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袁錦楣

作者:瘋瘋顛顛  於 2019-7-4 10: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目錄

一: 摘要

二: 正文

職業經歷

學術業績

三: 社會兼職

四: 擅長領域

五: 主持項目

摘要:袁錦楣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畢業后留在北大醫院神經科工作,1976及1977年他連續以中英文分別發表了中國第一篇和免疫相關的神經科論文。1980年升為副教授及神經病學研究室主任,當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獨立的神經免疫實驗室。1985年2月-1987年4月為Johns Hopkins Hospital 神經科客座副教授,作為Drachman DB的助手。回國后即升為教授。他是唯一的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代表神經精神兩科的常務編委.也是中華神經科雜誌的副總編輯. 他是一級教授.博士學位導師.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參1)。

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袁錦楣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職業:教育
籍貫:江蘇省蘇州市

 從醫學院畢業留校后,任住院醫、主治醫期間就受到神經病理,神經生化,神經電生理檢查等基本訓練,寫過幾篇論文,也都發表了。1969年底,為響應毛主席626指示下放甘肅省。由於甘肅省最大的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還沒有神經科,因此被甘肅省衛生廳扣留。報到后即當選為大內科主任,並被授命籌建腦系科(神經內外科),袁錦楣為腦系科第一屆主任,另一名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的主治醫任副主任(參3)。在做腦系科主任時曾做為手術者獨立完成過腦外科手術,十年的大內科主任及腦外科的實踐經驗,豐富了他的知識面,因而對跨科室疾病的診治有獨到之處。

  1980年4月,袁錦楣被衛生部調回北京,重新回到北大醫院神經科,同年晉陞為副教授。擔任神經科副主任及神經病學研究室主任。1980年袁錦楣即在神經病學研究室內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獨立的有專職技術人員的神經免疫實驗室,開展寡克隆區帶及腦脊液內各種抗體的檢測,E玫瑰花結實驗檢測T-淋巴細胞活性等,用於神經免疫性疾病的輔助診斷。1985年初袁錦楣以客座副教授身份公費到美國Johns Hopkins Hospital。神經科從事神經免疫學研究。師從重症肌無力免疫學說創始人Daniel B Drachman,他是國際知名的神經免疫專家,袁錦楣教授跟他一起做了2年多有關神經免疫學的研究。於1987年4月回國,並晉陞為教授。1992年在袁錦楣教授、陳清棠教授及科室教研組的多位教授積極努力下,建立了原北京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博士點,為培養更高水平的博士生人才,為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術業績:

  他於1975年應用腦脊液內測出麻疹IgM抗體,在中國首先活體診斷了二例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在當時文革尚未結束,中華系列類的一些醫學雜誌停辦的情況下,他將研究工作發表在廣東省辦的《新醫學——神經系統疾病附刊》上發表了國內第一篇與該病的臨床和神經免疫特徵的論文(袁錦楣等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附2例臨床及免疫學檢查報告1976:2:168)和第一篇有關的文獻綜述。於1977年其研究論文「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clinical and in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wo cases」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外文版(Chinese Med J,1977:3:119),由於中國從來沒有報道過中國有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病例,所以30本英文單行本被國外同行很快索要而空。因而被Johns Hopkins Hospital 神經科的神經病毒學專家Amercian Neurogist  Association(ANA) Johnson R 主席譽為神經免疫專業的亞洲第一人(參6).

