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華澳報》27日刊文披露,在台灣光復后的三十年時間裡,蔣介石使用鐵腕手段打擊「台獨」活動,「台獨」勢力在其在世期間始終沒成什麼氣候。當時,兩岸雖處於敵對狀態,但始終默契地形成「一個中國」的共識。蔣介石曾說「誰搞台獨,我搞誰的腦袋」,「台獨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隱患」。原文摘錄如下:
運用強力手段堅決打擊「台獨」
早在一九四五年秋,日本駐台主戰派軍官宮牾郎、牧澤一夫等人的「台獨」圖謀就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台灣省主席陳儀去接收台灣前,蔣多次叮囑陳儀,要注意防範「台獨」活動,對「台獨」組織及「台獨」分子要嚴厲打擊。根據蔣介石的指示,陳儀採取果斷措施,對「台獨」組織及其骨幹分子進行嚴懲。一九四六年初,由日本支持的「台灣自治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先後落網。同年七月二十九日,台灣省軍事法庭以「共同陰謀竊據國土罪」將這些人處以重刑,「台灣自治委員會」隨後土崩瓦解。這是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后,打擊的第一個「台獨」組織。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在去台灣之前,就授意陳誠在台灣頒布「戒嚴令」,防止島內發生「台獨」動亂。其中「內亂」罪條款中規定:「意圖破壞團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在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台灣省政府頒布的《懲治叛亂條例》中規定:「預備或陰謀犯叛亂罪者處十年有期徒刑。」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付諸行動,也可以預備犯或陰謀犯的罪名予以打擊。
一九五二年二月,「台獨」分子史明、周浩等人在台秘密組織「台灣獨立武裝隊」,並在島內四處搜尋建立「台獨」武裝的武器,試圖發動武裝暴動,推翻國民黨統治。蔣介石獲悉后,下令保安司令部火速偵緝。此案很快破獲,該組織成員大部分落網,其主要頭目史明秘密逃往日本,但在蔣介石嚴令下,最終將史明抓獲歸案。這次行動強烈震懾了海外「台獨」分子。 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九年間,國民黨當局先後破獲了多起「台獨」大案。這些行動基本剷除了島內的「台獨」組織,「台獨」骨幹分子不是落網,就是潛逃島外。在台灣光復后的三十年時間裡,蔣介石使用鐵腕手段打擊「台獨」組織,「台獨」勢力在其在世期間始終未能在島內掀起大風浪。
軟硬兩手瓦解海外最大「台獨」組織
蔣介石打擊「台獨」活動軟硬兼施,除了強力打擊外,還採用多種手段瓦解「台獨」勢力,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招降「台獨」元老廖文毅。在蔣介石得知廖文毅在日本組織了「台獨政府」,進行「台獨」活動時極為憤怒,多次指示時任情報部門負責人的蔣經國注意該組織的動態,採取措施狠狠打擊。由於廖文毅「台獨」組織的總部及主要成員不在台灣島內,逮捕不太方便,蔣介石和蔣經國決定用軟硬兩手打擊該組織:一面對其在島內的同夥進行嚴懲,沒收其所有財產;一面公開號召該組織成員主動投誠,並派特工到日本,打入廖文毅的「台獨」組織內部進行策反。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獨」勢力發生內訌,國民黨當局趁機分化瓦解「台獨」勢力。根據老蔣的指示,台灣「調查局」局長沈之岳曾數次到日本,對廖文毅「台獨」組織的主要成員進行跟蹤、策反。經過艱苦努力,「調查局」成功策反了「台灣民主獨立黨」的「中央委員」陳哲民,使其退出了「台灣民主獨立黨」,然後以陳哲民為突破口,陸續策反了十餘名「台灣民主獨立黨」的「中央委員」。一九六五年五月,經過國民黨當局的多次工作,廖文毅終於放棄獨立主張,解散「台獨」組織回到台灣。此後,「台灣民主獨立黨」群龍無首,漸漸萎縮。隨後,在日本和香港的數個「台獨」組織都被策反,並陸續解散,「台獨」勢力在東亞地區受到了重大打擊,這也是「台獨」勢力轉移陣地遷到美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對外國勢力分裂中國的圖謀
蔣介石雖然依靠美國的支持維持在台灣的統治,但是對美國分裂中國的圖謀絕不妥協。第一次台海危機時期,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外島(即金門、馬祖兩島)。老蔣堅決不同意,因為放棄外島就會使台灣與大陸的聯繫完全隔絕,使得分裂的局面很可能永久化,勢必造成「兩個中國」的局面;另一方面,兩島也是台軍將來「反攻大陸」的前沿陣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一九五四年九月三日,解放軍炮擊金門。這時,西方反華勢力加緊染指台灣的活動。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在美、英兩國的教唆下,紐西蘭向聯合國提案,把兩岸對峙說成是「國際衝突」,要聯合國出面「斡旋停火」,旨在將中國內政問題國際化,製造「兩個中國」。對此,蔣介石明確表示反對。同期美國政界出現許多危及國民黨當局「法統」地位的輿論。一九五五年二月八日,蔣介石發表長篇演講,駁斥「兩個中國」和「台灣地位未定論」,揭露這種說法「顯然是別有陰謀」。二月二十四日,蔣介石在記者會上痛斥「『兩個中國』的說法真是荒謬絕倫」,之後蔣介石又重申「台灣和大陸本屬一體,骨肉相關,休戚與共」。在蔣介石的反對和大陸方面的強烈抗議下,再加上蘇聯代表的表態,最終使美國政府暗中操縱的《紐西蘭提案》流產。(戴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