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執法」面面談(四)----鋌而走險
11/12/2009
網上的資料顯示,上海「黑車」營運是存在多年的老問題,上海市有關部門和「黑車」營運進行了長期不懈地鬥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所謂的「黑車」營運,就是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發放的「營運證」而私下載客收費的行為,對這樣的行為,我們是應該加以強烈打擊,這不僅僅是違法亂紀的行為,更大的原因是,一旦出現了諸如多收錢和交通事故等問題,乘客的安全和利益就無法得到保證。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黑車」車主,冒著被「釣魚」的危險,鋌而走險呢?
讀者對這個問題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利益所趨。
不錯,城市商業交通運營是一個大蛋糕,尤其是計程車行業,但除了在改革開放的最初幾年,計程車司機發了財以外,現在的計程車行業,並沒有想象的那樣賺錢,那麼,市場的蛋糕被誰吃了呢?
筆者的一個親戚開出租,夫妻倆盤一輛車24小時連軸轉,每人一天開12小時,一周7天,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發大財,問其原因,一下把親戚的無名火給勾出來了。
城市計程車供大於求、汽油費漲價、汽車維修成本增加、汽車更新(一輛車大概營運年限為7年)、交通罰款、過路過橋費等等等等,但最大的支出是:管理費。
計程車營運,是一個入行技術要求較低的行業,所以,當社會就業不好的時候,很多人加入了這個行業,這就為有關部門帶來了可觀的市場,最可觀的利潤就是:城市營運證的發放。
網上查了一下各地的營運證價格,摘錄如下:
南京掛靠公司的營運證,私下轉讓已達30萬元,個駕擁有的營運證,「市價」60萬元,的哥跑一天,不管賺多賺少,都要交「份子錢」233元,這成為行業難以承受之重。
「我們蘇州地區一輛計程車的出租費用在8000左右一個月,就是不知道運營證屬於什麼部門辦的。」
上海規定個體車必須掛靠有營業資質的計程車公司才可以運營,現在大約每月交給公司2000元左右的管理費,然後自行承擔所有費用,包括買保險、養路費、車輛更新維修、汽油、罰款等等。其他計程車則是由公司競拍牌照,購買汽車后交個人承包經營,一輛車每月要交公司近萬元承包金,自行承擔汽油、停車、罰款等費用,司機還要先交納5000到1萬元風險金給公司。
如果有人進行調查,計程車司機是最沒有得到《勞動法》保護的一群勞動者,他們沒有一個人不超時工作,超時勞動導致的胃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肌肉骨骼損傷等遠遠超出一般人群,按計程車司機的話說:最怕人和車得病,少干一天,要貼進去數百元。
按理說,超時勞動,就應該獲取超時報酬,但他們沒有。那麼,他們超時工作所應該得到的報酬都到哪裡去了呢?
市場運用了它的魔力之手,把這些報酬消失了,這就使得「黑車」當道,大家寧可冒著被查獲罰款近萬元的風險,也不要這張「護身符」,因為,「護身符」代價更大啊。
大禹治水,改堵為疏。中國古代哲人早就比較了堵疏之利弊,堵與疏最好的辦法是疏,那麼,現代科技人為什麼還選擇錯誤的管理方式呢?這個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回答。
試想,如果把計程車每輛車營運收入減半,也就是說,讓利於每個乘客,「黑車」的油水有限,而被查獲的罰款遠大於「黑車」營運收入,那麼,會有那麼多的「黑車」在街道上躲躲藏藏、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嗎?
這樣做的前提是:進入出租行業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