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方經濟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10-10-2 04: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5評論

關鍵詞:

文章作者: 謝國忠     

  西方經濟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在全球化經濟下,跨國公司把工作機會交到了成本低的中國和印度人手裡。

  美國學者,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都預測美國將出現日本式衰退,他們正敦促美聯儲採取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以阻止西方經濟體滑入冰河時代。在最近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沒有這樣做,但承諾不從之前的量化寬鬆政策中撤錢出來,這也算是給擔心通脹的人們一根骨頭啃啃。

  而在世界的另一邊,通貨膨脹正席捲新興市場。印度目前的通脹已達雙位數。整體而言,新興市場的通脹率在5%以上。中國剛剛公布的通脹率略超3%,但普通民眾感受到的物價漲幅顯然要比這個數字高。人們可以真切感受新興市場的房地產市場熱氣騰騰。在孟買,百萬美元的豪宅可以俯瞰貧民窟的全景。香港的經濟雖然不行,但樓市已恢復至接近1997年的高峰。富有的銀行家在香港只付15%的稅,他們都急著到北京或上海購置物業。在世界最昂貴的城市名單,莫斯科總是位列其間。整個新興市場火得不得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歡油炸冰淇淋。這東西你得吃的快,不然它就變得一塌糊塗。全球經濟似乎就是如此。愛花錢的西方世界突然陷入通貨緊縮中。東方新興市場的烈火會把西方發達市場的堅冰融化,變得一團糟。當然,融化的速度比油炸冰淇淋還是要慢一點。2012年就是融化之年。而這團火的燃料恰來自正在與通縮作鬥爭的西方世界的刺激措施。

  刺激政策被認為應對衰退的靈丹妙藥。但在今天的全球化經濟下,這服藥並不是那麼靈,事實上,對西方世界,這服藥就是錯的。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佔了全球GDP總量的一半,兩者均由跨國公司驅動。他們在全球尋找成本最低的地方組織生產,然後把產品運往全球。需求和供給是兩個不相交的體系。因此,當政府推出刺激政策,需求的增加並不一定導致當地供應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跨國公司決定投資其他地方,刺激帶來的需求並不會導致就業的增加。

  水往低處流。刺激政策,無論它在哪裡,影響的是低成本的經濟體。西方經濟體通過央行印鈔和巨額財政赤字把錢泵入全球體系,得到這些多餘流動性的是新興經濟體。於是,在新興市場,一切都紅火了。

  這個遊戲將如何結束?對於西方經濟體,理想的情況是,在西方經濟體發生通脹前,讓新興經濟體的成本上升,高到足以令跨國公司重新在西方投資和僱人。但這種情況難以出現。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工資是新興經濟體的10倍,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數量是發達經濟體的5倍。

  更可能的情況是,當新興市場把通脹傳回到西方經濟體時,後者不得不停止刺激政策。通脹傳遞的最直接途徑是商品價格的提高。對於發達經濟體,這相當於加稅,而受益者是生產這些商品的新興市場。這是很諷刺的:西方的刺激可以立即給自己帶來傷害。這就是全球化的魔力。

  隨著新興市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進口消費品的價格將上升。中國的名義GDP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問題是,隨著勞動力變的短缺,勞動力成本會上升的更快。

  最後,西方經濟體的勞動力會要求增加工資,以彌補當前和未來的通貨膨脹。有人可能會認為,高失業率將抑制工資增長。君不見,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儘管失業率很高物價與工資依然螺旋式上升,原因是勞動力看穿了美聯儲的以通脹保增長的企圖。

  2012年美聯儲將耗盡所有不提高利率的借口。由於在全球經濟中的過剩流動性將變的極其巨大,收緊措施有可能導致資產泡沫破滅,引發新一輪全球危機。

  西方經濟體真正的病根是競爭力下降。全球化對中國人和印度人有利,對美國人和西班牙人不利。誰有工作做,決定權其實在像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這樣的跨國公司手裡。中國人和印度人生產效率高,但窮,他們願意接受低工資積累財富。美國人和西班牙人有錢,不肯接受第三世界的低工資。當他們的政府給他們錢花,只會讓中國人和印度人變的富裕,而讓自己國家的債務增加,從而變窮。西方世界必須等中國人和印度人變富,等他們也要求高工資,和美國人西班牙人一樣愛花錢。對西方人來說,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不幸的是,沒有捷徑可走。  
來源: 財新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Cristal 2010-10-2 04:29
有道理
回復 zhousx18 2010-10-2 05:40
美國人「自由經濟」的理念錯了。
回復 fanlaifuqu 2010-10-2 05:41
同意!
回復 走過青春 2010-10-2 08:16
分析得蠻透徹的
回復 light12 2010-10-2 16:45
只好壓人民幣升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5: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