自編自創出舒緩的手勢。她的一把吉他更增添了孩子們對樂器無限的神秘感,看她時而演奏傳統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3: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