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7日對內閣進行了大幅改組。官房長官、外相、防衛相、厚生勞動相以及財務相等幾個重要職位都換了人馬。而在此之前,作為自民黨總裁,安倍已更新了黨內領導層。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改組內閣,還是調整自民黨領導層,都是安倍應對執政危機的緊急舉措,但它們能否成為安倍政權的「強心劑」還是一個未知數。
內閣改組吸取教訓
儘管安倍此前曾表示不接受黨內派系的推薦,內閣人選完全由首相決定,但他在改組過程中還是顧及了「舉黨體制」,將各派系重量級人物基本安排到重要崗位上。安倍這次選人很慎重。媒體披露,閣僚候選人都受到了周密審查,以免入閣后曝出醜聞,影響內閣聲譽並牽連首相。
此次被安排擔任官房長官這一要職的是69歲的與謝野馨,他素以「政策通」聞名,曾任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自民黨政策調查會長、內閣官房副長官等,可謂是資深政客。對外相、防衛相、財務相、厚生勞動相等重要崗位,安倍都安排了曾擔任過大臣的人。尤其是厚生勞動相一職,鑒於厚生勞動省丟失國民養老金繳納記錄導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安倍這次選用了頭腦清楚口齒伶俐的「學者型政治家」、參議院政審會長舛添要一。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的5名大臣得以留任。
上述安排大大有別於安倍去年9月上台初次組閣時把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的「功臣」拉入內閣的做法,說明安倍汲取了初次組閣經驗不足的教訓,聽取了輿論對上次組閣「任人唯親」的批評,因此有評論稱安倍這次大幅改組內閣屬於「厚重型布局」。
「紅牌」下的緊急措施
上月29日,執政的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遭到歷史性慘敗。這一選舉結果一方面暴露了安倍內閣「任人唯親」、幾位大臣醜聞纏身以及個別大臣輕率發言等軟肋,另一方面也表明選民對安倍政權失去了信任,亮出了「紅牌」,對安倍所謂「建立美麗國家」、「擺脫戰後體制」等執政綱領缺乏興趣。
但是,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安倍仍堅持繼續執政,這使內閣的聲譽每況愈下。多種民意調查顯示,安倍的支持率已降到20%左右,是自去年9月他上台以來的最低值,其政權根基發生動搖。近半數受訪者表示,首相應該辭職,自民黨內也公然出現要求首相辭職的呼聲。
在這一背景下,安倍斷然走出更換自民黨領導層、改組內閣的一步,以期重整旗鼓,消弭參議院選舉自民黨慘敗造成的負面影響,提升執政黨的凝聚力以及恢復國民對政府的信賴。
新內閣仍將如履薄冰
經過人員的大幅調整后,無論是自民黨領導層還是安倍新內閣都可謂「煥然一新」。但是,自民黨在參議院內處於劣勢的狀況並沒有發生改變,安倍將不得不以低姿態尋求在野黨合作,他領導的內閣在施政過程中仍將如履薄冰。
如今執政黨和在野黨在日本國會眾參兩院各佔優勢,雙方可能在秋季舉行的臨時國會上展開激烈較量,執政黨佔多數的眾議院和在野黨佔多數的參議院在對各項法案進行審議時也會出現分歧,日本政局將更加撲朔迷離。
擺在眼前的就是將於11月到期的《反恐特別措施法》能否得以延長的問題,最大在野黨民主黨有意藉此來打擊自民黨和安倍政權。如果在野黨佔據優勢的參議院採取拒絕或拖延審議等戰術,這一法律有可能過期而失效。這對安倍政權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輿論認為,安倍的執政綱領無非是「建立美麗國家」、「擺脫戰後體制」、「修改憲法」等。但是,這些空泛的綱領並不能吸引關注民生問題的公眾,而如何處理導致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的國民養老金繳納記錄丟失問題,對新內閣來說仍然棘手。
總之,如果改組后的安倍內閣再遭遇什麼挫折,那麼這一政權的執政能力將受到更多質疑,內閣支持率也會繼續下滑,自民黨內要求追究安倍首相責任的呼聲將進一步增大,因為自民黨不願意看到在關乎執政權力的眾議院選舉中再次敗北。屆時,日本政局可能會出現較大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