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第二炮兵的精確化打擊能力 (轉載)

作者:大千世界  於 2011-4-1 04: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7評論

小辣辣 2011年3月31日 上貼
 
 
核心提示

1996年的台海危機,二炮部隊既展現出了威懾實力,同時也讓自身認識到了發展上存在的不足。此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二炮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近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齊備、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的武器系列,具備對敵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二炮部隊在1996年後得以快速發展,核威懾和精確打擊能力迅速提高。

第二炮兵部隊是組建於1966年7月1日,現由地對地戰略導彈和常規戰術導彈部隊組成,是我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作為戰略部隊直接由中央軍委指揮。它的主要任務是核威懾與核反擊,包括遏制潛在敵對國家對我國的核打擊和在遭受核打擊后利用二次打擊力量執行核反擊任務。二炮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常規戰術導彈,執行高科技局部戰爭下的精確打擊任務。

1996年對於二炮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明顯的分界點。核打擊力量作為二炮的核心力量,負擔打破核壟斷,戰時執行核遏制與核反擊的任務。但此時核力量面臨現有裝備落後,發展青黃不接,核彈頭數量下降可靠性減低等嚴重問題,對此我國大力開展新一代核導彈的開發,加強可靠性研究對導彈進行延壽處理等措施,保持強化核力量的戰鬥力。

東風4型彈道導彈發射準備過程中需要眾多配套車輛,當時性能已經落後。

儘管早在1988年中央軍委久做出了組建常規導彈部隊的決策,並於1993年組建第一支常規導彈旅,但是二炮對於高科技局部戰爭仍然準備不足,常規戰術導彈裝備數量偏少,性能偏低。1995年和1996年的演習,發揮的威懾作用仍然有限。自1996年3月導彈發射演習后,出於對台威懾與作戰的需要,我國開始大力加強常規導彈部隊建設,滿足高科技局部戰爭的戰略需求。

江澤民強調要「加強戰略導彈部隊建設,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努力建立一支與我國大國地位相稱的精幹有效的核導彈部隊,建立一支足夠有效的常規導彈作戰力量。」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主席基於對國際形勢的準確判斷、國家利益的戰略運籌和我軍歷史方位的正確把握,賦予我軍「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堅強領導下,第二炮兵朝著建設中國特色信息化戰略導彈部隊,邁出了科學發展新步伐。東風11導彈發射場面,90年代二炮常規戰術導彈數量存在偏少的情況。

為建立一支精幹有效的核導彈部隊,二炮遠程導彈和中程導彈裝備開始換代,用體積小反應迅速的固體導彈逐步替換老式的液體導彈。新的東風31和東風21甲導彈開發試射工作陸續進行。繼1995和1996年進行多次成功試射之後,1997年東風21甲中程戰略導彈設計定型。1999年8月2日,新華社宣布:中國在本國境內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新型遠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時隔15年之後,中國戰略導彈方隊再次通過天安門面向世界進行展示。面對二炮的新裝備,世界發現中國的戰略導彈家族變大了,個子變小了!這一大一小兩個變化標誌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作戰能力有了質的提高。中遠程固體戰略導彈的成功發展,為洲際戰略導彈和潛射戰略導彈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解放軍二炮部隊官兵正在檢測東風21導彈

經過多年研究論證,隨著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導彈開發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高能推進劑和輕質高強度材料的進展,陸基固體洲際導彈和潛射固體洲際導彈分別都在1999年末正式立項,與此同時,新一代戰略核潛艇的開發製造工作也同步展開。

2000年我國第二代固體中程戰略導彈東風21甲通過抽檢試射,開始正式交付二炮部隊使用,開始大規模替換二炮部隊中老式的東風3型中程戰略彈道導彈。同年東風31遠程戰略彈道導彈的飛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隨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並開始裝備二炮部隊,代替老式東風4遠程戰略導彈和部分東風5洲際戰略導彈的作戰任務,我國中遠程戰略核打擊力量開始轉向固體化。

固體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的開發在固體遠程戰略彈道導彈的基礎上進行,採用減重等一系列設計,射程得到了很大提高,研製過程總的來說比較順利,多次飛行試驗都取得了成功,隨後設計定型,開始服役,並將於建國60周年閱兵上展出。二炮戰略核導彈裝備質量提高的同時,部隊編製和導彈數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提高戰略力量的威懾力。

 

東風21中程導彈已開始大規模替代東風3型中程導彈。

 

中國東風-31洲際導彈的服役標誌二炮中遠程戰略核打擊力量開始轉向固體化。

面對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開發試驗工作陸續展開的實質性威脅,我國也開始多彈頭分導再入工具(MIRV)的開發工作,進一步提高戰略導彈的質量。對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二炮加強指揮控制系統建設,不僅提高核常力量作戰期間的指揮決策效率,也完善核力量相應運行機制和配套措施,提高和平時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數據中繼衛星和導航衛星的逐步投入使用,進一步加強了核力量尤其是海基核力量的實際戰鬥力與威懾遏製作用。

