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真想對天下父母說一聲:你的孩子有天分!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10 13: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育兒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兒子在美國上小學,二年級不久的一天,從學校帶回一張班主任老師羅伯茨太太寫的便條和另一張複印的文章。羅伯茨太太的便條上說有個家長作業 (parents homework),希望各位家長將那篇標題為《你的孩子有天分》的文章好好讀一讀,然後仔細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天分,再寫一篇 《我的孩子有什麼天分》(What is my child gifted in)的短文由孩子帶回學校。

一星期後,正好是老師家長會面日。我決定將寫好的關於我兒子的短文親自交給羅伯茨太太,我要向她說一聲「謝謝!」感謝她讓我讀到了那麼好的文章。我還告訴她,那篇文章教會了我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看待天分、看待成功。

那篇文章原文較長,下面我只是簡略地試著翻譯一下:

「每個孩子都至少有一種特別的天分。只有少數孩子課業突出。學習出色僅僅是許多才華中的一種。有些學校對此很看重,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孩子的其他天分。我們應當好好培育每一個孩子的每一項天分,否則,就是極大的浪費。

「學習成績是重要的,但我們不能以它作為衡量所有才能的標準。孩子們的許多長處是考試和分數測不出來的。讓我們看看湯姆,一個總得C的學生。雖然他成績平平,卻'雄心勃勃』。他目光遠大,總是竭盡全力。可以說,他終生都會比那些智商更高的孩子做得更好。

「8歲的吉娜'好奇心強』。大部分孩子或許只是按步就班地完成布置的任務,而吉娜卻總是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識。

「勞爾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天才學生。他的分數僅僅略高於平均。但他'人緣好』,大家都喜歡他。他隨和、善交際。他母親有理由認為他有天分。從勞爾5歲起,他母親就發掘並鼓勵他發展社交才能。

「也許沒有學校會認為依萊是有天分的。幸運的是,她母親認為她有。依萊在校成績只是剛剛及格,但她非常用功。'執著』是她寶貴的天分,她決不輕易放棄。

「艾肯的'組織能力』超群,他總是遊戲場上的策劃人,一位卓越的組織者。

「有一天,我看見一個6歲的男孩被同伴不小心用棒球棒打著了。他坐立不安,淚流滿面,卻始終沒哭出聲,雖然,他的臉因疼痛而扭曲。我知道,這個男孩天性'勇敢』,比其他同齡孩子勇敢得多。我們需要勇敢,但你卻無法在成績單上為這一品質記上A。

「有些孩子有'音樂』、'繪畫』、'戲劇』天賦,但不要小看沒有這些天賦的孩子。他們的其他天賦也同樣重要。瑟倫娜跑得快、力氣大、扔得比其他孩子都 遠。她的天分是'體能好』。有一種天資是'協調』。瞧,簡走路、跑步、跳舞都是那麼優雅。而狄克拿小改錐幹活的手又是那麼'靈巧』。卡洛'口齒伶俐』;安 靜的約瑟則善於'傾聽』。'機靈』的依沙姆擅長把周圍的事情巧妙地畫成卡通。娜奧蔻的優點是'感受力強』,她美感好,對和諧、色彩、漂亮的設計都很敏感。 喬治的長處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比安卡則天性'冷靜』,極有耐心。

「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我們需要每個人的天分。我認識的一個人有'發怒』的天分。當別人對身邊的不公正事情無動於衷時,他總是拍案而起。另一位朋友的寶貴天賦是'幽默感』。常常因為她的一句話,尷尬的場面變得輕鬆起來。

「有天分的成年人都是由有天分的孩子長成的——他們都是那些被家長和老師發現並加以引導的幸運兒。好好看看你的孩子,努力發現他或她的優點和天賦。不要掩藏你的自豪和讚賞,因為它將催開孩子的天賦之花。」

相信很多華人父母在讀完這篇文章后,都會發現,此文中所說的gift與我們一般所指的天賦或天分不完全一樣。如果中國國內的家長老師讀到此文或許會不 以為然。有誰說被考試排名壓得抬不起頭的來的「差等生」有天分?又有誰認為被升學壓力逼上絕路的「落榜生」能成才?那文中所說的天賦天分都是考試考不好 的。「幽默感」、「勇敢」、「人緣好」等等這些都無助於考上好學校。而只有考上好中學才能考上好大學,好大學畢業,才可能上碩士博士,才會有好工作。在中 國這個由幾千年封建等級制度蛻變而來的社會裡,做社會地位高的好工作才會受人尊敬,才是有身份,才是成功成才有出息的標誌。

中國的教育誤區,不僅僅只是教育本身的誤區。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也不僅僅只是中國國內同胞的專利。「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老祖宗的教誨早已浸 染過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每一個細胞。那位自認為進入了美國主流社會,從「人下人」成為「人上人」的「兵法」教授,就恰恰不懂得美國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 ——平等。「精英」們一方面抨擊中國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自認為是受過教育的「上等人」。

去年夏天回中國,見到了十幾年不見的朋友林。林在高考剛恢復不久,便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剛進大學沒幾個月即成為少數公派出國留學的本科生之一。在國 外完成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后,又在國外大學里任教多年。幾年前海歸,現在某外資企業任要職。在大多數人眼裡,林應該算是精英中的精英了。然而,在與林等 幾位朋友的深夜長談中,林的一席話卻引起了我的深思。林說:「其實,中國真正的精英並不是我們這些當年的幸運兒、學習尖子,而是那些農民企業家、民營企業 家們,那些背著行李闖蕩天下的個體戶們。是他們改變了中國。」

