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如果海水上升3至5米 半個新加坡將消失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9-1 00: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李資政接受《國際先驅論壇報》專訪

新加坡向荷蘭學習建造堤壩技術

  內閣資政李光耀透露,新加坡正在向荷蘭著名水源顧問公司代爾夫特水力研究所(Delft Hydraulics)學習建造堤壩的技術。

  李資政在接受《國際先驅論壇報》的專訪時指出,氣候升溫是個全球問題,對四面是海的新加坡來說,這是個大問題。「我們太脆弱了,海水上升1米,我們還可以建堤壩,如果上升3至5米,我們怎麼辦呢?半個新加坡將消失,而且是值錢的濱海地段!」

  新加坡在1974年曾經歷一次嚴重漲潮,當時的潮水高漲達3.9米,比平時超出一倍,對海岸造成嚴重破壞。而我國的許多蓄水池都沿岸而建,一旦嚴重漲潮,這將使問題變得更嚴重。

  代爾夫特水力研究所目前已參與研究建造中的濱海蓄水池的水質和特性,研究所接下來將協助新加坡研究如何保護我們約200公里的海岸線。而我國正在興建的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將海水和濱海內灣的淡水隔開來,進一步減少市區低洼地區的淹水情況。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代爾夫特科技大學也聯辦水源管理及水利工程雙碩士課程,並設立國大—代爾夫特水務研究聯盟(Singapore-Delft Water Alliance)研究中心。

  中心今年4月起步,使用國大現有的水利實驗室進行模擬測試和電腦分析,著手研究的項目包括計算用來填海的泥沙被海浪沖走的速度、河底植物減緩河流速度的功效、測量水質的儀器、海浪及季候風預測和綜合水源管理。

  中心主任維拉丹副教授告訴《國際先驅論壇報》,新加坡最終應該不會建造堤壩,而是會建造海堤或防波堤。傳統的堤壩採用泥沙建造,但是科研界普遍認為它未必最環保。

  新一代的海堤或防波堤採納較天然的結構,並將海草和沼澤地融入設計中。

美國忙於中東事務 忽略對亞洲長期戰略考量

  美國過於專註中東、伊拉克和伊朗事務,相對忽略它在亞洲未來的長期戰略考量。

  內閣資政李光耀指出,他對這個趨勢表示關注。因為美國忙於中東事務,無法在戰略上對亞洲的急速改變無法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也讓希望藉助美國的力量來平衡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和外交的影響力的東南亞國家感到擔心。

  「如果沒有把過多的注意力和資源放在伊拉克、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話,(美國)就能夠對長遠的趨勢作深入的思考,從中擬定一些可行的方略,使(亞洲)未來的長遠發展使它有利。」

  李資政在上星期五於總統府接受《國際先驅論壇報》的專訪,就美國對本區域的注意力日益減弱這一點,發表他的看法。該報已在昨天刊登資政的訪談。

  資政說,美國現有對本區的支配能力,單從經濟這一個環節就可感受到。如果美國現有的次貸問題導致國內消費趨弱,也會影響所有亞洲經濟體的發展。

  他在訪談中針對國際局勢和新加坡的廣泛課題發表看法,談到我國的發展,資政表明新加坡採取的是務實的發展道路,不考慮任何的主義,只要是對新加坡實用的,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有幫助的,政府都會去做。

  「如果是行得通的,好吧,我們就會繼續做。反之,如果行不通,我們就把它丟棄,然後嘗試一些新點子。」

  資政舉例說,他本人是不喜歡開賭場的,但整個世界改變了,如果新加坡沒有發展附設賭場的綜合度假設施,就會給競爭對手比下去。因此也必須跟著潮流走。

「如果我們要生存和成為這個現代世界的一員的話,就必須跟著全球的大趨勢。一旦我們同世界失去連接,我們就會完蛋,倒退回到原本的漁村狀態。」

不干涉同性戀 但不準同性戀集會

  針對我國對待同性戀的課題,資政說,政府採取的態度是,不去干涉他們,但也不要讓他們公然舉行同性戀集會和在國內大力推廣同性戀活動。

  他表示,對同性戀者的開放也必須逐步進行的,因為我國有回教徒、有上了年紀的思想保守的華族和印度族。所以在保持社會凝聚力與社會和諧的大前題下,必須一步一步來。

  訪員問資政,他是否認為自己過去對政治對手的打壓過激。資政回答說:「我不這麼認為。我從沒有殺害他們,也從沒有摧毀他們。在政治上,是他們自己毀了自己。」

  對新加坡能取得成功,資政認為,因為當年我們貧窮和別無他法,必須依靠自己努力拚搏,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

  「假設我們擁有石油和天然氣,你認為我能引導人民取得(今日的)成就嗎?不會的,如果新加坡擁有石油和天然氣,那我們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新加坡人,不同的心態和期望。」

  「就因為沒有石油和天然氣,人民也知道這一點,他們明白只有靠自己努力國家才會進步,所以都儘力去做,爭取最好的表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1 08: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