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一個朋友送的,不用不恭,用亦無它,徒增笑耳。
對耶和華神的讚美,僅因為他是耶和華。他是耶和華,他就當得讚美,配得讚美。當然,你得以他為你的神,這是前提,不然一切免談,談也是白談。
對耶和華的讚美,也因著我們所能看到,所能體認的他的作為。他的創造,他的救贖,他的慈愛公義。但我們不可能理解他的每一個作為,不知道他為什麼如此如此,為什麼這般這般。這也好理解,人不是神,對於神,他告訴我們多少,我們就明白多少,多出的解釋,只能是瞎猜。
對於我們不明白的只能存疑,比如「屠嬰」,那些孩子們們的歸宿是什麼,神沒說,我們就不知道,僅此而已。對於神的我們不理解的作為,自然讚美不起來,否則就是違心的讚美了。
我們的不理解也是基於神是慈愛公義的這一前提的,正因神的慈愛公義的屬性,才讓我們不能接受「屠嬰」的發生。希律王屠嬰就沒有爭論。所以,對耶和華慈愛公義的讚美,和對他某些作為的存疑,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立的統一」。
那我們怎麼看待「屠嬰」呢?個人以為要從神和人的互動全過程入手,稍系統地從聖經中看神的行為方式,也許有所幫助。
神只用人能懂的語言和人溝通,而屠城就是人們在很長的歷史中的通用言語。人們的衝突的最後解決就是戰爭,而屠城便是戰爭的結果。直到近現代,殖民主義在非洲,在美洲還是實質上的屠城;左宗棠高歌「湖湘健兒滿天山」時,准葛耳部落的命運就是滅族。
從聖經中我們看到神在用人的方法和人打交道,很有點以其人之道,致其人之身的味道。但神並不認同人們的作法,就在群眾歡呼「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時,拒絕了大衛為神修建聖殿的請求,原因就是大衛的軍功有太多的血腥。
所以,神不會對兩千年前,三千年前的人講民主共和,也沒要求我們在今天為「屠嬰」一事辯解謳歌。倒是借著歷史把他對我們的苦心表現了出來,把期待我們回家的意願表達了出來。
先到這裡,不然網友朋友會沒耐心讀的,如有必要,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