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國內郝洪軍先生授權代發的袁錦楣教授,中國神經免疫學科的創始人。經郝洪軍先生反覆修改後授權我代發到維基百科。維基百科因查到本論壇我原來的帖子,說投到維基百科的稿子是抄襲。這我能理解。但我反覆向維基百科申明。這是同一個人發的帖子。 我在本版的帖子后連發了三次聲明,而且向維基百科也做了無數次說明。請他們核查。他們的說明亂七八槽,居然說我的聲明貼到了他的家門口。判我禁言。在我禁言完畢,原帖已被刪除。原帖僅出現了1-2天。根本讀者沒有看到文章的內容,如何能正確的討論存廢?由於此文是北大醫院郝洪軍先生寫的,我好奇的查了一下北大醫院。居然自己的內容在打自己的耳光,舉例如下。條目 北大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坐標:39.931765°N 116.380416°E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簡稱「北大醫院」,創立於1915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臨床醫學院。現在的北大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是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審定的三級甲等醫院,世界衛生組織審定的愛嬰醫院。譽名海內外,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1]。醫療糾紛[編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治死北京大學醫學教授事件。概史[編輯]1914年12月30日,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北京醫科專門學校設立附設診察所。1915年2月15日,診察所正式創建並於當日正式開診。1923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校附設診察所。1927年,改建為北京醫科大學校附屬醫院。1928年,因學校合併,醫院隨更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簡稱「平大醫院」。1937年,醫院因抗日戰爭爆發而隨平大遷至西安,改稱臨大醫學院。1938年3月,平大醫院在偽政權下重新開院。1946年,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簡稱「北大醫院」。1952年,北京大學醫學院獨立,醫院隨更名為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2000年,北醫重入北大,屢次改名的醫院定名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參考文獻[編輯]跳轉 ^ 醫院簡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2009-07-15].打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治死北京大學醫學教授事件出現內容是、事件經過[編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教授,澳籍華人熊卓為,於2006年1月23日因腰腿痛,入北大醫院治療,次日進行腰椎部骨科手術。術后第七天,即1月31日,北大醫院宣布因術后併發症——肺栓塞,熊卓為搶救無效死亡[1]。患者的丈夫王建國將北大醫院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北大醫院醫療過失,判醫院賠償七十五萬多人民幣;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雙方不服,均表示上訴。王建國認為,治療過程中有不具行醫資格的北大在校學生參與,屬於非法行醫;搶救后,病人肋骨斷裂,刺破心肺,屬於暴力搶救。這一論斷被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電視節目於2009年11月3日(二審前的兩天)曝光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隨後北大醫院立即發表申明,斥責中央電視台在缺乏醫療常識的情況下做了不公正的報道,損壞北大醫院聲譽,影響司法公正。衛生部也表態,說明實習學生實踐活動不屬於非法行為,表示將調查此事。2009年11月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后,北大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否認非法行醫,而且強調搶救陣容是醫院的最強陣容。既然和央視有關 我又查了央視而在有關中國中央電視台的爭議報道北大醫院「非法行醫」事件[編輯]2009年11月3日,財經頻道(CCTV-2)《經濟半小時》在一件醫療糾紛二審前兩天,播出了一檔題為《北大醫學教授為何死在北大醫院?》的節目,央視記者莊嚴未通過正式採訪程序而是通過暗訪針孔攝像的方式進行不實報道,多次出現「非法行醫」或「無證行醫」等辭彙,在社會產生了相當惡劣的影響。記者使用了很多主觀性很強的字眼,例如「離奇死亡」、「蹊蹺」、「屢傷人命」等,刻意渲染煽情。同時,報道缺乏新聞的「平衡原則」。在醫患雙方的糾紛中,記者從頭到尾都在引用了患方及患方律師的言論,而缺乏對於醫方的採訪,尤其是沒有醫院關鍵當事人的說法。[45]這兩段顯然是自己打自己耳光。而且后一段也缺乏衛生部對此事的態度。衛生部發言人說對央視的報道很遺憾。希望看到公平合理的報道。 缺乏醫學知識,如果事先和衛生部通氣,就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都沒有寫進去。見衛生部:對央視「北大醫院事件」報道「很遺憾」http://www.chinanews.com/jk/news/2009/11-10/1957155.shtml
所以我對維基百科的公正性深感失望。
注本文系小康人家原創,授權本人代發(他自己發不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