  1988年袁錦楣教授建議中華神經精神科分會舉行一次神經免疫的專題學術會議,被學會接受,並被指定袁錦楣教授與協和醫院的老一輩趙葆洵教授共同負責組織,1988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遼寧興城,在趙葆詢教授和袁錦楣教授的組織領導下,召開了中國第一次以神經免疫為專題的學術會議。會後成立了神經免疫學組,並推選趙葆詢教授為組長,同時並努力謀求建立中國神經免疫學會。無疑這次興城會議開始了中國神經免疫學逐步獨立學科的步伐(參7)。同年,在主編袁錦楣教授的積極努力下,同副主編呂傳真教授、阮旭中教授組織全國五大醫學院校(北京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武漢同濟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有關基礎及臨床專家23人,主編了中國第一部《臨床神經免疫學》專著,《臨床神經免疫學》詳細介紹了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免疫學特點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開闢了神經內科的學者們積極研究關注神經免疫學的興趣,為以後神經免疫學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又和高素榮教授共同主編了《痴獃診療學》專著。做為副主編,編著了《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做為從事臨床方面的專家學者,20世紀90年代,參加《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臨床醫學基礎》(參12)和《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神經科學》(參·13)的撰寫工作,以前瞻性的視野拓展指導以後的臨床醫學及基礎科研方向。參與編寫了童坦君(中國科學院院士)主編《醫學老年學》的「老年神經病學」全部,該書極受歡迎,獲衛生部科技著作三等獎,第一版於1995年出版(參10),已於2006年12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最重要的是他對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研究。1990年他陪同美國Johns Hopkins Hospital神經科教授Guy M Mckhann等人考察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GBS患者,其中約2/3患者是由袁錦楣教授詢問病史及檢查的。發現這些病例以兒童多見,較美國的病例更重一些,有季節性和地方性。肌電圖有軸索損害的表現Mckhann教授等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他們在中國發現了一種新的疾病命名為「中國癱瘓綜合症」。論文稿曾寄給袁錦楣教授看過.排名第三位, 在李春岩以前, 但因不同意論文觀點,娩言謝絕了. 他開始組織北京周圍地區各醫院進行了發病原因的調查. 發現北京周圍地區的GBS以發現以空腸彎麴菌為前驅感染的竟達62 %。認為這就是中國的GBS和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從1992年起發表了一系列空腸彎麴菌和北京地區GBS關係的研究(包括發病率,血清型,便培養后菌株分型等等)。1992年他在馬賽大學舉辦的第11屆國際神經肌肉病會議上,首次報告了他的研究結果(參16.17)。會後又到英國舊都winchester去講學。其實這個會議是一個空腸彎麴菌的專題會議,看到他在馬賽的發言,很感興趣,願意免費提供機票及食宿。他覺得也是一次參觀英國舊都的機會。也就參加了。1992年他發表了 唐健, 袁錦楣. 空腸彎麴菌在格林-巴利綜合征致病作用中的研究進展 [J] .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2,25( 6 ): 375-377.,最後提到了他們自己的研究結果,原文為:在我國,GBS的發病呈季節性分佈,與國外全年性散發的形式有所不同:夏秋之交,為我國GBS的高發季節,也正是胃腸道感染的流行季節,袁錦楣等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北京及北京的周圍地區有高發的GBS有高發的CJ感染,病人中特異的JgM,JgG,IgA的陽性率也較國外現有的文獻報道為高,說明CJ,感染在我國GBS的發病中可能較其他國家及地區中更具重要意義。這是世界上見於文字的第一篇報道(參21)。1993年他的有關論文在國內國家級雜誌首先發表(參22)。1994年WFN(世界神經科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y 簡寫為WFN)在日本京都召開的第八屆世界神經肌肉病會議上,袁錦楣教授被聘請作特約專題報告(參20-49)。本次會議: 
首先與會者都接受了中國北方的的格林-巴利綜合症(GBS)不是一個新的疾病。2,中國是全世界GBS中以空腸彎麴菌為前驅感染最高的國家。3,其實以空腸彎麴菌為前驅感染的GBS存在於許多國家,不過以前沒有賦予重視而已。4,以空腸彎麴菌為前驅感染的GBS病情較非空腸彎麴菌為前驅感染的GBS為嚴重,而且伴有軸索損害的比例遠遠高於無合併者,因此對空腸彎麴菌和GBS 的關係必須重視和加大研究。5,中止了中外學者對中國北方的GBS是否是一個新病的議論。因此這次會議不僅對中國的GBS,而且對世界,都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6, 會議承認袁錦楣教授為證明中國是全世界GBS中以空腸彎麴菌為前驅感染最高的國家的第一人。


