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憶抗戰勝利后的幾個電影

作者:瘋瘋顛顛  於 2013-3-6 08: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33評論

1947年初上映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名導演史東山的劇作。以抗日救亡演劇隊的真實經歷為題材,描寫了一群青年愛國知識分子在抗戰前後的經歷,故事情節是:大學女生江玲玉在抗戰爆發后參加了救亡演劇隊,從事抗日宣傳工作。同行的青年音樂家高禮彬與她朝夕相處,兩人之間萌發了愛情。但現實卻是嚴酷的,他們在徐州會戰時被日軍包圍,被迫化裝成難民分散突圍,有的隊員因此而犧牲。此後,儘管生活條件很艱苦,但隊員們在高昂的抗日愛國激情鼓舞下,堅持著崇高的抗日宣傳工作。到了重慶后,恰逢江玲玉的表兄周家榮在此假借「公務」之名做投機生意,大發「國難財」。周家榮極力追求江玲玉,但被她拒絕。日本投降后,江玲玉和高禮彬正式結婚,可是等他們複員回到上海,卻既無工作,又無住房,好不容易在朋友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但生活在高漲的物價之下仍然無比艱辛。此時,周家榮以「接收大員」的身份回到上海,再次大發橫財,趾高氣揚。生活的困頓和過度的操勞,使江玲玉和高禮彬的身體垮了下來,高禮彬得了肺病,江玲玉懷有身孕還要堅持工作。終於,江玲玉在一個雨夜昏倒在街頭,過去的演劇隊員協助高禮彬四處尋找,最後大家相會在醫院裡……

1947年末上映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由蔡楚生,鄭君里合導。敘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在抗戰前後的悲劇命運,故事情節是:紗廠女工素芬善良樸實,認識夜校教師張忠良后,與其建立了家庭。抗戰爆發后,張忠良將老母幼子託付給妻子,自己參加戰地救護隊,離開了上海。素芬帶著兒子和張的老母先是回鄉居住,后因生活無著,又返回上海,過著艱苦的生活,素芬甚至差點丟了性命。與此同時,張忠良也在戰場上險遭不測,後來逃出敵營,流浪到重慶,於生活困頓之際得到交際花王麗珍的幫助,在王的乾爹龐浩公的公司里任職,並與王同居,混跡於官商之間,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終於,素芬盼到了抗戰勝利,但丈夫音信全無,她被迫到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艷家幫傭。此時,張忠良已回到上海參加接收,但他早置妻、子、老母於度外,根本不想回家,卻借何文艷的丈夫因附逆被捕之機,連何文艷也一道「接收」了。素芬在何家的宴會上見到了張忠良,可是她朝思暮想的丈夫卻不認她,素芬不禁悲從中來。張忠良的老母得知此事,攜一家三口找到張忠良,痛責兒子不忠不孝,而張忠良在王麗珍的逼迫下,沒有勇氣拋下驕奢的生活,對母親和妻、子的苦難無動於衷。素芬在嘗盡人間冷暖后,深感屈辱與絕望,縱身跳江,無盡的憂愁隨一江春水向東流……
本電影又分為上下兩集,上集為八年離亂。下集為天亮前後。十分轟動。幾乎熱度近似出水芙蓉。雖電影表面上與政府無關,但實質上是對民國政府的負面描寫,在輿論上極不利於民國政府,創造了抗戰夫人,發國難財,五子登科等等名詞,在民間廣泛流傳。更由於電影貼近現實,符合生活。「一江」電影創造了民國時代票房價值及觀眾第一。以致於使民國政府回都南京后,很快就喪失了民心。加速了民國政府的垮台。
可惜的是這些導演和演員在文革期間,大多受到了不公待遇。
現附原電影於下,供有興趣者參考。
《一江春水向東流》前集《八年離亂》
《一江春水向東流》後集《天亮前後》

高興
1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3

支持
2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3 個評論)

