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撬開富翁的嘴》的讀書筆記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0-18 14: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理財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與吉姆-羅恩對話

吉姆-羅恩

全世界有上千萬人把吉姆-羅恩尊為自己的引路人,認為是他給自己指明了人生的道路。

 
核心概念:

    * 什麼是成功
    * 讓成功來找你
    * 改變你的言談
    * 菩薩畏因
    * 勇於擔當責任
    * 人人都能成功
    * 堅持原則——一天吃一個蘋果
    * 志向是成功的動力
    * 動機的力量
    * 寫出你要做的事情!
    * 交納什一稅
    * 超越「百萬富翁」
    * 感恩和修慈
    * 祈禱的力量
    * 時間的管理

 
什麼是成功?
真正的成功,就是生活幸福。

這種幸福一部分取決於個人收入,一部分取決於你是否贏得了經濟上的自立,還有一部分在於你是否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夢想成真 ,否生活得充實、幸福、美滿。

這裡,「經濟上的自立」極具深意——我更喜歡使用「經濟獨立」這個說法——所謂「economically independence」。independence的意思是「獨立、不依賴於別人」。如果你只有一種收入(每天的工作),那麼,不論什麼時候,老闆不高興了,把你辭了,你的經濟來源就一下子斷了;因此,這樣的狀態就不是「經濟獨立」的狀態 ,因為您依賴於您的老闆,您的工作。
讓成功來找你

「成功不是追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

吉姆-羅恩認為,成功與否取決於你能不能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受成功青睞的人。

要取得成功,你必須擁有一定的能力,這包括:

    * 善於交流:要學會運用你自己的語言。
    * 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 培養你的心態、你的個性,發展你自身的特點,提高你個人的聲譽。
    * 培養經營能力、用人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自己身上下工夫。

我們在中學教育中,無數次學到「內因是決定因素」這樣的哲學論斷,現在又遇到了。
 
我們實際上在談論的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改變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讓我們的思維和周邊環境協調一致。


改變你的言談
學會運用正確的語言——社交語言,以及你需要掌握的商務語言。
...
你知道有的傢伙一開口就講些下流故事,說起話來粗俗不堪,滿嘴髒字。...

我不知道這和佛教的原則有些什麼樣的關係,但是我知道,在佛教中,菩薩有所謂四種利益眾生的行為,其中一種就是「愛語」;所謂「愛語」,就是要使用大家喜歡聽聞的言辭來和大家交談。佛教很強調因果報應的思想,認為好的行為一定有好的結果。而「愛語」就是菩薩應當做的四種最主要的「好的行為」之一。

吉姆-羅恩給我們上了一堂很生動的素質教育課:你想賺錢嗎?那先改改你的不文雅的言語!

 
菩薩畏因
大部分時候,人們總是在致力於改造自己的外部世界,而沒有考慮到內心世界的改造。

吉姆-羅恩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希望自己身體健康,應該如何做呢?

一種態度:你時時注意這樣的問題,「我的膽固醇有多高?」

另一種:「我不知道,管它呢。要是出了什麼問題,到時候我自會想辦法處理的。」

問題是——「到時候」就已經晚了!

我們面對的方向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而我們思維的方向決定了我們面對的方向。

佛教有個說法: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什麼意思呢?菩薩知道,「因」是最主要的,要在事物的「原因」上下功夫,而「結果」只是「因」的自然結論。但一般的眾生(凡夫)則只在令人畏懼的「結果」來到面前的時候才知道「畏懼」。

那麼,什麼是最最重要的「因」呢?

——你的「心」!!!

吉姆-羅恩簡直就是一個大菩薩,在給我們講述「心行」的重要性。佩服佩服!頂禮頂禮!

 
勇於擔當責任
某些人選擇退縮,讓別人去創造利潤,開創事業,提供就業機會。似乎在他們看來,自己按點工作,讓別人去承擔責任能讓自己更輕鬆一些。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回到家裡,儘可能地隨遇而安。

但是我認為,你自己完全可以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該怎樣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可以勝任一項更好的工作?我是否有可能自己創業,開始做點事情,發揮個人的創造力?」

吉姆要求我們要勇於創業,而不僅僅是抓住別人提供給我們的「工作機會」,幹些不需要動腦子和擔責任的「工作」。

也許你會問: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也能做出什麼大的成就嗎?我也能成功嗎?