對於此時仍然作為力量中堅的老式導彈,也開展了延壽工作,二炮某旅進行了東風4導彈的延壽發射實驗,檢驗了導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命中精度,同時顯示我國遠程戰略導彈力量的威懾力。2001年,針對美國導彈防禦系統越來越嚴重的威脅,開始在老式洲際戰略彈道導彈上加裝MIRV的工作,多年後正式試射成功,並將分導技術衍生到運載火箭技術上,進行了環境1A/B雙星的不同軌道面發射。

 

中國對老式導彈也進行了相應改進,圖為近年發射的東風4型導彈。

MIRV(分導式多彈頭導彈),就是一枚導彈可以搭載多個核彈頭攻擊位置不同的目標。

二炮不僅大力提高一次核打擊力量,還大力加強二次核打擊力量的建設。2004年,新一代的戰略核潛艇開始下水海試,上一代的戰略核潛艇開始換裝新的巨浪1甲導彈,射程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在新一代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服役前承擔起我國海基核打擊力量的重任。

面對複雜多樣的國際形勢和冷戰後更加嚴重的核威脅,為了保證陸基核反擊力量的安全,戰略預警體系建設得到了迅速加強,上一代的7010和110戰略預警雷達退役和轉為民用的同時,新一代戰略預警雷達陸續服役,同時還在沿海建設了新的超地平線預警雷達,對太平洋上的潛射彈道導彈威脅提供戰略預警信息。

二炮新一代預警雷達的服役,有效的增強了我國的戰略預警能力,極大提高了陸基機動遠程與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的生存概率,保證了我國陸基核打擊力量的有效性。面對更加複雜的安全形勢,為保證我國核打擊力量的安全,除了構建新一代預警系統外,二炮對彈道導彈防禦也開始提上日程,展開反導反衛的論證預研工作,利用現有彈道導彈彈體與發動機,進行相應的飛行試驗,並在2007年進行了實際的反衛試驗。

 

中國大型軍用預警雷達,中國近年來加強了反導系統的建設。

 

為建立一支足夠有效的常規導彈作戰力量,滿足現代戰爭需求。在保證以核威懾力量為中心的前提下,二炮的常規實戰力量在最近十多年裡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籌建的二炮首個應急機動旅的楊業功將軍後來升任二炮某基地司令職務,他麾下的該基地逐漸匯聚了二炮最強的常規作戰力量,成為二炮編製最為龐大的基地,同時其他各基地也陸續組建了常規導彈作戰部隊。

二炮部隊早期裝備的常規彈道導彈,只有東風11和東風15兩種型號。它們在研製時二炮還沒有常規作戰需求,因此針對性不強。面對90年代我國面臨的戰略形勢,要求我國區域常規打擊力量能夠打擊近至台灣遠及關島的目標,具備對雷達站,防空陣地,通訊指揮控制中心等關鍵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並完成對機場港口等面目標的壓制和破壞。

常規地地導彈方隊司令員楊業功大力促進了二炮常規戰術導彈的發展。

面對周邊日益發展的反導系統,要求導彈有足夠的突防能力;常規彈頭的殺傷力比之核裝葯遠遠不足,則對常規彈道導彈的制導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針對二炮的實際需求,我國軍工部門及時改進,通過改進慣導加裝GPS等方式,應急開發出新型號的東風11和東風15常規導彈,主要措施是改進了戰鬥部,提高了制導精度,初步具備對戰術目標的精確攻擊能力。

為了達成精確打擊的任務,根據對美國的潘興II先進中距彈道導彈的跟蹤研究,突破了機動彈頭氣動外形與控制,高性能耐熱透波雷達罩,末制導雷達匹配等關鍵技術難題,近程導彈中還衍生出機動彈頭雷達制導的新型號,在潛在敵人的反導系統前具備了有效的突防能力,於世紀之交通過多次飛行試驗具備了戰鬥力,開始裝備二炮常規導彈旅,並在從沿海到高原的多次演習中出現,二炮也由此具備了初步的常規精確打擊能力。

裝有末端修正彈頭的東風15A導彈,注意彈頭長於之前的DF-15。

隨著新一代固體中程戰略導彈的成熟,針對中程精確打擊的需求,在突破了機動彈頭在更高速度下的氣動與控制問題的同時,末制導目標匹配雷達的性能也有了進一步提高,新的導彈子母戰鬥部也開發完成。在這些多年的技術攻關告捷之後,以東風21甲中程戰略導彈為基礎,開發出新的常規中程彈道導彈,經過21世紀多次飛行試驗成功后裝備部隊,並多次在演習中露面,二炮由此形成了中近程齊備的常規彈道導彈精確打擊能力。

