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我祖父是這樣一個基督徒

作者:sousuo  於 2009-11-30 08: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8評論


文章提交者:中華親愛家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民國時期吧,我們村裡就有了教會。許多村人,都信仰基督教。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做禮拜,傳播福音,講述人的罪性,講述人應該信仰上帝,講述基督耶穌對於人類的宏大恩典,講述人應熱愛美德、相互友愛的道理。這些教徒並沒有進過學校,不識得文字,但由於經常參加教堂聚會,對道德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品行要求較為嚴格,相互之間很少爭吵。一旦誰家有了什麼困難,其他基督教徒,會問寒問暖。這就村裡的人與人關係,變得更為和諧、融洽一些,多了幾分人情味。與此同時,儘管生活的勞苦十分沉重,也缺乏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但由於他們心中有信仰,覺得與神明同在的生活是有意義的,這又使他們的內心變得充實.

這些基督教徒中,其中就有祖父一個.

我祖父經常參加基督教聚會.即使是壓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文革時代,他也堅持參加聚會.他認為基督教勸人為善,勸人關注靈魂,無論對個人,都是對社會,都是好事.他記性好,對《聖經》內容很熟悉。在他眼睛還好使時,他常自己閱讀《聖經》。後來他眼睛越來越不好使了,便讓剛剛識字的我,找《聖經》的一些段落,讀給他聽。對於聖經的許多段落,他都能做到琅琅於口,如「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他經常講起亞伯拉罕的故事,講亞伯拉罕是義人,盡心事奉主,善待他人,因此得到主的蒙恩,使他的後代如河沙那麼多。又說我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叫我們信仰主,說信主才是更大的收穫,其他方面的收穫,哪能與信主的收穫相比呢。但我祖父的做法,又沒有走向極端。我們村子里的一些教徒,連普通的民間節日也不過。我祖父是不贊成的。因此,每年的民間節日,我們家都做得十分熱鬧,這給我們孩子帶來了許多愉快。

我祖父接受到幾年的學校教育。當時是清末民初年間。教學的內容仍然是傳統文化。如四書五經之類。後來家庭困難,我祖父便沒有繼續讀書。但祖父對傳統文化,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祖父對歷史了解較多。每當人多的時候,他便要向旁人講歷史,講中國古代名人的事,談孫中山在英國避難的事,也談村裡先人的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村裡其他許多人很少聽過,因此很感興趣。但每當這個時候,我祖母便要對祖父提出批評,講他作為一個基督徒,不應該說這一切,應該多向其他說一說聖經的道理。這時我祖父就會靜下來,不再說了。我祖父能熟背中國古代許多詩歌。記得我念小學時,我祖父曾興緻很高地默寫出數十首中國古代詩詞,其中有張繼的《楓橋夜泊》等。祖父曾經擁有數十本中國古代典籍,都是線裝本的,是祖父的珍愛。遺憾的是,這些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紅衛兵們從地板下抄出,付之一炬。只有一本《康熙字典》,因為藏在別的地方,才倖免於難。這本《康熙字典》伴隨著他大半生,與他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記得當時村裡的一些讀書人,遇到古字不認識的,都來問他,他都能說給他們聽,並解釋這些古字的含義.這與《康熙字典》給他帶來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可惜《康熙字典》我從祖父房間拿到我的房間查閱時,不知怎麼就丟失了.

我祖父一直以善良待人.對於弱者,對於困苦的人,他具有天然的同情心.五八年那年,家鄉出現重大自然災害,農業歉收,許多人沒米下鍋.我家裡也一樣.有一個村裡同族,連大至小六七口人,都等著挨餓,四處求借糧食,仍沒有結果.我祖父知道后,主動將家裡為數不多的糧食拿出一部分,借給這份人家,幫他渡過難關.若干年後,這份人家提起這件事,總是對我祖父,持極其感激之情,說這樣的人世上不多見.一些人常常東家長西家短,我祖父從來不這樣,即使別人傷害了他,也不記恨,對人寬宏.在他看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長大之後,才感到我祖父的這種品德,在世間是多麼珍貴.有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教友,向我祖父借去了《聖經》,一直不還。看起來是不想還了。使我祖父沒有《聖經》可讀,給他帶來很大不便。我當時還小,才十一、二歲,問祖父:能不能向他要回來呢?我祖父不同意。從此之後,我祖父便再也沒有《聖經》可以閱讀了。他只是用那顆虔誠的心,來信仰主,事奉主。

