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fun 演唱:常安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這首傳唱了六十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每當那哀婉的曲調響起,總是會勾起人無盡的感傷,六十年了卻不曾有所減 退。在我們剛剛戴上紅領巾的年紀,就從課本上知道了王二小的故事,也都唱過這首動人的歌,那時候誰又不曾喑然傷神?慢慢地長大了,當有一天我偶然間又觸及 了這一頁,才發現那幽幽的哀思在我心底竟留存了這麼久,銘刻得這麼深。為了兒時的這份情愫,我踏上了尋找王二小的旅程。
2004年初冬的一天,我從北京登上了開往河北淶源的列車。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淶源縣上庄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頭,父親王貴是個老實巴交的庄稼人,給本村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母親王張氏給人作針線活,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奶奶廟中。王二小原名王禾,據說父親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

地處革命老區太行山下的淶源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河北省也屬於最窮的地方。我從縣城換乘汽車來到了上庄村。

村口有一座「王二小希望小學」,走進校門,迎面就是一座王二小的塑像,眼望著遠處的群山。

我繼續向村裡走去,尋找王二小的故居。向路邊一位老大爺問路,我們沒法完全聽懂對方的話,但他聽到王二小這個名字,放下手中的活便要給我領路。他帶著我來到一座小院前,告訴我這裡就是當年的娘娘廟。門上落著鎖,我翻牆進了院內。

院子里破亂不堪,當中一塊小石碑寫著「王二小故居」。背後是三間土瓦房,1929年王二小就出生在西頭那間屋子裡。

我輕輕觸摸這裡的一磚一木,想象著六十幾年前一個十歲孩子的身影,在這裡度過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帶我來的大爺一直靜靜地坐在牆外看著我,很久沒有離開,他今年六十多了。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災,連續下了四十多天大雨,莊稼顆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戰爭的第三個年頭,天災人禍,形成了"無村不帶孝,處處有哭聲"的慘 象。結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餓先後去世了。1940年春無依無靠的王二小沿著村南的大道開始了逃荒的生涯。這年五月的一天,經過長途流浪的二小因飢 苦昏倒在了路邊,被狼牙口村委會主任高山林搭救,後來他被安排到李家台給劉姓大戶放牛謀生。

我沿著二小當年流浪的路線一路南下來到了狼牙口村。這裡地處太行山深處,四周群峰聳峙,山巒環抱,抗日戰爭中這一帶因地 勢險要,遠離縣城,是華北戰場抗日鞏固區,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長駐在附近,當時淶源抗日政府就駐在離狼牙口八里遠的范庄旺村。狼牙口位於交通要道,是通往 淶源、阜平和山西的必經之路。因此,進攻邊區的日寇,一定首先要來掃蕩這個地方。

當時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紮在這一帶。二小喜歡馬,常到騎兵連去玩,和八路軍戰士混得很熟。他 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一年四季總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這個孤兒,常常給他講打仗的故事,到了開飯的時間就留他吃。后 來,二小就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一條山溝掃蕩,山溝里掩護著後方機關, 掩護著幾千老鄉。」

1942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十六)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當地老鄉稱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蕩,鬼子兵有好幾十人, 正從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來。那邊的山溝里隱蔽著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 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 敵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頭昏腦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帶路。」

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這次進攻,淶源抗日政府已將20多名傷員和糧食轉移到阜平去了,為了保護後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 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我們的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後,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 見到二小,連忙把他從山坡上抓來問路。二小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在前邊帶路。從狼牙溝門往東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帶著鬼子從西北溝鑽了進 去,引向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

「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響起了槍炮, 敵人才知道受了騙。」

我踩著六十年前二小給鬼子帶路的足跡向這條山溝深處走去,兩旁刀劈斧削的峭壁巍然聳立,谷底一條小溪彎彎曲曲流向山外。最後轉過一個大彎來到了石湖旮旯,站在這裡並不會看出有什麼異樣,一塊巨石靜卧在山谷中,繞過它前方似乎還是路。

其實這是一條死路,翻過巨石就到了路的盡頭,一掛瀑布從山崖上落下。六十年前這兩旁的坡頂上就埋伏著我們的部隊,監視著腳下山谷里的動靜。

二小帶著鬼子走到了這裡,四下里卻出奇地安靜,沒有一點風吹草動,難道我們的人馬沒有發現?二小心中著急起來,眼看著鬼子全部進了山谷,再不打就來不及了!
其實,他們一進山谷就被我們埋伏的人馬發現了,而且一下子就明白了二小的用心。可是這樣一來卻讓我們的部隊左右為難了,一時不敢下手。
這時候,二小向著兩旁的山頭高喊了起來……

「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 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我們那十三歲的二小, 可憐他死得這樣慘。」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時才知道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 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與此同時,山頭上的部隊槍炮聲四起,前後沒有一袋煙的工夫,就全殲了這股敵人

