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阿富汗」在古波斯語中即為「山上人」的意思----久旱的阿富汗渴盼「東風」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8-31 08: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巍峨雄偉的興都庫什山脈從東北伸向西南綿延了1200公里,東面一頭連著帕米爾高原,西面一頭接著伊朗高原,猶如一道脊樑橫貫阿富汗全境,將阿國劃分為北部平原、中部山地和西南高地三大自然區域。「阿富汗」在古波斯語中即為「山上人」的意思,相沿下來便演變成為一國之名。由於深處歐亞內陸,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水汽均難以到達,而南面高原山地的層層阻擋亦使得印度洋水汽無法進入,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造成阿富汗全年乾燥少雨,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全國年平均降雨量僅240毫米左右,因而土地貧瘠,森林覆蓋率僅2.9%,可耕地只佔國土面積的12%。1971年,阿富汗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動蕩與戰亂,今天的阿富汗依然災難深重,民不聊生,只有那些上年紀的老人還依稀記得他們曾經擁有過和平的童年。

  阿富汗和平重建陷入困局

  自01年10月美國以反恐為借口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駐阿美軍和北約部隊在大量軍事行動中不斷造成平民傷亡的行為普遍激起民憤,使其逐漸喪失阿富汗民心。僅在戰爭開始的頭兩周,美軍即投擲了兩千多枚炸彈和導彈,狂轟濫炸之下炸死了500多個平民。07年6月25日,據美國媒體發布的一項統計,今年以來北約部隊和美國駐阿聯軍共造成至少203名平民死亡,比塔利班打死的平民人數還多25人。更為悲慘的是,戰爭造成很多家庭失去工作難以謀生,導致數百萬阿富汗兒童失去了食品供應、醫療保障和正常教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阿富汗代表證實,最近3年估計有5萬多兒童流浪街頭,四分之一的阿富汗兒童在5歲以前被能夠預防的疾病奪去生命,倖存下來的兒童有一半人營養不良。殘酷的戰爭使很多孩子親眼看到了人權受到破壞的情況,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由此可見,阿富汗人民正身處嚴重而悲慘的人道危機之中。聯合國官員要求國際社會向阿富汗兒童提供全面的系統援助,然而這隻有在阿富汗獲得國內和平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

  今年4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對目前發生在阿富汗的一系列暴力活動表示嚴重關注和譴責,並呼籲阿富汗政府確保局勢穩定。但由美國一手扶立的卡爾扎伊「民主政府」缺乏足夠的政治權威,國內部族、地方的各種政治勢力根本不買帳,引致阿富汗內亂紛起,衝突不止。而各級政府官員包括法官在內無不濫用權力謀取私利,國際援助物資和資金自然成為貪腐官員分食的「大餅」,甚至卡爾扎伊的親弟弟阿赫邁德本身亦涉嫌捲入鴉片販賣從中獲取巨額「保護費」。如此腐敗無能的「執政」必然不可能獲得廣大民眾的認同和支持,自然也不可能維持和保障國內政局與社會的安全穩定。另一方面,主要由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土耳其出兵組成的駐阿國際安全部隊由於實戰能力和武器裝備遠不及美軍,並嚴重依賴美軍提供緊急救護、空中支援、後勤補給,加上存在與美軍之間的協調指揮問題,導致維和能力大打折扣,阿富汗安全局面每下愈況。僅在02年上半年,阿富汗臨時過渡政府的旅遊部長拉赫曼和副總統卡迪爾相繼被暗殺。同時,西方各國承諾的阿富汗重建資金,絕大部分仍然沒有到位,就連聯合國各機構的援助計劃資金亦存在巨額缺口。

  眼看國內經濟不見起色,加上各級政府腐敗嚴重,促使許多仍然身陷貧窮的阿富汗民眾對卡爾扎伊政府深感失望,部分人轉而支持塔利班組織。今年5月底,位於巴黎的國際智囊庫桑利斯學會發布的一份民意調查報告顯示,半數阿富汗人認為塔利班將打敗北約駐阿聯軍。目前控制阿富汗東南地區的塔利班一直得到當地人的支持與保護,近年來更源源不斷地從中東地區及毒品交易得到資助,其經濟和武器裝備狀況大為改善。由於缺乏國際社會的實際援助,阿富汗農民無法找到具有良好效益的替代產業,因此鴉片毒品種植和生產在短時期內不會消失,必然又為阿國內各地割據的軍閥和反政府勢力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以上這些日益不利的政治和社會動向使得阿富汗實現國內和平統一的政治目標遙遙無期,經濟重建進程陷入難以突破的困境。

  美國以阿為跳板圖謀攻打伊朗

  美國在發動阿富汗戰爭之後,卻一反常態「主動讓賢」,先後將駐阿國際安全部隊指揮權交予英國、土耳其和北約,箇中原因耐人尋味。二戰結束后,國際政治版圖重新洗牌,美國綜合採納英國學者麥金德的「大陸島」陸權理論與美國學者馬漢的海權理論,展開了與蘇聯爭奪中東、中亞地區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地區控制權的世界地緣政治角力。經過半個世紀的對抗與競爭,美國終於打贏了冷戰,大西洋與太平洋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美國的「內海」,取得了「兩洋戰略」的成功。蘇聯解體后,美國自然加快了爭奪歐亞大陸「心臟地帶」以及控制當地石油能源的戰略步伐,其矛頭直指歷史上從未能染指的伊朗和中亞地區,而「9.11事件」則讓美國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戰略機會。

