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五)
領導意思
06/13/2012
在國內的時候,經常寫總結報告,一般而言,總結報告主要有如下套路:領導重視、群眾參與、成績顯著、存在不足。這幾個重點,必須拿捏得當,成績可以大擺,卻不可以省略不足,要不然有驕傲之嫌。不過,如果那個起草人真的一點不漏地把不足寫出來,此人當秘書的飯碗就徹底被自己砸了。
分析套路中的幾個重點,最關鍵的是「領導重視」,沒有「領導重視」這一條,中國的啥活動都玩不轉,即使群眾再參與,領導不重視,沒戲!但群眾如果沒積極性,領導重視了,一切就好辦,比如說重慶唱紅歌,一下唱遍了全國上下。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展的「創建衛生城市」活動,如果沒有領導重視,城市衛生條件也不可能提升,市民衛生意識也很難和國際靠攏(咱不敢說接軌,因為,接軌不接軌,大家都知道)。
領導重視,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領導會親自安排和插手某項活動,甚至是親臨而為,最大官銜的領導,可以跳過各個層次,直接擊中要害,達到快刀斬亂麻的效果。
現在就說一些領導重視的例子。
為了能指導各市開展創建衛生城市、提升創建水準,掌握了檢查標準的「專家們」分赴各市進行現場指導,傳達創建內容。作為拎包一族,咱也混進了專家的隊伍,到各市進行「指導」了。
某市市政府協調會上,拎包的咱不小心列席了,市長大聲喊話:「XX區的區長到了嗎?」
「到了,」下面有人站起來。
「你們那條XX路是市區的主幹道,上次談的改建工程何時完工啊?」市長說話是升調,遠沒有咱客氣,一點商量的口氣都沒有。
「這條路擴建需要4千萬,市財政只撥款2千萬,還有2千萬缺口,你讓我怎麼辦啊?」區長訴苦經。
「我如果給你4千萬,我還要你當區長幹什麼?任何人都可以當你這個區長了。我不管你採取什麼辦法,在衛生檢查團到來前,你必須完工!」市長的聲調繼續抬高了,那邊,區長不再吭氣。
咱一直納悶,2千萬的財政窟窿,一個小小的區長如何可以變出這麼多錢來補這個窟窿呢?
在跟隨檢查團混吃混喝期間,還碰到這樣一件事。
檢查團一老兄專門檢查食品衛生,按照當地的安排,在整齊的街道上往下一個目標前進著,突然,一盆污水從路邊一小吃店的大門潑了出來,差點讓老兄唯一的行頭遭殃,老兄不服氣了,馬上對隨行人員道:我要檢查一下這個小吃店。
雖然該小吃店不在既定的檢查名單上,但檢查是「抽樣」,接待方不可以拒絕,所以,一行人馬上進入了小吃店,把小吃店店主嚇得夠嗆。
最後,在給市委市政府通報的報告中,老兄總結食品衛生情況,把小吃店的故事也說了出來:蒼蠅很多,連電扇上都爬了不少蒼蠅;廚房很臟,生熟食物不分……大家如果經營過小吃店,都應該知道是怎樣的衛生狀況,還沒等這老兄通報完,市長打斷老兄的話問衛生局局長:「是哪家小吃店?」
衛生局長戰戰兢兢:「在XX路一個賣早點的小吃店,叫XXX」。
「先讓他停業整頓一個月,看改進后再說,」市長說話很乾脆。
檢查食品衛生的老兄這下後悔了,他本來想告知當地有些衛生死角需要重視,沒想到讓人家停業整頓,回酒店后就被同團的團員埋怨,老兄也深感內疚。
另一個例子也可以看出領導意思的重要性。
各個檢查團「滿載而歸」,被檢查的城市都「灰常灰常衛生」,但不可能每個城市都是「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只給了省里兩個名額,一個地級市,一個縣級市。如何分配這兩個名額,領導們著實頭疼,幾個團帶隊的團長都是各個廳局領導,這些帶隊領導被好吃好喝好招待,最後無法給各地一個交待,也實在說不過去,為了平衡,領導們馬上請示了省領導,省領導一拍桌子:當然給經濟發展好的市先上,可以改善投資環境,更上一層樓嘛。
領導畢竟高瞻遠矚,考慮問題就不象那些吃了人家嘴軟的「專家們」。定下了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名單,其它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不是水沖式廁所比例不高嗎?把旱廁數字從300減到150,比例自然就上去了;不是垃圾無害化處理不強嗎?沒關係,把垃圾產生量降下來,無害化處理率就上去了……
很快,獲得「國家級衛生城市」稱號的城市,馬上從所有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績遙遙領先,因為,如果您遞上去的材料,獲得光榮稱號的城市分數還不如其它省市排在中游的城市分數,您自己的臉上也無光,領導也會責怪:你們的工作是如何做的?咱們省的最好城市,連人家的中游都算不上,你們該回家抱孩子得了。
評選結果還沒公布,各市都知道了最後結果,於是,有哭的有笑的,笑的是陞官了,哭的是「辜負了市委市政府」的一片期望,為了安撫眾將士,省里有關部門馬上開設了一個獎項:省級衛生城市(沒有名額限制)。
最後,各市代表來了一大批,開心地把「省級衛生城市」牌匾抱了回去。有城市為了宣傳,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經常把「省級」兩個字忽略了,於是乎,咱們出差抵達某市時,路邊的大宣傳牌撲面而來:衛生城市XXX市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