戰鬥剛結束,幾個戰士就跑到巨石前搶救王二小。當時王二小還活著,還有兩名八路軍戰士也受了重傷,部隊將他們護送到劉家莊,終因傷勢過重,三人先後與世長辭,永遠長眠在了劉家莊的深山老峪里。

在當年這場戰鬥發生的地方,石湖旮旯外的那片山坡上,幾年前由淶源縣政府立起了一塊潔白的石碑,上面是原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肖克將軍題寫的「抗日少年英雄 王二小紀念碑」幾個大字,今天偶爾還會有人前來憑悼。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尋找王二小的墳頭,我又踏上了去往劉家莊的崎嶇山道。順著老鄉指點的方向,我沿著一條山谷向深處走去。 六十年前在這條山道上,二小走完了他生命中最後的一段路程。

我一路跋山涉水,最後找到了這座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山村。 一位大娘指著山路旁一座小小的亂石堆告訴我:這就是王二小的墳…… 雖然心中已經有所準備,但眼前的景象還是讓我難以面對。我輕輕走上前,沒有帶來什麼東西,只好撿來幾塊石頭添在他的墳上,摘來一把野草放在一旁,向這位我 從小崇敬的小英雄鞠三個躬。

一位路過的大爺告訴我,當年王二小和另兩位犧牲的八路軍戰士就被掩埋在旁邊這片山坡上,四五年前才由大隊花了幾十塊錢將二小遷到一旁堆上這座新墳。村中原有一位老者經歷過那段往事,還能說出另外那兩位戰士的名字和家鄉,但就在今年早些時候他也已經離開了人世。
我要轉身離去的時候,一位大爺見了我說:你是來看王二小的?回去給說說吧,把他的墳再好好修修! 我終於再也剋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我們的二小死得那麼悲壯,墳上卻連塊碑都沒有! 我想起了歌里唱的那一句,「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他卻睡在冰冷的山間」

「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 他卻睡在冰冷的山間, 他的臉上含著微笑,他的血染紅藍的天。」

我想,二小的英靈會時常回到他放牛的那片山坡,回到他英勇獻身的石湖旮旯,因為那裡為他立著一塊潔白的石碑,他一定會在那兒面含微笑地看著他掩護過的村莊。

「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 它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 每一個村莊都含著眼淚, 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王二小犧牲后,當時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得到消息,馬上把他的事迹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 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很快在中華大地傳唱開來,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感染了無數的國 人。
在淶源的短短兩天里,我走過了王二小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的每一步足跡,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漸漸取代了原先那個朦朧的概 念。抗日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我們苦難深重的國家也慢慢撫平了身上的累累傷痕。無數的先烈們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他們的名字,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終究 會慢慢被人淡忘。來年的春天,二小的墳旁一定會有好看的小花,那是因為,我不能忘記你。
後記
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我從小就一直喜歡的歌。還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初中部的同學舉行歌詠比賽,從遠處操 場上傳來這首很久沒有聽到的歌聲,正在上晚自習的我忍不住放下筆來到走廊上怔怔地聽完,我知道有些東西是不會隨著年齡一起長大的。上大學的時候,一次偶然 從電視上得知了王二小的故事發生在河北淶源,我就想著有一天要去那裡看一看。一晃又是好多年過去了,就在半個月前無忌交流論壇上出現了一個關於王二小的帖 子,可惜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被刪掉了,但卻因此喚醒了我的這段記憶,我覺得該是去了卻心愿的時候了。
時間已經流走了這麼多年,我不願意再有一點拖延,立即就開始了準備。匆忙之間已經來不及去做資料搜集的案頭工作,於 是我就花了幾天的時間在網上翻閱了上百個頁面,積累起第一手的材料。這幾天的時間是難忘的,王二小的形象慢慢從那幾句話的故事演變成一段刻骨銘心的生命歷 程。最重要的是,我從網上看到了今天還有那麼多的人不能忘記他,大家在心底仍舊默默地懷念著這位小英雄,我時常被那些樸素的文字深深感動,有一位網友文章 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讚頌他,我寫不滿一百個字,紀念他,卻可能是一輩子」
幾天後的一個周末,我終於踏上了淶源的這片土地。 在這裡還應該提到長城小站的網友老普,他和幾個朋友在去年秋天曾去過王二小紀念碑所在的那座山谷,回來后在網上發表了一段文字和一些照片,結果在網上被廣 為轉載,包括本站交流論壇里出現過的那個帖子也是引用了他的照片。這些內容在許多論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比較有代表性的象千龍網的這個有一千多個回復的帖 子:
http://viewjinghua.qianlong.com/00/02/38/09/2380923.html 我雖然和這位叫老普的網友素昧平生,不過還是應該感謝他!他的一張照片客觀上促成了我的這次淶源之行。 很抱歉因為我的水平所限,不能給大家帶來更好的照片,衷心地感謝大家的關注! 最後,我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希望我們大家能一起出一份力,為王二小堆起一座象樣的新墳,給他的墳頭立上一塊碑。
[
本帖最後由 Atlantician 於 2007-9-3 18:5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