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告訴你2008藍綠選戰的秘密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6 15: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政解讀|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2008藍綠誰主沉浮?中台灣定鼎乾坤
從本月中旬開始,藍綠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謝長廷將目標轉向立委輔選,衝刺明(2008)年1月12日的立委選舉。而謝長廷也自閉關13天後,遵陳水扁選戰「建議」的主調,即將常駐中部四縣市,全面鋪開「決戰中台灣」的割喉態勢。

所謂中台灣四縣市,指的就是圖中的「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陳水扁之所以會指點謝長廷「盯緊」中部四縣市,一切都要從2004總統大選說起:





2004總統大選扁呂配對上連宋配,依照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各縣市詳細開票數據,可以看出,陳水扁、呂秀蓮在大台北地區(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狂輸379854票,但是南部八縣市(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台南縣、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合計大贏連宋750668票。連宋則正好相反,北部縣市一騎絕塵,南部行情慘淡。所以決定2004年總統大位的關鍵點就落在中台灣四縣市頭上。


2004年中台灣四縣市具體開票結果如下:
台中縣:扁呂配——440,479;連宋配——410,082,扁呂勝
台中市:扁呂配——90,276;連宋配——132,289,連宋勝
彰化縣:扁呂配——383,296;連宋配——350128,扁呂勝
南投縣:扁呂配——146,415;連宋配——153,913,連宋勝


粗略看看這些數字,可能並不覺得裡面的學問有多大,但仔細算算具體得票差就能知道為什麼最後陳水扁會贏了連戰。加總合計,扁呂在中部得1060466票,連宋得1046412票,綠營最後僅以中部14054票的優勢加上南部多餘票的支援,才以千分之二的微弱距離勝出。陳水扁是難得的選舉天才都打得如此辛苦,謝長廷豈能坐視不理?
另外2004年值得注意的是基層地方政權的藍綠分佈比較平衡,當時南投縣長林宗男和彰化縣長翁金珠都是民進黨,台中縣長黃仲生與台中市長鬍志強都是國民黨的戰將,可謂藍綠各有半壁江山。可是,2005年的「三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濁水溪以北全部喪失基層執政權,不但台中縣市依然由國民黨籍候選人連任,一併帶動南投、彰化縣長也綠地變藍天。

所以,在北藍南綠的基本格局下,誰有本事從中部突圍,誰就是2008的大贏家。而謝長廷此刻必須面對的是藍軍執政下的中部四縣市動員強大的政府資源配合馬英九的局面。

除此之外,另一個指標就是選民結構的精確拿捏,11月3日的《聯合早報》,楊錦麟先生在其《國民黨「邯鄲學步」能否奏效?》一文中援引了一組數據就能說明問題,不過數據的精細化更能看出選民結構的變化。
近幾年,台灣政治學界與選舉實務界,持續進行台灣自1949年以來選民結構解析研究,最終結果尚未出爐,但統計58年以來選舉、14000個投票所記錄解析,選民基本結構有較明朗圖象。

不列3%的正負誤差,台灣選民基本結構盤有五大類型:
●20%不投票:包含差旅、傷病、服勤與牢獄等。
●32%永遠支持泛國民黨:包含新黨、親民黨。
●28%永遠支持非國民黨:從「黨外」到民進黨與台聯黨。
●12%「地方領袖影響之中間選票」:政黨認同低,存在於非都會區,受樁角和派系掌控。
●8%「價值取向之中間選民」:政黨認同低,依據多元價值綜合判斷,存在於都會區,受政治議題與媒體資訊影響。

政黨輪替前,國民黨叢生「黑金」貪腐,8%「價值取向之中間選票」寄望民進黨,故民進黨勢力原本是崛起於大台北地區、桃園和新竹市,及「台北後花園」宜蘭。政黨輪替后,這些區域反成泛藍票倉,因民進黨執政失敗,相當數量的這群選民改寄託於馬英九,但他們對於舊國民黨仍心有餘悸,也就是為什麼現今的北台灣,會產生「馬英九遠大於國民黨」之現象。

政黨輪替前,國民黨握行政資源,「地方領袖影響之選票」是泛藍的;政黨輪替后,民進黨「割喉」鋪天蓋地,地方派系「識時務」大幅轉向。具體事例即目前所謂「泛綠大票倉」台灣中南部七縣市在1998年立委選舉時,藍以「6:4」優勢領先綠;政黨輪替后,卻轉向成藍:綠是「4:6」,地方基層派系換旗如換衣,心無罫礙,自由自在,諸法皆空。

十年間,藍綠基本盤已大翻轉!就可理解,扁謝力拚「入聯」與「反蔣」,行政院自張俊雄上任后已推出28個、耗資將千百億元之「一周一利多」,正是三線並進:「入聯」鞏固28%基本盤的熱情;「反蔣」喚起8%中間選民對蔣介石時代威權迫害的記憶,就算無法爭取認同,也讓他們遲疑而不投馬英九;「一周一利多」是給12%票源地方派系甜頭。

馬英九人氣雖高,但只靠32%藍基本盤無法讓他勝出,所以馬需多面作戰:「返聯」爭取28%綠基本盤不反感、「新台灣本土論述」和「為228與白色恐怖傷慟和撫慰」與「拚經濟」為主軸是要鞏固8%認同;LongStay與動員16位泛藍縣市長當前線總指揮,打寸土戰爭,防範12%派系票全面潰敗。

所以,北台灣和南台灣基本定型在相對穩定的空間,縱使馬英九的「LongStay」也不可能在南部策反屬於綠營的票,最多只能起到防止重蹈連宋南部大輸的局面發生。而北台灣,尤其是大台北地區是典型的經濟至上,誰上台會重視經濟、民生就投誰,民進黨治國無能的醜態經歷8年,北部選民是不太可能再相信謝長廷會比陳水扁好到哪去。

那麼,在北部重視經濟民生,南部主打國家認同的基礎上,中台灣的格局就呈現出藍綠各半,誰也不佔絕對多數的怪異場面。也就是說12%「地方領袖影響之中間選票」和「8%價值取向之中間選民格外能左右大選結果。

而從這裡入手探尋馬英九的幕僚會「誤刪」九二共識的動機可以發現,在貼身肉搏、割喉割到斷的慘烈選戰里,選票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斧鑿之深,精算之細,每票必爭就在所難免了。只是為了那些遊離不定的中間票把靈魂都賠上,這筆買賣到底划不划得來,2008年3月22日就見分曉。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7-11-6 15:15 編輯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0: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