二炮常規彈道導彈導彈建設規劃中,對打擊時間敏感目標和移動目標的需求由來已久,隨著精確打擊高價值點目標能力的逐漸具備,打擊時敏目標開始提上日程,這對彈頭機動和末制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相應的情報,監視,偵查和指揮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超地平線雷達僅僅是浮出冰山的一角,氣象衛星提供戰區氣象信息,海洋監視衛星,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提供敵方情報,數據中繼衛星和導航衛星提供全程制導支持,通訊指揮控制中心進行指揮決策,二炮信息化在常規導彈作戰力量上的作用尤為明顯。

中國東風21C型中程導彈,性能國際領先,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

隨著我國巡航導彈技術的進步,二炮的常規導彈作戰力量序列中又增加了巡航導彈的身影。與二炮傳統的彈道導彈不同,陸基常規巡航導彈具有更好的制導精度,更廉價的製造使用費用,更靈活的作戰使用方式,輔以雷達和紅外隱身技術則具備更好的突防能力。

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在世界方位內日益成熟,而中短程尤其是短程彈道導彈的突防則需要越來越大的代價,無論是高性能機動彈頭,中段末段機動彈道或是低伸的錢學森彈道,都需要太昂貴的開發製造費用,更突顯巡航導彈的價值。二炮提出發展巡航導彈的建議,與常規彈道導彈部隊的籌建一樣,都源自建設二炮常規作戰力量決策的需求,只不過受制於國內遠程巡航導彈開發的落後,時間要晚的多。

BGM-109D戰斧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巡航導彈隱蔽性很強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

進入新世紀后,二炮某旅改編為第一支巡航導彈旅,裝備我國自行生產的首型遠程陸基常規巡航導彈。該旅在新裝備尚未到位,訓練沒有實裝裝備的條件下,自力更生,研製了新裝備的「模擬模擬訓練系統」,在無實裝裝備條件下進行訓練,新裝備列裝后不到一年,首次實彈發射獲得成功,迅速形成戰鬥力,第二年奔赴訓練基地又圓滿完成新型導彈的發射任務。

在巡航導彈旅組建后,二炮其他基地也開始組建了巡航導彈旅,並於2006年5月、2008年3月和2009年6月一一在央視亮相,對台獨勢力進行了有力的震懾。2009年60年國慶閱兵中,二炮巡航導彈兵部隊也將亮相,展示軍威國威。

 即將在今年閱兵式上亮相的新型巡航導彈。

 

二炮十幾年的進步不僅表現在裝備編製上,也體現在人才和訓練上。1996年,二炮召開了第四次科技大會。同年5月,二炮「神劍人才工程」正式啟動。短短几年時間,戰略導彈部隊「專家人才方陣「成為科技奮飛的領頭雁。13年來,二炮部隊先後有近300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獎勵,一批重大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有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炮軍事訓練不斷創新發展。始終堅持以技術為基礎、以幹部骨幹為重點、以合成配套為中心、以提高整體作戰能力為目的的訓練方針,積極探索創新具有二炮特色的訓練模式。2006年「北劍-0607(S)」實兵檢驗性和研究性對抗演習中,首次由空軍、二炮、武裝警察等部隊支援同步組織2個整裝師對抗演習。

2009年6月「聯合-209」演習中二炮參加解放軍歷史上首次戰區級聯合戰役訓練,不僅在技術戰術上,更在聯合作戰上錘鍊了二炮部隊的戰鬥力。這表明,第二炮兵部隊具備了戰區級聯合作戰能力,常規作戰能力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炮近年來技術裝備越來越多,對官兵的正確操作提出很高要求。

參加「聯合-209」首次戰區級聯合戰役訓練的二炮部隊人員(右一)。

1996年的台海危機,二炮部隊既給了台獨分裂勢力以強烈震懾,同時也讓自身認識到了發展上存在的不足。此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二炮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大幅提升,緊緊圍繞建設「精幹有效」、「足夠有效」和信息化戰略導彈部隊的目標,積極推進作戰力量、武器裝備、人才建設和戰場體系建設,推進信息化轉型建設,全力提升部隊的核心軍事能力。第二炮兵基本形成了近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齊備、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的武器系列,能夠獨立或協同其他軍兵種對敵實施自衛核反擊和縱深常規打擊的作戰能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BL_518 2011-4-1 05:50
開眼界啦~~謝謝~~~
回復 華盛頓人 2011-4-1 10:15
不錯,圖文並茂。
回復 19831117 2011-4-1 17:54
看這些不如不看  誰會吧看家的東西拿出來~       反正對祖國有信心就對了~
回復 城市達人 2011-11-17 15:27
我覺得吧,中國最厲害的部隊不是二炮,是三炮!純屬個人觀點。
回復 大千世界 2012-9-29 05:41
華盛頓人: 不錯,圖文並茂。
貼圖化了不少時間,但我覺得這些圖很好,不貼顯不出二炮的精確化打擊能力。
回復 大千世界 2016-11-14 05:45
城市達人: 我覺得吧,中國最厲害的部隊不是二炮,是三炮!純屬個人觀點。
同意這個觀點。謝謝指出。
回復 劉光才 2019-3-27 09:33
說的不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9: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