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學生在美高校「風景獨好」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10-10-2 03: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

據《光明日報》報道,1978年,新中國向美國公派第一批50名留學生。2009年,約10萬名中國學子在美國大專院校求學。30年來,隨著中美教育交流的不斷深入,中國學生逐漸成為美國高教市場的主力,但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呈現出多學科和低齡化等新趨勢。

中國學生在美高校「風景獨好」

數十萬外國學生不僅成為美國潛在的人才智庫,每年還為美國帶來近180億美元的學費進項。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的統計,2008至2009學年度,共有67萬外國學生在美學習,其中本科生近27萬人,研究生28萬多人。中國留學生近年來一直位列三甲,目前有近10萬人,與一直佔據人數最多的印度學生難分伯仲。

受美國經濟衰退、就業市場萎縮等影響,印度、韓國的「留美熱」有所消退,許多人不願花巨資赴美留學,而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卻方興未艾,成為美國高教市場增長的發動機。2008至2009學年度,中國學生增長了21%,其中本科生增加了60%,博士生增加130%。據美國媒體報道,甚至一些原本很少有中國學生申報的「冷門」院校,也一下湧入大批中國學生。如何讓中國留學生不扎堆兒說漢語,竟成了一些學校的難題。

美國教育界人士對中國留學生充滿期待。有關教育專家認為,中國高等教育機構尚無法滿足國內需求,隨著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將有更多有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海外學習。他們甚至「居安思危」,建議美國政府出台新的有針對性的留學生政策,以因應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競爭。

自費生增加,學生年齡趨低

《光明日報》記者從中國駐美使館教育處了解到,近年來,中國留美學生呈現不少變化:從以公費派遣為主,到以公費為主導,自費留學為主體;從以研究生為主,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和高中生並存;在留學專業上,從以自然科學和工商管理為主,到學科選擇多樣化,其中人文藝術學科逐漸增多。

據介紹,中國留美學生低齡化趨勢是中美兩國教育相互開放的一個新特點,也是21世紀國際留學生流動的新態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教育國際化,教育國際化帶來人才國際培養的多元化。中國學生過去主要是到國外讀研究生,這種方式見效較快。當前留學生相對低齡化,說明職業選擇或人才競爭不再局限於高等教育層面,已擴展到基礎教育階段。

中國留學生學歷結構的變化,甚至影響到美國國際學生的構成。2008至2009學年度,在美外國留學生中的本科生已基本與研究生持平。不過,從歷史上看,這在美國並不是新現象。直到2001至2002學年度,外國留學生中本科生還比研究生多。在日本與中東產油國受到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經濟衰退影響,赴美就讀本科的學生逐漸減少。「9·11」恐怖襲擊后,許多家長擔心送未成年子女到美國讀書處境危險,也影響到本科留學生的數量。

中美教育交流呈雙向互動

據了解,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已從單向交流朝雙向合作、互利共贏方向發展。近年來,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人數越來越多。2002年,在中國求學的美國學生只有2000多人,而2008年已接近2萬人。中國已成為美國學生留學的主要候選國之一,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在華留學生第二大生源國。過去,吸引美國留學生更多的是中國文化,現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更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就業市場,美國在華留學生在學科選擇上已不再集中於中國文化。

在政府間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的同時,中美民間教育合作不斷擴大。中美兩國各類高校重點以合作辦學、科研合作和研修培訓為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學術和科研合作。美國名校同中國主要大學開展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研合作已逐步形成新格局。在語言教育合作方面,兩國大學在美國合作開辦了5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美國高中開設了漢語預科課程,標誌著中文進入了美國主流教育體系。

隨著中美兩國確定致力於建設二十一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已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11月訪華時提出,美方將啟動一個鼓勵更多美國人來華留學的新倡議,今後四年向中國派遣十萬名留學人員。同時,美方將接受更多中國留學人員赴美學習並為中國留學人員赴美提供簽證便利。

(編輯:李奕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6: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