  然而,從軍事地理角度來看,阿富汗境內高山縱橫,地形崎嶇,溶洞眾多,不利於大兵團和機械化部隊展開作戰,而有利於開展游擊戰爭。歷史上,英國殖民者曾三次入侵阿富汗均遭慘敗。蘇聯在10年侵阿戰爭期間,雖然出動了數十萬部隊,但付出傷亡3.5萬人、耗資450億美元的巨大代價卻仍未能征服阿富汗。另一方面,歷史上不斷發生的民族遷徙和長期戰亂,以及在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各民族和各部落,使得阿富汗民風驃悍,極其仇視外來侵略者,亦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社會結構,難以實施現代化的國家管理。因此阿富汗歷來就有「戰爭泥潭」和「入侵者的墳墓」之稱。正因為以上歷史教訓和客觀原因,加上阿富汗並非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目標,故而美國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后,一早就打定主意把包袱推給其它盟國,而將阿富汗視為踏足中亞、劍指伊朗的戰略跳板。在解決了伊拉克之後,近年來美國一直在伊朗周邊集結軍力,作好各種政治、外交及宣傳的準備工夫,等待適當時機務求一舉成就掌控大陸、挾制兩洋的前無古人的帝國霸業。近日,美國右翼政治勢力又再開始「敦促」布希在其離任前「解決伊朗核問題」,甚至公開暗示動武時機應選在「2008年春天某個時候」。

  當然,伊朗方面對於美國的敵意動向心知肚明,除在本國銳意整軍經武外,亦在阿富汗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伊朗歷來將自己視為占阿富汗人口20%的什葉派穆斯林的支持者。有阿富汗什葉派領導人表示,伊朗慷慨地捐錢給阿富汗的什葉派學校和一直與伊朗情報部門保持聯繫的阿國軍閥。06年12月27日《紐約時報》報道稱,自01年塔利班政權倒台後,伊朗就開始利用阿富汗臨時政府的軟弱,試圖在阿富汗及更廣闊的地區擴展自己的「軟實力」。伊朗在阿富汗積极參与重建和教育,如修建邊境哨所,打擊毒品貿易,07年還要再修新公路和一條連接伊朗與阿富汗的鐵路。在阿政府各部門裡都有伊朗人擔當顧問,伊朗專家還為阿富汗培訓了1200名教師、圖書館管理員和外交官。而伊朗電台每天都向阿富汗播放各式各樣的反美宣傳節目。塔利班雖然屬於遜尼派,但反美的共同目標亦促使伊朗與其維持著各種明暗聯繫。此外,聯合國阿富汗援助團(UNAMA)於8月7日表示,伊朗是阿富汗在本地區中的最大支持者之一,伊朗在阿富汗重建和安置數百萬阿富汗難民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因為維護阿富汗的和平與安全不僅有利於阿富汗本身,亦將使整個地區獲益。截至目前為止,伊朗已為阿富汗重建提供了3.15億美元援助,伊阿兩國政治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中國應積極主導阿和平重建進程

  阿富汗通過東北部一條狹窄的瓦罕走廊與中國接壤。在阿富汗周邊鄰國之中,中阿兩國的邊境線最短,只有92公里,但兩國的友好往來卻是源遠流長。在中國史籍上記載的大月氏部族原本居住在今甘肅省的敦煌與祁連之間,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時,由於受到匈奴的壓迫,大月氏遷居到中亞細亞媯水流域——即現在阿富汗和烏茲別克邊境處的烏姆河流域。漢武帝時張騫「鑿空西域」抵達大月氏開闢了「絲綢之路」,阿富汗地區正是絲路的中間樞紐。自此,中國和阿富汗之間的宗教、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非常密切,從未間斷。歷史上,世界三大宗教均借道阿富汗傳入中國,中國高僧法顯、玄奘西行求法亦經過阿富汗進入印度,而馬可·波羅當年也是通過瓦罕走廊進入中國。十八世紀中葉,阿富汗建立統一的王國,中國史籍上稱之為「愛烏罕」。愛烏罕國王曾於1762年贈送清政府良馬四匹。1955年新中國與阿富汗建交后,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六七十年代,中國曾援助阿富汗修建了醫院和水利設施,建於潘傑希爾河上的帕爾旺水利工程能夠灌溉數萬畝農田,廣大阿富汗民眾至今仍深受其惠。阿富汗遭受戰亂時,中國始終給予阿富汗人道主義援助。2002年,中阿關係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中國政府積极參与阿富汗戰後重建。02年1月,阿富汗臨時政府主席卡爾扎伊訪華,中國宣布向阿提供1.5億美元援助。3月,中方援阿的3000萬元人民幣援助物資運交阿方,成為最早兌現援助承諾的國家之一。許多阿富汗老百姓表示,在所有鄰國中,阿富汗與中國的關係最和睦,他們希望這種友好關係能一直保持下去。