他對老年性痴獃的研究也有新的發現,他建立了磷酸化神經絲的免疫化學染色,發現神經願纖維纏結及老年斑不僅可見於Alzheimer 病,沒有Alzheimer 病的老年人也可發現老年斑。不過分佈部位及數量有所不同,給病理學診斷提供了依據(48-50。)

社會兼職

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分會第一副主任委員。《chinese medical journal》作為神經精神兩學科唯一的常務編委連續10年之久、即使1996年兩個學會分開后,仍舊是唯一代表兩專科 的唯一常務編委.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誌》第一副主編、《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常務編委、1996年《中華神經科雜誌》分開辦刊后,任《中華神經科雜誌》第一屆編委會副總編輯、《中華內科雜誌》神經科編審組組長、及10多種相關雜誌的副主編、常務編委、編委等(參1)。 

擅長領域/袁錦楣 編輯

擅長治療神經系統免疫疾病及神經系統老年病,如格林-巴利綜合征、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播散性腦脊髓炎、面神經麻痹、癲癇、腦血管病、三叉神經痛、老年期痴獃等,尤其對老年性痴獃的病因及診斷方法、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播散性腦脊髓炎、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誘發因素及發病機理有較深入的研究。

主持項目/袁錦楣 編輯

主持並完成多項國家級自然基金、一項中日聯合基金、三項衛生部自然基金課題,參加衛生部八五、九五課題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人物風采 袁錦楣 (直接鏈接[https://www.pkufh.com/Html/News/Articles/17233.html
2.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科室發展紀要[url]http://www.pkufh.com/Html/News/Articles/15773.html[/url]
3,甘肅省人民醫院官網 神經科科室介紹   http://haodf.health.ipmph.com/faculty/DE4rO-XCoLUa-c8wWkcw-2p57V.htm
4.袁錦楣等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2例臨床及免疫學檢查報告)新醫學神經系統疾病附刊1976:2:188
5.Yuan CM (袁錦楣等)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dephalitis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Investidation of two cases Chin Med J 1977:3:419
6.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CIRCULAR BOOK 1995-1996 P.120
7. 許賢豪.袁錦楣中華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神經免疫學術會議紀要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89,22(1):2-4
8.《臨床神經免疫學》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9.《痴獃診療學》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
10.《醫學老年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第一版
11.神經系統脫髓鞘性疾病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12.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臨床醫學基礎 科學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13.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神經科學 科學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14, McKhannGM1,CornblathDR,HoT,LiCY,BaiAY,WuHS,YeiQF,ZhangWC,ZhaoriZ,JiangZ,etal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acute paralytic disease of children and youngadults in northern China.Lancet.1991Sep7;338(8767):593-7. 作者信息:LiCY,BaiAY,WuHS,YeiQF,ZhangWC,ZhaoriZ,JiangZ為中國河北醫學院第二醫院神經科
15, McKhannGM1,CornblathDR,GriffinJW,HoTW,LiCY,JiangZ,WuHS,ZhaoriG,LiuY,JouLP,etal.Acutemotoraxonalneuropathy:afrequentcauseofacuteflaccidparalysisinChina AnnNeurol.1993Apr;33(4):333-42.   作者信息:同參考文獻13
16,yuan jm tang j hao hj  some aspect of Guilian-barree Syndrom in China .  the abstract of the 11th internatuinal meeting on neeuromuschlaa disease . Marseile 1992,1:28
17,我的兩次馬賽行(原創)    網易博客   http://yuanjinmei1933.blog.163.com/blog/static/2378100072018510101042753/
18,我到英國前首都winchester去講學(原創)網易博客     http://yuanjinmei1933.blog.163.com/blog/static/23781000720185610949581
袁錦楣教授有關圖片
袁錦楣教授有關圖片(7張)

