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造假(中)
中國特色
07/09/2010
前一篇文章在倍可親發表以後 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06294-do-blog-id-77793.html ,有很多不同意見,認為能力和品質是兩個概念,成敗固然重要,但一個人的品質更為重要。
聽到這樣的議論,咱不禁啞然,很多不成功的人士,就表現在這樣的酸腐氣上了。咱雖然不是學歷史的,但縱觀中國歷史,有哪一個「英雄人物」是把誠信放在人生處事的首要位置上的呢?中國文化自古就有「無毒不丈夫」的說法,當處在中國聖壇上的「毛鄧」離開了咱們以後,後人才敢大聲評價這兩位對中國近代歷史「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人物,認為毛是「量小非君子」,鄧是「無毒不丈夫」。也就是說,凡成一番天地事業之人,一定是那種違常理而動的人,那麼,作為品質的誠信一說,只是用來規勸平頭百姓而已。一句話,你為什麼碌碌無為,就是因為你不具備「超人」的素質----這是中國文化中糟粕的部分。
現今的中國,把這種糟粕進行了放大,大到唐駿這樣的「精英」到處都是,而且可以橫行霸道,君不見唐駿「布萊頓」大學的校友在中國各個重要崗位上已經有了一個加強連了嗎?
文革結束后,鄧小平發現,中國人原來是可以分成三六九等的,於是,中國的等級制度再次進入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忙忙碌碌之中。部隊將校尉、學校教授講師、研究所研究員助研……等級制度開始盛行。於是人事部門有事可幹了,一套套升級管理辦法出台了。老百姓們在福利分房的年代,除了為了房子大打出手,憑空里又多了一個職稱評審,把一貫和諧的同事關係,也吵了個天翻地覆,你想啊,評審是有名額的,大家同一年到單位,憑什麼說你就比咱強,你職稱上去了,工作津貼高了,以後出去評審、講課和進修也是你的份,你是又吃肉來又喝湯,而揩屁股這樣的臟活累活還得咱們職稱小字輩的人兜著,咱比你是少鼻子了還是少眼睛了,你不就是每天巴結領導、跟領導套近乎才得寵的嗎……原來的好朋友可以變成陌路,原來的紅顏藍顏可以是仇人。可憐的酸腐之人,本身是弱者,還要傾軋。
如果說有技術含量等客觀定量標準的自然科學出台等級制倒也不奇怪,但隨之而出台的「高級政工師」等行政頭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可後來想想也是,人家黨辦、人事每天為你服務,你搞業務的職稱上去了,回家沒事點鈔票,咱們搞政工的就是該死的啊,咱們為什麼不可以向你們靠攏?你們拿的文憑是真傢伙,咱們上的「黨校」、「管理學院」難道是咱們自己辦的不成?你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算文章,咱們在《瞭望》上發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心得就不算文章?都是白紙黑字,你們的前程還掌握在咱們手裡,咱們當然也要「與時俱進」,要把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到「高級階段」。
於是,「高級政工師」等管理頭銜橫空出世!
咱們再看看周圍這些「政工師」們,每當職稱評定開始的時候,一個個抱了厚厚「專著」和「專文」,有的刊物純屬內部資料,也把它拿來作為職稱評審的資格材料。由於是近水樓台,「政工師」們升職稱還沒有名額限制,加上他們大多有很不錯的文憑來源,什麼「XX部隊衛生員培訓高級講師班」、「XX省政工管理研討班」、「XX黨校研修班」等等等等,每次審評下來,政工師們請客吃飯是少不了的開心。
咱見到的有:黨辦的那個快嘴快舌婦變成相當於「副教授」的高級政工師,部隊轉業的大學輔導員變成了「教授」,中專畢業改行搞行政的小丫頭比同年進單位的大學生更早晉陞中級職稱……這就是中國特色,你不服都不行。唐駿那個野雞大學博士,對他晉陞商界高層打工皇帝並沒有直接的幫助,所以,比較起這些人來說,唐駿先生真是冤哦,咱都替他不服氣。
讓咱給您道道唐駿為什麼冤。
在國內如果有一點生活閱歷的人,不難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真正的從學校到學校苦讀20年寒窗拿到大學博士的人,遠遠沒有那些「在職博士」、「走讀博士」、「黨校博士」、「野雞博士」混得好,這是現今中國官場和商場上不變的規律。話說明白了,留下的就是痛苦,君不見大學同學畢業XX年聚會,那些學習好的留校的博士們談論的興奮點就是:我的文章又發表了,我的職稱評審通過了,我現在是博導了,我又拿到一個省級課題了,我分到了一套兩居室的住房……而政界和商界的同學們只是微笑著,搶著為聚會買單。
中國文化中還有一個更大的詬端,這就是面子問題。「兄弟是博士」這樣的頭銜,拿出門外可以唬一大批人。如果您參加過國內各種各樣的專業會議,您不難看到登記表中有很多增加名聲的選項:「頭銜」、「職稱」、「職務」……填寫這類信息有幾個好處,可以增加自身砝碼,可以讓他人更準確地稱呼你,可以在會議期間幫你排定座次,可以賺取部分年輕異性的崇拜眼光(尤其是年輕MM),還可以……總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您如果「忘記」填寫了,您就是一個Loser,咱剛畢業的時候,咱經常「忘記」填寫。
10多年前咱到台灣聯繫和國內業務交流的時候,到一位女士辦公室聯繫雙方互派學者,女士有意無意把座位上寫了自己名字的「XX博士」的牌子轉向了咱,咱突然把她那張秀氣的臉看成了咱家門口站街噴吐唾沫的徐娘了。可見,這樣的中國文化,不是大陸的特產,台灣也盛行哦。這樣的人在咱們生活的周圍到處可見,拿名人或其它頭銜往自己臉上貼金,來賺取身外之物,賴昌星就是一個典型。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很獨特的現象,咱們稱呼XX「副」主任、教授或是老總的時候,往往都把這個「副」字給省略掉,而不象西方社會,一個「Vice」就限定了你的職責。也難怪,國家都要面子工程,何況人乎?
哎,那位博士(老總、主任、教授……),咱這就給您泡茶去----誰讓咱老是忘記填寫自己的「頭銜」、「職稱」和「職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