民國時期,我祖父曾擔任保長,任職多年。身為保長,卻為鄉親著想,努力減輕鄉親的負擔,從不佔用鄉親的財產,相反,許多公家方面的開支,卻由我祖父從家裡收入中拿出,使家庭反而因此一貧如洗.推掉保長不當,鄉親又不肯,鄉親害怕遇到壞人當保長,他們會吃虧.我祖父為此深感痛苦,半夜巡邏時每每哀哀痛哭,路人聽了也噫唏不已。處理鄉親之間的各種糾正,也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因此,他獲得眾多鄉親的擁戴。解放后,其它許多村裡的保長,因為對待民眾刻薄,搜刮民脂民膏,一個個被繩之以法。而我祖父因為兩袖清風,善待民眾,得以安然無羔。每每憶及此事,我祖父總是要感謝主的恩典,總是勸人做人要善,不可作惡,認為作惡多端自食惡果。

我祖父過日子,一向節省。很少看到他穿過新衣服。吃的東西,也很粗糙,都是蕃薯絲,啃鹹菜。但他很少有怨言。對於物質生活,他總是看得很淡。他喜歡的是合家平安,和睦。我爸我媽有時會吵幾句,這時我祖父就會罵我爸爸:吵什麼?有什麼好吵的?這時家裡就會靜下來。我爸爸是一個孝順兒子,一向尊敬我祖父。我祖父對於死亡,也有一種很超然的看法。他常常說:「人生六十古來稀」,自己活到八十歲,應該知足了!他感到應該感謝上帝的恩典,使他能夠健康長壽,也使他兒孫成群,闔家平安。他的離世,是在心滿意足之中離世的。他感到自己此生無愧於世人。他感到自己這一生是幸福的,主給予了他所當得的福氣。他感到死亡絕不是化為虛無,而是回到了基督耶穌的懷抱著安睡。

從祖父身上,我看到了哪些品質?善良,仁愛,公平,脾氣溫順,對人寬容,信仰上帝,不與人計較,對物質生活不過於追求,對生活很少有什麼怨言。我想,《聖經》中說的兩句話:「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我祖父大體上是做到的。《聖經》中對愛的論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我祖父大體上也是做到的。

從祖父身上,我還看到,短短几年的小學教育,以及離開小學教育之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閱讀,對他一直保持著影響。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他尊敬中國古代社會那些賢人。中國古代的一些文章,詩句,一直在滋潤著他的心靈。

有很多年,我以為學校傳授的知識才是知識,一個人沒有在學校接受教育,這個人會變得愚昧無知,其品德也難以得到發展。甚至在大學畢業之後很長時間,我還這麼認為。

現在我知道,我錯了。學校的教育給人的幫助十分有限。學校的教育過於重視知識,而忽略了人的品德,忽略了人的信仰,還忽略了人的天性的形成發展。這種忽略,後果是極其惡劣的的。必然使許多人只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不懂得美德和真理為何物,也沒有辦法通過日復一日的修心養性,使自己的道德品質得到提高。即使是知識,也是真假參半,極端自私自利之輩總是有意地把三聚氰氨當做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通過教育,不是變得更有智慧,而是變得更加愚蠢了。

我看到,那些受過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一個個不重視道德修養,一個個不知道信仰的珍貴,一個個不熱愛公平正義,一個個生搬硬套書本理論而不知用自己的心靈和頭腦思考,一個個把道德當做人們幸福的障礙、社會進步的障礙,我就認識到,一個人受到多年的教育,可能不是他人生的什麼榮耀,可能反而是不幸。我再也沒有因為曾經享受大學教育,而擁有的自豪感。我再也不把那些擁有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當做自己仰慕的對象。