19,袁錦楣主編: 臨床神經免疫學 1992.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p.90-91 GBS的先驅因素
20,唐健, 袁錦楣. 第八屆國際神經肌肉病會議紀要──格林-巴利綜合征部分[J]. 中華神經科雜誌, 1994, 27(6):327-328.
21.唐健袁錦楣空腸彎麴菌在格林-巴利綜合征致病作用中的研究進展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2,25(06):375-377
22,.袁錦楣,唐健,陳清棠,郝洪君,肖雷 賈戰鬥 春秋海。劉向志 空腸彎麴菌感染與格林-巴利綜合征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3,26(04):235-237
前5人系北京醫學院第一醫院,賈戰鬥河北省保定醫院 黃春秋海 河北省滄州地區醫院,留向志 錦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23.唐健 袁錦楣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與空腸彎麴菌感染關係的初步探討臨床神經病學雜誌,1993,6(1):9-10
24.述評:袁錦楣 要重視格林-巴利綜合征的研究中華內科雜誌1994,33(12):797-798
25. 肖雷 袁錦楣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與人巨細胞病毒感染關係的初步研究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1994,2(4):223-224
26..孔祥瑞 袁錦楣等 空腸彎麴菌與格林-巴利綜合征   中國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誌1994,1(2):117-119
27.唐健 袁錦楣 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中的抗神經節苷酯GM1抗體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4,27(6)337-339
28.唐健 袁錦楣 複發性格林-巴利綜合征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5,28(1)36-38
29.肖雷 袁錦楣 格林-巴利綜合征與肺炎支原體感染關係的初步探討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5,28(1):58
30:專論:袁錦楣.格林-巴利綜合征的軸索變異型[J].  中華神經科雜誌,1996,29( 4 ): 197-198.
31,.李海峰 沈寶銓 袁錦楣 格林-巴利的致病機制和空腸彎麴菌的關係  中華內科雜誌1996,35(11):776-778
32,.李海峰 袁錦楣 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與空腸彎麴菌Penner血清型的關係   中華內科雜誌1999,38(7):455-457
33, Li Haifeng Yuan Jinmei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esis of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and Penner』s serotypes of Campylobacter jejun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99,9:112(9):794-796
34,袁錦楣 李海峰 格林-巴利研究最新進展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00,20(1):38-40
35.  郝洪軍 李海峰 袁錦楣 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空腸彎麴菌抗體及意義 中國免疫學雜誌2001,11(11):608-610
36,.Li Haifeng Yuan Jinmei et al HLA alleles in patients with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0,113(5):429-432
37. 李海峰 袁錦楣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HLA基因分型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誌2000,7(2):87-93
38,.Li Haifeng Yuan Jinmei Miller Fisher syndrome: 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1,112(3):235--239
39. 李海峰 袁錦楣M i l l e r -F i s h e r綜合徵發病機制和臨床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1,9(4):410-413
40. 李海峰 袁錦楣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空腸彎麴菌抗體及發病機制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1,1(1):19-21
41. 李海峰 袁錦楣等 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GM1抗體與空腸彎麴菌感染的關係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3,3(1):11-13
42,.李海峰 袁錦楣 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的循證醫學治療實踐初探  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3,3(3):238-241
43,李海峰 袁錦楣 格林-巴利綜合征的歷史和今天 中國醫史雜誌2006,36(1):28-32
44,kalder,J,speedBRGuiian-barreSyndromandcampylobacterjijuni:aserologicstudy.Bri.MJ1984,288:1827
45., GruenewadR,RpperAH,LiorHetal.selogicalevidenceofcampylobacterjijuni/colientiteritieinpatientswithGuillian-barreSyndromArchNeuro1991,48:1080
46,徐平,袁錦楣。 Alzheimer 病腦脊液研究進展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 1995;28: 119-120
47,袁錦楣主編, 臨床神經免疫學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2; 166-168
48,袁錦楣,高素榮,李彤等。 Alzheimer 病的細胞骨架蛋白質研究 中華醫學雜誌 1990,70:429-430
49, 袁錦楣,李穎異,李彤等。 Alzheimer 病及老年腦的細胞骨架蛋白質研究,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1993;12:272-274
50王磊袁錦楣郝洪軍李海峰金弘敏冀成君。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脊液中Tau蛋白的含量及意義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0年04期
 51,  Feasby.TE et.all  An acute axonal form of Guillain-Barréé polyneuropathy    Brain, Volume 109, Issue 6, 1 December 1986, Pages 1115–112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仲國民 2019-11-7 08:37
中國這樣的科學家越多真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8: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