吉姆的回答可以給所有的人以信心:

 
人人都能成功
在策劃人生的最初時刻,你並不一定要躊躇滿志,給自己定下一個很高的起點。你在作出最初的計劃時完全有可能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求生是人的第一志向。首先,要想辦法活下來。

接下來就是以此為起點開始積累,找事情做,什麼事情都可以,最初的工作內容究竟是什麼並不重要,哪怕這些事情讓你厭煩。

你不需要熱愛你所從事的工作。只要珍惜這個起步的機會就行了。因為再過上一年、五年、十年,你絕不會還停留在你現在起步的地方。

但是,對於那些已經習慣了「朝九晚五,按點工作」的上班族,又應該如何起步來進行真正的「創業」呢?

我在這裡看到一個驚人的(但實際上也是平淡到了極點的)方法:

我在讀一本古代聖僧的傳記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徒弟,由於長期修行還沒有什麼成果,痛苦的問他的老師,他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老師回答:繼續修行。

——因為萬事萬物皆運動而無常,你的這個「沒有成果」的狀態,也必定是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的!只要努力,它肯定會變化為「有成果」,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一個貧苦的人去求教一位高僧,他是否能夠發財致富。

高僧回答:當然。富裕尚不可常保,何況「貧窮」呢?!

妙絕。

 
堅持原則——一天吃一個蘋果

吉姆的座右銘:
 
「遵循原則,遠離悔恨」。

——要麼承受原則帶來的約束,要麼承受悔恨帶來的痛苦。

(這一段極端的重要性,使我覺得,將其中的任何一個單詞刪除,都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的筆記也就只能做的好象僅僅是原文的一些小小的標點調整)。

「堅持原則」的重要性和技術性,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清晰:吉姆為我們指出了「紀律(或者「戒律」)在成功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卻沒有一點點的生硬和牽強。

要麼遵循原則,要麼忍受悔恨——我們只有這兩條路可走。而吉姆已經明智的為我們作出了選擇:

我們必須選擇原則 。

——「因為原則的分量是以盎司來計算的,而悔恨的分量是以噸來計算的」

這是一個嚴肅的結論,因為正如吉姆所說,「悔恨的影響是不斷積累加深的」——就好像是你得了齲齒。牙醫說,「如果我們現在補這顆齲齒,你要付300美元。如果你任其發展下去,那麼有一天你要為它掏3000美元。」

所以,

不管是什麼,只要你發現存在問題,你就要開始進行調整、糾正。

如果媽媽說「一天吃一個蘋果」,可兒子卻說「我才不要呢。我沒法堅持一天吃一個蘋果」,因為,我可以在我高興的時候,一次吃4個,而在另外幾天,一個也不吃。

這個比喻非常的經典和貼切。

因為乍看起來,你可以選擇隨心所欲的「吃」與「不吃」,這是一種自由。然而,放棄原則的自由的代價,是更大的犧牲,也是更大的不自由。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原則所涉及的事情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一個原則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它」。

堅持原則還可以極大地增強自己的成就感:「如果你的目標是增進身體健康的話,那我可以告訴你,當你吃進去第一個蘋果后,當天你就會感到內心的成就感開始萌發、膨脹了」。

而更令人振奮的是,吉姆告訴我們,只要一個一個的堅守這些小小的原則,我們的生活就一定能逐步的改變。
選擇一條新的原則,就從現在做起。 只要採取行動就會有驚人的發現。

 

 
志向是成功的動力

這句話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一旦你有一件自己樂於去做的事情,你就會對該事情有難以抑制的激情。

但是,怎麼才能培養自己的志向呢?

吉姆認為,關鍵字與「自信」與「成就感」。

而自信和成就感可以來源於你完成的一個很小的事情。例如:
 
一個人從沒有銷售過任何一件商品,後來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了一件自己看好的產品。當他賣出第一件商品時,他會突然意識到,「天啊,既然我這次賣出去了,我還可以再來一次。」

到他推銷出去第十件商品時,他會說,「我可以以此開創自己的事業。可能我這樣一步步走下去就會成為帶頭人,就會成為這個領域裡的巨頭。」

所以,秘訣就在於:從簡單易行的事做起,積累起來,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將與日俱增。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動機的力量
如果你有了足夠的動機,那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你。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早上起床。你真的不能按時間起床嗎?真的這件事情很難嗎?你可以找出無數個理由賴在床上,但最根本的理由是:

你沒有起來的動機。

所以,找到動機,是開始行動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熱愛你的家庭的人,下面是一個很好的動機: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你的家人構築一道固若金湯的經濟壁壘。

吉姆六年前曾向一對剛剛生了雙胞胎的年輕夫婦說過同樣的話——現在,他們現在一年的收入超過五百萬美元。

問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也許你能找到你的動機:

你想去哪些地方?

