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的標誌,是,「死海附近」,在山岡上,死海就在眼前。

這,應該是四海最北端了。
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放羊娃的無聊,而放羊娃基本是在無聊中打發時光,又恰好中東這地方,如此荒涼的地方居然還能和放牧發生聯繫。
不然,昆蘭就是昆蘭,曠野中的一點而已。
47年,(或許48年),有放羊娃丟石頭入洞,迴響怪異,似有東西碎裂。
於是招來人探寶,費儘力氣進入洞中,找到的不是寶,既無金銀,亦無珠寶。
有的是一堆陶瓮,當然,石頭打碎而發聲的也就是這陶瓮。
陶瓮不是空的,裡面裝的是滿滿的的皮卷,有的已經腐壞,散發陣陣惡臭。
當初在洞里的陶瓮就是這麼個狀況。

注意那瓮的頂蓋,在哪裡見過?
對,就是這個造型。

只不過無限放大了。
是不是珠寶都要出手,但幾乎賣不掉。即便如此,這堆東西還是幾經輾轉到了紐約。
不管什麼時候,哪裡也成不了紐約,哪怕你把樓蓋的再高。
到了紐約,就一定會遇到識貨的人,於是人們發現,這是比金銀珠寶不知寶貝多少倍的東西。
這是早年的聖經經卷!
接下去就是大規模的挖掘了。
然而困難重重,昆蘭是曠野,沒有什麼釘子戶不讓你挖,可那樣的洞少說也是成千上萬,東西哪裡還有,誰也說不準。
再有,就是戰亂了,那裡從來不太平。
但,這經卷太過誘人,無論是歷史,宗教,朝聖,淘寶,甚至反對基督教的,都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挖掘還是繼續著。事情就是這樣,只要繼續,就會有驚喜。
終於,大量的經卷在這裡被發現了。

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現在命名為4號洞。
看看這荒涼,看看這洞的位置,找到東西,得是多幸運的事情。
比較完整的經卷是這樣的,這是複製品,真品,不可能給大家看,說是鎮國之寶也不為過。

近一點

再近一點

這字跡有多工整,有多清秀,完全沒有塗抹重寫,這需要怎樣的功夫呀。
展室里有當初抄經卷用過的案子,這個是真品,出土的。

案子是石材,長長的,平整光滑異常,用來展開皮卷抄寫,再合適不過了。
對了,那是帶我們的導遊。
同時出土的還有許多陶器,和生活用品殘片。

這個略顯特殊

應該都不是藏經用的。

這是一些織物殘片,顯然曾經是有人住在這裡的洞穴之中。
那,是些什麼人,為什麼住在這裡,又為什麼能有這些經卷存留?
展覽是一開始就給了我們線索,這據說是三維的圖像

是他們住在這裡。

是他們抄寫經卷。
他們,是愛色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