  對於中國而言,阿富汗政局持續動蕩顯然不符合國家利益以及戰略利益。首先於外交政策層面,中國在國際社會首倡推動「構建和諧世界」,自然應該坐言起行。如今阿富汗這個鄰國長期處於戰亂之中,眼見多年的國際政治干預及經濟援助均告失效,若中國除提供援助外即無所作為,廣大阿富汗民眾必然繼續處於水深火熱的人道災難之中,不僅會對中國西部地區的安全穩定造成各種衝擊和危害,所謂「負責任的世界大國」的國際形象又置於何地?其次於國家安全層面,中國一方面基於重大戰略利益必須確保伊朗不受外國侵略,另一方面亦應該盡量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如能積極主導並促成阿富汗國內實現和平穩定,既可以此「和平成果」封堵美國對伊動武的口實,又能從側面大力策應伊朗,打通與伊朗更為便捷的陸路聯繫以應萬全。此外,通過積極推動阿富汗和平進程,中國還可藉此鞏固及穩定目前趨向失控的巴基斯坦政局,既防止穆沙拉夫政權(及其繼任者或反對派)徹底倒向美國,亦遏止巴國伊斯蘭極端勢力趁亂奪取政權染指核武。久經考驗、歷久常新的中巴友誼的今天應該成為中阿友誼的明天。最後於反恐鬥爭層面,美國發動所謂「反恐戰爭」將近6年,其效果及影響已經一目了然。依照美國模式根本不可能解決反恐問題,而只能是「越反越恐」,日益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不利於中國的和平發展,長遠而言更不利於「構建和諧世界」。由於「貧窮是產生恐怖分子的土壤」,因此應該將現行的單純軍事反恐政策修改為「剿撫並用」,亦即一方面繼續針對那些死硬恐怖分子實行軍事打擊,而另一方面則通過政治談判輔以經濟援助的手法分化瓦解各種恐怖組織,以此逐步消解極端勢力,切實維護世界和平。

  今年5月,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集安組織」宣布將向阿富汗政府提供軍事援助,向阿富汗政府軍供應和維修武器裝備,並為阿富汗軍方培訓軍官。同時,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將組建兩支山地旅。在歷史上,蘇聯軍隊每次組建山地部隊,都與中亞特別是阿富汗事務有關,顯然,今天的俄軍亦不會例外。8月6日,俄羅斯政府與阿富汗政府簽署協議,俄國免除阿方高達110億美元債務。這些動向表明,俄國為應對中亞局勢的變化並展開有關戰略布局,顯然亦正在積極「重返」阿富汗。有見及此,如果中國依然對阿富汗局勢袖手旁觀,必然逐步淪為「邊緣國家」而被排除於此一地區之外。相反,若中國成功實現主導阿富汗和平進程的戰略目標,則可北依中亞、西連伊朗、南接印巴,上合組織才能保有戰略發展空間,中國亦才能有效實施「大西域」戰略。另一方面,此舉既向台灣民眾展現「和平統一」的誠意,又可震懾妄圖推動入聯公投分裂祖國的台獨勢力。鑒於以上理由,中國政府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參與並主導阿富汗和平重建進程,藉此掌握阿富汗周邊地區以及反恐鬥爭的戰略主導權。

  筆者認為,中國可考慮聯同俄羅斯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62屆聯合國大會上就阿富汗和平重建進程提出有關議案,並向安理會提出由中俄兩國主導的和平重建計劃,主張阿富汗國內相互對抗的各方勢力實施無條件停火併進行政治對話,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實現國內政治統一,切實維護基本人權,共同推進和平重建。因駐阿北約安全部隊無力維護阿國的安全穩定,必要時中俄兩國可共同組成聯合維和部隊進駐阿富汗強制各方停火。中國人民解放軍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即擁有豐富的剿匪經驗,而中俄兩國於近年所舉行的兩次大型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和平使命—2005」及「和平使命—2007」),亦已為中俄兩軍展開聯合軍事行動打下堅實基礎。總而言之,中國應該採取政治、經濟、文化以至軍事等綜合措施積極推動阿富汗和平進程。目前仍在僵持的韓國人質事件,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介入契機。

  8月12日 ,為期4天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兩國第一屆聯合部落大會在喀布爾閉幕。會議通過了一項聯合聲明,強調增強互信、共同打擊恐怖和極端勢力。這次大會實際上是在美國斡旋下而得以舉辦的,而且美國已經同意塔利班參加阿富汗和平進程。此舉顯示美國急於擺脫目前在阿富汗的困境,發出了改變對阿政策的政治信號,中國方面正好順水推舟。8月15日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上合組織第7次峰會,期間會見了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胡錦濤指出,中國密切關注阿富汗局勢發展,衷心希望阿富汗實現和平、走上重建之路,這符合阿富汗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本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都有積極意義。 中山 郭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2: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