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些地方勢力坐大,以及中央對地方官員腐敗鞭長莫及的問題,中共中央力圖加強「巡視制度」,以作為監督地方領導班子,尤其是監督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經常性手段之一。
中紀委副書記干以勝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紀委、中組部組建專門的巡視工作機構至今已完成對全國31個省市區和新疆建設兵團的第一輪巡視,並對其中15個省市區和新疆建設兵團進行了第二輪巡視。
另外,中國九家中央管理的銀行、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四家國有保險公司、兩家國有證券公司和五家國有企業也經過了中央巡視組的巡視。
干以勝透露,當局正研究起草《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使之成為巡視工作的基本黨內法規。此後,中紀委將再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形成制度體系以規範和促進巡視工作。
此外,巡視組對中央國家機關的巡視也在進行試點。干以勝說,巡視工作在「條件成熟時」將擴展到所有中央國家機關。與此同時,省區市級的巡視組,將把巡視範圍往縣級延伸,對縣級領導班子實施監督。
中共近期一再高調宣揚反腐決心,並把反腐提升到影響中共和國家存亡的高度。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的「6·25」講話中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要做到新三大「更加註重」:更加註重治本、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
跡象顯示,自2003年開始建設的巡視制度,其任務原本包括了解各地政府執行中央路線、執行民主集中制,落實廉政勤政等情況,但隨著反腐政治重要性的提高,「巡視」將成為中共遏制腐敗急務的主要制度手段之一。
所謂「巡視」,特點就是巡視組只對派出它的黨組織負責,而不受在地官員的牽制。然而,這個「巡視制度」實施幾年以來,並未發揮明顯的反腐效果。去年,中共中央開始對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個直轄市採取「空降」紀委書記的方法,即外界所稱的中央「垂直領導」地方紀委。
當時不少社會輿論推測,中央或許會擴大「垂直領導」的範圍來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干以勝昨天卻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說,當局「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並稱設立巡視制度和「垂直管理」的初衷一致,顯示在直轄市以外,中共中央仍以「巡視制度」為監督地方的主要方式。
干以勝說,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胡錦濤親自過問,中央政治局常委「認真審閱每一份巡視情況報告」。
干以勝也宣揚巡視制度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諸如震動全中國的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腐敗案,以及落馬的原山西省委副書記侯伍傑、原江蘇組織部長徐國健、原天津檢察長李寶金、原山東省委副書記杜世成、原安徽副省長何閩旭等人的案件,都曾在巡視工作中發現部分線索。
他說,巡視組發現和糾正了一些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帶病提拔」(提拔有違紀腐敗問題的官員)的違紀違法行為,也督促解決了一些領導幹部家屬違規經商、收「紅包」,官員用車和住房超標等問題。
巡視組至今發現並移交有關部門查處的縣處級以上幹部違法違紀線索900件,另對1000多名縣處級以上幹部進行節誡勉談話。
不過,從現代政治學的角度看,中共力倡的黨內巡視制度,和真正意義上的制度監督和制度反腐,仍存在明顯距離。
鄭永年教授:
應讓社會參與反腐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受訪時說,中國近年在反腐方面做了許多重要努力,但缺少內部分權和制衡的機制,尤其是忽略了外部制衡和社會參與的重要性,成為反腐工作的重要缺陷。
他指出,中國當前出現一把手腐敗,集體腐敗的現象,涉及的官員作為利益相關者,在面對中央巡視組調查時相互庇護,腐敗信息被隔絕在社會和上級政府之外,媒體也無法知道或知道卻不能報道。
因此,中國要進行制度反腐,關鍵是建立社會參與反腐的制度,並允許媒體享有更大的新聞自由。
鄭永年說:「中央領導人包括胡錦濤、總理溫家寶都強調讓社會參與反腐,這些強調需要從制度上規定下來。必須把反腐的行政過程公開,沒有社會力量參與,腐敗只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