你想見些什麼人?

今年你想學會多少技能?

你想掌握幾種語言?

是否希望自己有能力捐獻出自己一生中所得的90%?

或者:

90天過後,我再也不會拖欠租金了——我討厭催租的電話!

我要經常在口袋裡裝上500美元(而不是只在銀行里有500元)

讓自己的愛人不再抱怨衣服料子的粗劣?

讓孩子能到最好的博物館參觀?

不再需要向老闆彙報明天你要到哪裡去,因為你不再需要向他請假?

經常作作按摩,肩頭不再酸疼?

陪愛人到海邊浴場度假?

這裡面,我最驚訝的是,「捐獻出自己一生中所得的90%」。我也有這個想法。總有一天,我要捐出自己收入的90%,因為,餘下的10%,已經足夠我的所有生活支出了(考慮到舒適的生活需要起碼數倍於常人的收入,你最重的收入必須為常人的數十倍以上)。

吉姆的經典故事:
我24歲那年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天我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是一個小女孩。她是女孩團的成員,來推銷曲奇餅乾。她對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嘴裡念念有詞地說道,「女孩團,世界上最優秀的團體。我們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曲奇,只賣兩美元。」然後,她揚起燦爛的笑臉,讓我買她的曲奇。

我很想買,毫不猶豫。對我來說,買不買並不是個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兜里根本掏不出兩美元。

我是個成年人。我有家,有兩個孩子,在大學里讀了一年的書,可我口袋裡連兩美元都沒有。

我不想讓她知道我那麼寒酸。於是我騙她說,「嘿,我已經從你們女孩團那裡買了好多曲奇餅乾了,現在家裡還放著一大堆呢!」

聽我這麼一說,她答道,「哦,那太好了。非常感謝您。」說完她就轉身離去了。

她走了以後,我對自己說,「我再也不能這樣混下去了。你還想淪落到什麼地步呢?跟一個小女孩說謊。我是說,人最慘也不過如此了吧?」

所以,這件事成了我的一個心病。

從那天起,我就決定,我要立即採取行動,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賺錢,讓自己的口袋鼓鼓的。這樣不管今後我在什麼地方,不管有多少個女孩團的小姑娘站在我面前,不管她們想賣給我多少曲奇餅乾,我都有能力全部買下。

這種想法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我的今天。

 
寫出你要做的事情!

把你要做事情全部列出來!要盡量詳細,例如:

你希望你的家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你都想到哪些地方旅遊觀光?

有哪些事情是你夢寐以求的?

要買什麼牌子的汽車?

穿什麼牌子的西服?

到哪個劇場觀看演出?

給經常在某大街乞討的那個流浪漢一次豐盛的宴會?

...
 
當你完成一件事後,你就可以把它從清單中勾掉。

寫下清單的樂趣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於,你可以把一些事情一筆勾銷,哪怕只是小事一樁。

這些目標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局限。這張單子是你個人的東西。你可以隨時撕了它,把它丟到一邊,然後再重新寫一張。

看到這裡,你必須開始寫你的清單!!!現在!!!
 
假設你讀了一本關於健康的書,書里講了怎麼保證營養,怎麼堅持鍛煉。在你讀了一半的時候,這本書的作者也許會在書中提醒你,「親愛的讀者,現在請先把這本書放到一邊,俯身面對地板,看看你能完成多少個俯卧撐。」你可能對此視若罔聞,根本沒有照做,而是接著讀下去。這時候,我相信這個作者一定還會在書里質問你,「如果你沒有把這本書放到一邊,沒有俯身面對地板看看自己能做多少個俯卧撐,那你還看這本書幹什麼?如果你不準備採納任何建議,更不準備通過鍛煉在實踐中增進健康,那你何苦費這些工夫來讀我的書呢?」

重要的是「立即行動」。不管你朝那個方向努力,你就會越來越接近你的目的。正如聖經中上帝所說:「如果你向我邁近一步,我也會向你邁近一步。」

只要你開始朝你希望實現的目標努力,那麼你會發現生活中千真萬確地存在這種神奇的現象,你會發現生活總是樂於回報那些執著的追求者。

知道這些,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交納什一稅

「什一」即是十分之一。這裡的「什」念「十」,可不是「什麼」的「什」,讀錯音的話,可要丟大人的!

