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大陸3‰ 與台灣3‰ 中國股市又一次的深度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8-19 13: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3‰,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股市又一次的深度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在這個世界上本地居民參與最多的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產生無數的遐想。台灣曾經也有3‰的故事,但在20年前。

20年前,台灣將證券交易所得稅恢復為3‰,引發台灣股市狂跌。最終,股民連日遊行,鬧得颱風滿城。當局無所適從,作出讓步,將所訂的稅率由3‰減至1.5‰。

20年後,大陸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1‰提升至3‰。當日,股指跌6.5%;次日,股指回升1.4%。

同為中國人的3‰,會走出相同的曲線嗎?故事還在繼續,無從斷言,但可以分析一下兩個3‰。先分析共同點,Herd instinct(牛群直覺)是市場中的真理,市場中的多數人的行為是跟隨他人的。這種跟隨並非盲目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分析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分析的基點不盡相同,但群體行為會有趨同性。所以,牛市中的追漲殺跌會成為普遍現象,尤其在非完全市場的環境下。從根本來講,股票的市值均可以看作泡沫,股市中的大漲和大跌,很多都出現在新興的經濟發達地區的股市中。成熟經濟體的股市泡沫較少,大漲、大跌的現象也較少,股民是歷練過來的。專業的股民,永遠是少數,無論市場成熟與否。專業是相對的概念,股市中賺的是別人的錢。20年前的台灣,今日的大陸,都是新興的熱點經濟體。共同點之二,3‰的調控手段相同。20年前的台灣,在高位8700點時,出台了3‰的政策;今天的大陸,在4300點的歷史高位,也祭出了3‰的尚方寶劍。共同點之三,3‰的用意相同,都是為了長遠健康發展的理想。

再看3‰的不同之處。一、針對的市場規模不同。今天的一億大陸股民是台灣無法比擬的,市場之巨大,前無古人。台灣現人口僅2300萬左右。市場規模的不同,決定了群體行為的拐點不同。從一年來股市和政策間的博弈,可以看出中國股市表現出了很強的抗跌性。二、針對的市場環境不同。萬億美金儲備、世界製造工廠、十幾億居民的內地市場,無論內部市場環境,還是外部環境,大陸之大都是昔日的台灣無法望其項背的。三、針對的市場歷史背景不同。大陸股市建市至今17個年頭,大陸股市市值在GDP中佔75%;台灣股市自51年開市至二十年前的股災時,已有近三十多年的歷史,當時的市值佔GDP的110%。現在大陸股市所佔GDP的比重,離發達國家的160%的平均比例還有一半的路程。四、經濟政策不同。大陸堅定不移的走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道路,中國特色的效果舉世矚目。不談政策的對否,作為十幾分之一的中國股民,針對他們的政策制定,一定會是正相的、積極的。大陸股市是國內市場經濟特徵最明顯且最為市場化的市場,但還處於人氣市場、政策市場階段,雖然不是最好的市場經濟的實現,但還在持續發展。台灣3‰的政策在實施時,已經為完全開放市場經濟,3‰的剎車量對投機所帶來的影響也更為劇烈。

3‰的調控手段,會產生相同還是不同的結果?最終取決於我們的投資或投機行為,未來,拭目以待。

讀者Richard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1 07: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