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北京豈能坐等「底線」被踩?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9-19 18: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陳水扁為了護妻庇婿,也為了在明年下台之後不受刑事追訴,正在國際舞台上演一場「入聯公投」的鬧劇。美國對陳的底蘊豈有不知之理?美國高官在正式聲明中宣稱「直接訴諸有智慧的台灣公民,洞悉政客的伎倆」,就是直斥陳僅為一己之私考慮的底蘊。

  這次「入聯公投」究竟有什麼嚴重後果?早在2003年,民進黨推出「公投綁大選」的競選大計。那時美國官員曾經接連出面壓制台北,北京也公開發出嚴厲的警告。

  民進黨採取「進二步退一步」的策略,修改了公投的內容,磨平了稜角,於是華府、北京不了了之。年底,陳水扁簽署公布《公投法》,終於闖關成功。

筆者旋即撰文指出那次公投闖關的嚴重性,其實不在於公投的內容,而在於公投的形式。

  按照國際政治慣例,一旦在某個地區就某個議題實行公民投票,且不說投票的結果最終是否轉為現實的政策,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會被理解為:投票的結果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民意基礎和合法性。

  更有甚者,事隔若干年,該地區某些黨派仍會引用某次公民投票的結果,作為其政治行動或者經濟訴求的依據。而一些大國也會引經據典,援引某次公民投票的結果,作為其在某個地區採取干涉行動的法理依據。

  一些國家堅決不同意在其聲稱擁有主權的地區進行公民投票,根源就出於此。有鑒於這點,半個世紀以來,印度政府始終堅決頂住各方壓力,決不允許在喀什米爾印占區就該地區前途進行公民投票,就是一宗典型的例子。

公投足以影響台政治生態

  可以預計,不論這次台灣「入聯公投」還是「返聯公投」的結果如何,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台灣政治生態,進而產生國際效應。陳水扁日前指出,縱使公投沒有通過,整個過程發生了,就是成功。可見在台灣問題上,公投這個形式逐漸被世人接受,正是公投的嚴重性所在之處。

假如台灣民眾與國際社會終於接受了公投這個形式,將來台北當局可以因應形勢改變公投內涵。上次公投付諸實行,已經開了先河,這次公投再接再厲,實際上已經邁出了法理台獨的第一步。這正是相關局勢發展的大概的卻是必然的方向。
  作為因應措施,北京國台辦負責人稱陳水扁為「民族敗類」、「陰謀家」,並且聲稱大陸做好了應對嚴重狀況的必要準備,正在等待台獨勢力悍然踩上大陸對台動武的底線。

  恕筆者直言,國台辦上述表態只是色厲內荏,難遮方家耳目。說穿了,北京甚至在精神上尚且沒有做好對台動武的必要準備。

  北京既然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作為對台動武的政策底線,自然是無形的政策感召背後有著有形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形成對台獨勢力給予威懾的局面。按照當代戰略威懾理論,既然稱之為「威懾」,必然是嚇阻對方不敢啟釁,不敢越雷池一步。

  設若對方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啟釁,打破對方給予威懾的局面,則所謂的「威懾」政策已經破產了。

  顯而易見,北京決策機制應該杜絕對方有踩上政策底線之機。既是底線,又豈容對方踩上?

  如果在台灣問題上北京奉行的「威懾」政策奏效,則台獨勢力根本不會敢於逼近底線,遑論對底線視若無睹,以至於雙腳踩上?倘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上策了。如果守株待兔,平日無所大的作為,直等到對方踩上底線,「威懾」政策破產了,才採取強制性的行動,與對方在戰場上見真章,顯然是下策了。

北京本應準備預定日程表

  再者,既然要加強戰備,對於戰略石油儲備,作為戰爭的黑色血液,早就應該籌劃周詳,準備妥當了。對此,北京卻是不此之圖,迄今戰略石油儲備尚處於雛形。由此觀之,所謂做好了應對嚴重狀況的「必要準備」,只是徒託空言而已。

  何況,如果真的手中持有大棒,則國台辦等涉台軍政部門不必疾言厲色,在情況發生劇變之際,按照預案徑自做去就是了。屆時,著急的是台北袞袞諸公了。君不見,陳水扁接連挑釁,卻巧舌如簧,在演「惡語善講」的鬧劇嗎?

無庸諱言,民進黨舉黨上下,正在朝著台獨的目標一股勁地走過去。發出指示者則根據一個從零到十的進程表,振臂高呼,隨機發難。迄今在台灣政界和民眾心目中,北京面對民進黨接連發起的挑釁,似乎束手無策。

  台灣政界和民眾總結以往多年的經驗以後,認為在北京涉台部門疾言厲色的背後,沒有其他行動支撐,僅是虛聲恫嚇而已,不足為慮。姑且不論此說是否訛誤,在過去兩岸關係互動的過程中,北京留給外界這麼一個印象,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

  按照決策理論,北京在涉及針鋒相對的策略上,本來也應該遵循一個預定的日程表,從零到十隨機選擇因應措施。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段內,北京根本不需要實施軍事行動,僅採取若干非常措施,就可能迫使陳水扁就範。北京卻計不及此。

  明年兩岸大事叢集,台灣要選舉總統,大陸要舉辦奧運。值此敏感時刻,北京因應民進黨的挑戰,過輕過重,均為不妥。

  尤其是奧運,在北京領導人心目中,已經成為盛世的象徵了。民進黨的挑戰猶如城狐社鼠,採取因應措施,有投鼠忌器之感。有鑒於此,陳水扁之流自然有恃無恐。

  事實上,假如眼前果然是盛世景象,則舉國上下毋須為城狐社鼠的蠢蠢欲動而感到惴惴不安。既然城狐社鼠不時發難,又感到棘手,難於應付,則顯然還未到盛世階段。愚以為,朝野還是以確立憂患意識為妥。
● 薛理泰(美國加州)·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2: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