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就是選擇,人的一生就是在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選擇或曰取捨中度過的。取蘋果舍鴨梨之類的小選擇固然無關緊要,但在人生之途的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上,人做出的每一項重大選擇或曰取捨,如大學選專業時取理工舍文科、舍舊女友娶新女友為妻等等,就基本上決定了大多數人大半生甚至一生的人生軌跡。
不少人到老了乃至臨終時,有時間有機會回頭檢視自己走過的人生時,才赫然發現當初自己做出的某某選擇或曰取捨是多麼的遺憾甚或荒唐。但是,幡然醒悟來得太遲了,世界上最無法買到的就是後悔葯。
現代社會雖然可以提供給你更多的選擇機會,如你可以重回學校選讀自己曾經放棄的專業,不合適的婚姻可以選擇離后婚再婚等等,但敢於走回頭路、重新嘗試並再瀟灑走回人生的畢竟只是少數人。
世間萬物,美好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不可能都為你我一人所能囊括和擁有。基於這一認知,成功的人生不妨定義為一個明智地、不斷地捨棄的過程。人生中無數的得與失或者不為個人所能掌控,但取與舍卻全憑個人的意欲驅使。古代的賢者早就深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可是在普遍的人性弱點的操控下,在取與舍面前,古往今來的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取,而且希望不斷地獲取財富、功名、美女/帥哥等等,什麼都要,多多益善,慾望和貪婪的溝壑永遠難以填平。
然而,在盛名、財富和情人的幾重重壓下所有的人都會發出疲憊不堪的呻吟。隨著負擔的越來越重,最終會把人累倒在地。所以,人生應學會淡泊名利和慾望,否則活得太累,更可能短命。
但是,人淡泊名利,不應導致他/她不思進取、無所作為,成為他/她摒棄人生追求的借口。人應該格外珍惜父母賦予自己的生命,使他/她能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上走一回,所以他/她必須樹立人生的追求;但人離開這個世界時卻帶不走一分一毫,所以他/她應該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