想起近年來每次回國,面對商場里花樣翻新、琳琅滿目的各式商品,心中都感慨萬千。二十多年前,當我們這些「天之驕子」們還在大學校園裡討論「軍醫大學 生張華該不該跳入糞池中救老農」的時候,當社會還在為「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蛋的」、「勞體倒掛」而憤憤不平的時候,那些如今生產著全世界1/6皮鞋的浙江人 正在全國各個角落釘鞋跟、擦皮鞋;那個日後創立了「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后正踩著三輪車賣冰棍兒,賣一根冰棍只賺一分錢。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許當初只是因為生 活所迫才走街串巷,他們中的不少人也許正是因為高考落榜才不得不走南闖北。然而,在他們揮汗如雨、白手起家的創業中,在他們創造的巨大社會財富里,體現的 不僅僅是他們的勤奮、勇氣和膽量,更有他們的聰明、才智、商業天賦。正因為沒有領導、職稱、條條框框的束縛,沒有「名師」「博導」的指點,他們潛在的創造 力,他們作為個體的生命力才得以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空前迸發!

記得幾年前,還在以前那家公司工作時,常和幾位中國同事去公司附近的一家中餐外賣店吃午飯。店主人是位從福建來美的農村姑娘。每次我們去,姑娘都熱情 招待,還總是過來給我們說說她的經歷,每次姑娘都自責自己當年不好好讀書,如今英文不行,無法去上學,只能在這兒開餐館。每次聽完姑娘的訴說,幾位老中同 事也總免不了議論一番。有一次,公司一位美國小夥子哈伯與我們同去這家外賣店。像往常一樣,店主人又成為大家的議論對象。同去的哈伯在搞清楚我們的議論話 題后,非常不解:「她有自己的生意,是小商業主,一位企業家(she has her own business,she is a small business owner,an entrepreneur),你們這些PH.D.們都只是在給別人工作。」

過了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個在中國被稱為「個體戶」的職業,在美國是如此受人崇尚,美國人甚至把不依靠別人發工資生活(not live paycheck by paycheck),稱之為經濟上獨立(financially independent)。

其實,在一個缺乏平等意識、平等傳統的社會,人們輕視的不僅是無單位、無組織單槍匹馬獨立謀生的個體戶,更是把不同行業不同職業分為三六九等高低貴賤。中國國內媒體至今還時不時地進行各職業社會地位排名。「低級勞動者」的價值和才能更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承認。

還記得2004年的春節晚會上,小品《婚禮》中,主持人李詠的一句「一個賣西瓜的,哪來那麼多理……」,語氣中透出的不屑和輕視讓我至今仍以為,主持 人是從不吃西瓜的。國人對歧視賣瓜的、鄉下人、大兵、民工、殘疾人早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這種輕視語言如果發生在美國電視台,後果會如何?

也還記得幾年前,北大畢業生賣肉引起的那場軒然大波。試想一下,如果那位畢業生賣的不是肉而是護膚品,大概也不會有人大驚小怪。在國人眼裡,賣護膚品 比賣肉「檔次」「地位」高些,不至於像賣肉那樣太掉北大畢業生的「價」。據說,那位向世俗勇敢挑戰的年輕人,已把他的「眼鏡肉店」發展成多家連鎖店。

曾從某英文報紙上讀到過一篇報道。加州某地一位美國婦女,因開辦婚姻介紹所而聲名遠揚。據說,此女對男女戀愛婚姻有一種特殊的「第六感覺」,經她介紹的成功率極高,不少好萊塢影星也找上門來請其幫忙,許多經她介紹而成的男女更是對她感激萬分。

比起某些教授「做一些連自己都不真感興趣的研究,寫幾篇自己都不願再引用的文章」,那位「媒婆」的「讓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志向是更高還是更低?常 言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然而,鴻鵠又焉知燕雀之志哉?再說,誰是燕雀,誰是鴻鵠,還真說不準。當然,這世界也正因為既有鴻鵠又有燕雀才熱鬧多元。

今年40歲的華裔蔡明昊,在美國出生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蔡明昊的祖父和父親都為耶魯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蔡明昊並未按家人的希望,成 為工程師或科學家,而是選擇了他鐘愛的廚師行業。開餐廳、上電視,獲得了美國主流社會的高度認同和讚譽,被譽為美國餐飲界有史以來最傑出最成功的華裔廚 神。

三千六百行,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材必有用!當「人從事的工作決定人的身份、社會地位」這種陳舊觀念不再左右人們的思考時;當整齊劃一的價值取向不再影 響人們的選擇時;當現代社會使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時;當學校教育不再是簡單的「專業培訓」時;當有知識有天賦不僅僅是有書本知識有學業天賦 時;當成功成才不再只是當「哈佛女孩」、做「高知」「白領」時;也許,中國的教育才會真正走出誤區;也許,我們才會真正理解美國孩子的那句口頭禪「I am special!(我很特別!)」;我們才能真正看清每個孩子的天賦與才能;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每個個體生命的獨特與美麗;我們才會真正發現天地原來 如此寬廣!

動畫片《木蘭》中,木蘭的父親對木蘭說:「樹上開的花,每一朵都是獨特的。你可能是最晚開的那一朵,可是一定是最漂亮的。」

真想對天下父母說一聲:你的孩子有天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3: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