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1-5 07: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管理學堂|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吳曉波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這些年,我一直在探尋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現在,我稱之為「中國式失敗」。

「中國式失敗」的前提是,存在一個獨特的中國式商業環境。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一直處在一個劇烈轉型的時代,法制在逐漸的建設和完善之中,冒險者往往需要穿越現行的某些法規,這造成很多商業行為都將在一種灰色的中間地帶運行,企業家將遭遇商業之外的眾多挑戰。

與此同時,這還是一個有「資本身份」的環境,跟幾乎所有發達的商業國家不同的是,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國有資本集團,它們構成了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本支柱力量,對這部分資本的變革、壯大與保護是中國企業改革最主要的方針和使命之一,與其相伴隨的是,國際資本在中國一直受到稅收等多個方面的優厚,而萌芽於民間的民營資本力量則在成長的過程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三大資本在中國經濟舞台上的博弈,構成了所有經濟現象的內在動力和表象的根源。很顯然,對於處在競爭弱勢地位的民營企業家來說,他們必須學習著去警惕及防範純商業思維之外的種種風險,這種環境及所需要的應對智慧,並非是西方管理思想及歐美大牌商學院所能夠教授的。


正因如此,「中國式失敗」在很大程度上便表現為具有濃烈和獨特中國式特徵的政商博弈,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種博弈景象:

一、

產權清晰化過程中的政商破裂。從1998年起,中央開始實施「國退民進」戰略,國有資本逐漸從完全競爭性領域中次第退出,大規模的企業產權變革由此開始,據國資委的統計,從1998年到200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戶數從23.8萬戶銳減到15萬戶,減少了40%,這些企業要麼消失,要麼就改變了產權屬性。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的政府與企業家之間發生了清晰化思路上的分歧,最終,前者因種種原因選擇了拋棄後者的戰略,這種破裂直接導致了企業的快速衰敗。科龍、健力寶兩案堪稱經典,這兩家企業都是在創業型企業家和地方政府的雙重努力下成長起來的,而最終因政商溝通破裂而釀造悲劇。

二、

宏觀調控中的利益分野。在中國企業的發展經驗中,宏觀調控往往成為一個半周期性的因素。從1981年開始,中國經濟每隔三到五年必有一次宏觀調控,而每次整治的重點對象便是民營企業。近年來,隨著國有資本在壟斷性行業中的權重越來越大,其調控的行業性排斥特徵也越來越明顯,有些民營企業冒險突進上游重工行業或壟斷性領域,其政策風險便往往大於任何經營上的風險。在2004年春夏之際,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宏觀調控,在重點治理的行業中,便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敗局,如資金市場的德隆、房地產的順馳、鋼鐵行業的鐵本等等,它們都因對宏觀形勢的判斷失誤而馬失前蹄。

三、

地方利益格局中的犧牲者。香港的張五常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整個兒就是區域激烈競爭的產物。這種態勢直接刺激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的改革浪潮,同時,它也在客觀上造成了資源的區域性分割,各省市以鄰為壑,楚漢分明,而那些試圖通過全國性布局以形成整合優勢的企業則很可能在無意間陷落於這種利益之爭中。在華晨案例中,我們看到中國汽車產業最富想象力的企業家仰融如何失陷於此。

誕生於市場競爭領域的民營企業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勢地位有目共睹,企業家為之付出的教訓也可謂「血流成河」,企業家馮侖甚至認為:「面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只有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裕如,持續發展。」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如何有技巧地游刃于越來越錯綜複雜的政商博弈之中,將考驗中國企業家的最大智慧。

在中國,企業家應當與政治保持怎樣的距離,這是一個已經被談論了將近三十年的課題。中國的經濟成長越來越呈現出國家商業主義的特徵。在未來的數年內,財富積累的重點將主要在兩大領域展開;其一是以互聯網和移動信息技術為中心,將誕生大量的新產業和成長機會,很多傳統行業將在這種變革中急劇洗牌,利益將在新的交易平台上被重新分配;其二是以壟斷性資源為中心,將發生一系列的資本重組活動,擁有這些資源的政府將把大量的壟斷機會進行市場化出售,而在這一過程中,跨國公司以及民間資本者的政治博弈技巧便顯得非常的重要。往往,巧妙騰挪與弄巧成拙只有一線之隔,一朝得手與穩健擁有不可同日而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02: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