「什一稅」,就是說,拿出你收入的十分之一,來回饋社會,奉獻給公益事業。

吉姆經常給孩子們講這樣一個公式:70-10-10-10。

意思是——你每賺來1美元,花出去的永遠不要超過70美分。
 
在那留下的30美分中,10分用做流動資本,10分用做閑置資本,另有10分用去捐獻。

你可以把它捐給教堂或者某個慈善組織,你可以授權別人來管理這一部分資金,也可以親自把它捐獻到需要幫助的人的手中。

這種付出可以改變人的精神境界——獲得更強烈的成就感。 但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我認為,所改變的不僅僅是「精神」狀態,還有物質的,也就是說,「金錢」上的——付出將使你更為富有。

先哲們總是說(特別是佛教有這樣的教義):要想得到更多的財富,必須樂於施捨。我們總是把這句話當作道德上的說教,實際上,它很可能是一條雖然難以置信,卻萬分真實的客觀規律。

實際上,吉姆自己也坦承,他自己的「道德說教」確實也給他帶來了財富和聲譽:
 
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因為它已經給我帶來了好幾筆財富,而且仍在不斷地為我贏得利益。

還有一個結果:「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聽到別人在四處推薦或宣揚你的名字,就好像你聽到有人說,「在我人生中的某一個階段,我曾在某個地方聽了這個人的一些想法,他所說的一切改變了我的一生。」


另外,我還注意到書中的這樣一句話:
 
不僅僅要付出個人收入的10%,還要付出一部分時間。

這樣的付出絕對是筆明智的投資。

——它可以讓你馬上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超出你最初的想像。

我覺得,有許多人,可能會在金錢的布施上比較慷慨,可是,在涉及到他自己的實踐的時候,就比較「吝嗇」。我不知道我下面的想法是否正確,但是,我確實在試圖這樣努力:

如果可能,除了付出金錢外,還要貢獻自己的時間,後者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可能有前者所不及的方面。

如果難以擠出時間,那麼,就設計一種為別人提供「工作機會」的方式,出錢讓別人替你工作,而這種工作就是「布施」。

另外,你可能會 擔心,「如果我把錢捐獻給某個組織,可這個組織濫用了我的捐款怎麼辦?」

其實對你來說,他們是否濫用捐款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你曾經付出過。對工作負責是他們的事情。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明星在聖誕宴會上,遇到一個向他乞討的婦人,這個婦人說,他的女兒的了絕症,而他們的家庭有沒有經濟來源,因此急需他的慈善幫助。這位明星毫不猶豫地將身上的幾百美元給了這位婦人。當這位婦人千恩萬謝的離開后,明星的朋友埋怨他說:你怎麼這麼愚蠢,我早就見過這個婦人,她總是以同樣的理由乞討。

你知道這位明星怎麼回答嗎?

「這是我這個聖誕節里所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這個世界又少了一個處於病痛中的少女,和一個絕望的母親!我太高興了」!

 
超越「百萬富翁」

吉姆25歲的時候,他的恩師對他說,「羅恩先生,我覺得你應該定一個目標,立志做個百萬富翁。」
我對他的建議非常感興趣。你想啊,他的話多有吸引力啊—做個百萬富翁。

接著他對我說,「為什麼要這麼想呢……」

我當時心想,「天啊,他根本不需要告訴我為什麼。能擁有100萬美元那該有多棒啊。」

可他對我說,「你要這麼想就永遠實現不了這個目標。之所以要做個百萬富翁,是為了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你必須真真正正的成為一個值得100萬元的人,才能真正的擁有100萬。而這個過程,就是你自我提升的過程。

我在學習物理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只是希望學好初等物理,你永遠不可能完美的掌握哪些物理知識(什麼平拋、斜拋、摩擦力、浮力、壓強等等);而當你學了高等物理后,在回過頭來看初等物理,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晰和簡單。