回復 iamcaibird 2013-3-6 08:52
都看過,是陪著我母親看的。她看得滿臉淚水。
回復 opa900 2013-3-6 08:57
記不清看過沒有,片名倒是很熟。
回復 好啊好啊1 2013-3-6 09:01
好啊好啊!謝謝!
都沒有看過,等有時間看。
回復 shen fuen 2013-3-6 09:03
《一江春水向東流》很不錯的!
回復 豬扒戒 2013-3-6 09:06
謝謝,原來沒看懂,剛好。
回復 豬扒戒 2013-3-6 09:07
opa900: 記不清看過沒有,片名倒是很熟。
年輕就是好。
回復 老阿姨 2013-3-6 09:08
   謝謝!看過,再看一遍。
回復 仲國民 2013-3-6 09:17
很不錯。演得也很好。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3-6 09:48
iamcaibird: 都看過,是陪著我母親看的。她看得滿臉淚水。
又逢一個相近年齡的網友。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3-6 09:49
仲國民: 很不錯。演得也很好。
可惜這些導演和演員,在文革中大多受到了不公待遇。
回復 iamcaibird 2013-3-6 09:56
瘋瘋顛顛: 又逢一個相近年齡的網友。
錯了,你和我母親年紀相當。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3-6 10:01
iamcaibird: 錯了,你和我母親年紀相當。
47年該兩電影播出時,我剛17歲。我想你母親要比我歲數大許多。
回復 iamcaibird 2013-3-6 10:06
瘋瘋顛顛: 47年該兩電影播出時,我剛17歲。我想你母親要比我歲數大許多。
我母親看這些電影的時候是80年代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3-6 10:19
iamcaibird: 我母親看這些電影的時候是80年代
不知道80年代又重演過這些電影,大概也算是為這些文革期間受到不公待遇的導演和演員平反吧!!其實他們都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功人員。
回復 病枕軛 2013-3-6 10:27
片子不錯~解放后大放特放~因為電影是拍攝於抗戰結束后不久的40年代,所以故事的真實感震撼人心吶!
回復 總裁判 2013-3-6 10:32
尤其是《一江》,我看過無數遍,體會到這部片子自從1949年以來,就再也拍不會出如此高水平的電影。吳英,被譽為東方第一老太婆。我們來對比一下:中共主旋律電影《槐樹庄》,那個天生黨的依靠對象,也是個老太,拍得象地主婆,做作而老不正經的樣子。
問題來了,為啥同樣屬批判現實主義的電影,在國民黨手裡能譴責國民黨,但在共產黨手裡起不到批判現實的作用,連批判歷史的作用都起不到。我的回答是:文藝不是象莫言所說的,在中國這樣性質的社會裡,文藝不可能與政治無關。
回復 華盛頓人 2013-3-6 10:39
瘋瘋顛顛: 不知道80年代又重演過這些電影,大概也算是為這些文革期間受到不公待遇的導演和演員平反吧!!其實他們都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功人員。 ...
80年代的重新演出,我想主要是為這些文化戰線上的有功人員平反。
回復 卉櫻果 2013-3-6 10:53
都看過~。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3-6 11:07
總裁判: 尤其是《一江》,我看過無數遍,體會到這部片子自從1949年以來,就再也拍不會出如此高水平的電影。吳英,被譽為東方第一老太婆。我們來對比一下:中共主旋律電影 ...
自從開國初期。由毛澤東先生親自點名批判武訓傳后,中國電影創作就一直謹小慎微。電影界萬馬齊喑。1950年全國出品電影二十八部;1951至1954年,全國只拍攝了十六部電影,大量電影還在構思討論中就下馬,連成為禁片的機會都沒有。夏衍這樣回顧:「劇作者不敢寫,廠長不敢下決心了,文化界形成了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風氣。當時就有人向我開玩笑,說拍片找麻煩,不拍保平安。」。直到60年代,好不容易出了一部早春二月,在文革時第一個受到批判。所以中國的電影難免公式化的一套。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3-6 11:12
病枕軛: 片子不錯~解放后大放特放~因為電影是拍攝於抗戰結束后不久的40年代,所以故事的真實感震撼人心吶!
50年代曾經大量演出過這些電影,60年代后就比較少演了,文革時大部導演及演員都被波及。iamcaibird網友說,80年代又重新演出過。我認為應該是對文革時這些導演及演員的平反。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2 2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