這時,我就會想到了我的祖父。我想到他身上的品德和人生態度,是極其可貴的,是我的全部教育,所未能給予我的。我想到,我這些年只從學校教育和各種書本讀物中尋找知識和智慧,而沒有從自身經歷和身邊的人和事尋找知識和智慧,是不對的。我想到,這些年我沒有變得更壞,與其說是我的教育給我帶來的影響,與其說是理論家的高談闊論給我帶來的影響,不如說我的文學閱讀給我帶來的影響,不如說是我的家庭背景、我祖父的品德和人生態度給我的一些影響。我感到,由於我讀過大學,這些年也讀了不少書,現在又有網際網路,可以接觸更多的信息,使我的知識面會比我祖父開闊一些,但我的品德和人生態度,卻與我的祖父有著很大的距離。我感到,有一些力量,是教育很難替代的,那就是傳統文化的力量,家庭環境的力量,以及宗教生活的力量。我也希望人們多從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身邊的人身上,吸取其品德和智慧。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學校教育,不要迷信政治家的空洞說教。我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往往我們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身邊的人身上,具有更大的真理和美德光芒,值得我們受用一生。

經常看到,各大論壇的人們,為了人性善還是惡,為了道德與法律的關係到底如何,等問題爭論不休。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觀點的差別?有人說,書本教育不同引起。這句話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越來越多的人們指出,生活經歷不同,也是引起觀點差別的一個重要原因。生活經歷不同,對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是至關重大的。一個人一直沒享受到別人的愛的人,很難了解愛的價值和意義。一個人看到周圍的人都是互相欺騙,互相傷害,很難認為人性本善的道理。所以我大膽地斷定:人性惡之所以會成為許多人的結論,道德的作用之所以為許多人所貶低,不是因為人性確實是惡的,不是因為道德本身並不重要,而是因為這個社會是病態的,在病態的社會,人們——如果不說每一個人的話,至少也可以說大多數人——只能得出病態的結論!

我還想指出一點的是,一個人孩子時代,他的父母和祖父母,給他什麼樣的教誨,是不是勸他熱愛美德和信仰,對他後來一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影響是至關重大的。如果一個人的父母或祖父母,忽略了對他們進行美德和信仰的教育,他們長大后,可能走了很大彎路,才能懂得美德和信仰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的父母或祖父母,是一個熱愛美德和信仰之輩,並且以美德和信仰來對他們的後代進行言傳身教,那麼他們的孩子就可能產生對美德和信仰的強烈熱愛,不會因環境的改變而輕易改變。

我有一個好祖父。他的品德和人生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對人生的理解。他的品德和人生態度,是我一生的珍貴財富。我應該好好珍惜這筆財富,勉勵自己,勉勵後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leahzhang 2009-11-30 08:31
好文,贊一個!
回復 ManCreatedGod 2009-11-30 08:52
我看到,那些受過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一個個不重視道德修養,一個個不知道信仰的珍貴,一個個不熱愛公平正義,一個個生搬硬套書本理論而不知用自己的心靈和頭腦思考,一個個把道德當做人們幸福的障礙、社會進步的障礙...
Haha
回復 大西洋人 2009-11-30 09:10
信仰的珍貴
回復 追求永生 2009-11-30 09:14
祖傳基督徒信仰家風蒙神更多的祝福。
回復 溫和寶 2009-11-30 10:07
說了半天,我並沒有看到作者的作為與基督教有何關係。做一個善良的人,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是社會公德,而不是基督教的的道德。文章努力向人們灌輸只有信基督教才有道德,不信就是不行這樣一種觀點。可惜根本說不出道理來。所得的結論也沒有條理性,很是荒唐。有點像文革文章,只講語錄不講道理,講完語錄就給結論。這種文章質量很低。
回復 遙祝 2009-11-30 11:52
好文!頂!!
回復 newpark 2010-2-27 07:38
溫和寶: 說了半天,我並沒有看到作者的作為與基督教有何關係。做一個善良的人,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是社會公德,而不是基督教的的道德。文章努力向人們灌輸只有信基督教
「他感到死亡絕不是化為虛無,而是回到了基督耶穌的懷抱著安睡。」
回復 ChineseInvest88 2014-6-6 05:31
能看到一位把信仰活出來的基督徒,真是欣慰!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3: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