所以,求其上者,得其次,就是這個意思。

上述結論的一個自然的推論,就是:不能為貪圖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原則 。(我想,通過非法的手段獲取錢財就是放棄原則的例子之一)。

 

 
感恩和修慈
感激之情非常重要。

回憶一下那些在你的生活中幫助過你,或者讓你有所感悟的所有人,從內心的深處感激他們,希望他們能永遠歡樂、幸福,這就是「感恩」。

當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簡直不能抑制自己的激動之情,因為良久以來,我就覺得,在佛教的「四無量心」的修行中,有著不可言傳的奧秘。所謂「四無量心」,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種修心方法;例如,其中的「慈」的修習,就是要將「願彼無憂無惱,幸福安樂」的意願覆蓋到所有的眾生。因為你感恩的對象是無數的眾生,所以稱之為「無量」,這樣的修行方法就叫「慈無量心」。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互相依存的——哪怕是你出錢買別人的東西,賣者也對你有恩,因為如果他不願意掙錢,你就買不到你想要的東西了。(當然,同樣道理,你對他也有恩)。

以我的理解,感恩就是「慈無量心」的修行。嚴格說來,「慈無量心」比一般的「感恩」更為廣泛一些,因為你不僅要感謝那些對你好、幫助過你的人,還要感恩所有的眾生。

當我讀懂了這條古代聖賢所揭示的真理以後,激動不已。

從某種角度,你簡直可以說:

你可以坐在家裡,閉上眼睛,「什麼也不做」,只用感恩和修慈,就可以積累你的富德,為以後「賺錢」打下基礎!

 

 
祈禱的力量

祈禱有著一種難以言傳的神秘的力量。

在美國的貨幣上,印著這樣的字樣:IN GOD WE TRUST (我們信仰上帝)。這裡的「上帝」不一定是耶穌或者耶和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上帝),而是泛指一種信仰的歸宿。吉姆認為,這也是一種潛在的祈禱。美國的參議院在召開議會前 也要作例行的祈禱。祈禱的力量是難以言傳的,神奇和不可思議的。
 
你不一定非要去基督教堂、猶太教堂、清真寺或類似的地方作祈禱。作祈禱不一定非要在一個非常正式的場合。但是不管在哪裡,我認為祈禱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奇的力量。

如果你有信仰,祈禱是一種非常好的宗教體驗。

如果你沒有宗教信仰,也可以象愛因斯坦一樣,信仰「自然的上帝」;也要以感恩之心向眾生、向整個自然、宇宙袒露你的心愿和渴望,祈禱得到所有大家的佑護。

 

 
時間的管理

    * 首先要意識到時間的寶貴。
    * 不要輕易開始一天的活動,除非你在頭腦里已經將它們一一落實。

你要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待每一天的生活:在它來臨之際,或是在前一天晚上,把自己如何度過這一天的情形在頭腦中過一遍。然後再迎接這一天的到來。

正如我們要做出一天的計劃一樣,我們也要制訂一個月的計劃、一年乃至若干年的計劃。
如果你想得到財富,渴望財富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你要為得到財富付出相應的代價。

邁克:也就是說,不管要得到什麼,自己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吉姆:你可以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先付出相應的代價。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感到非常興奮,我可以以自己的利益為代價,去追求自己渴望得到的財富,並讓每個人都受益。

上面這段話我並不是理解的很深刻。不過,我可以想象到為什麼吉姆會「非常興奮」,因為他已經看到了,只要你願意「付出」,你就可以得到;也就是說,他已經知道 ,自己可以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點,使得他很興奮。 正如一個年輕人,渴望得到某位美麗而善良的女子的愛情,而當他得知,他可以使用正當的於他人無害的方式,付出自己的代價,就一定可以得到他夢寐以求的愛情,他怎能不高興呢?

那麼,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到底是什麼呢?

縱觀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總結出來,起碼有如下幾點:

    * 改善自己的言辭。
    * 加強內心的修養。
    * 找一件事情,不斷的努力,堅持做下去。
    * 培養自己的志向和自信。
    * 堅持原則,而不管這個原則多麼小。
    * 感恩和祈禱。
    * 計劃自己的時間。
    * 奉獻公益。

 

吉姆推薦的書:

《思考致富》

《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