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誘惑無處不在 中國科學家們為何想當官?zt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10-8-10 11: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關鍵詞:

新浪網
    某211大學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原某科技類大學校長,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某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某國立研究所研究員,某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某985大學學院院長、教授,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某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某國力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隱去真實姓名——編者)

  不久前,一項針對全體院士和相關科研人員的問卷調查顯示,科技管理的過度行政化,是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有52.4%的科學家認為管理過度行政化導致科研人員缺乏主體地位。數十名副教授、教授競聘學校的一個處級崗位,許多有潛質的青年科學家剛剛嶄露頭角就成了所長、院長……近年來,官本位思想在科技界日益泛濫,「研而優則仕」的現象日益突出,讓有識之士憂心忡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科學家當官給科技事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剎住「研而優則仕」的風氣?

  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四位曾經或正擔任行政職務的科學家,請他們現身說法。

   ①官本位思想滲透,不少科學家都渴望當官

  某中心主任:官本位滲透到科學界,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是現實存在的。但是這些年來,強烈的官本位思想,在科學界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加劇的趨勢,這大大傷害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在其他國家的學術界,是沒有這種情況的,或者說遠遠沒有這麼嚴重。

  某院長:在科學面前,職務和權力,按理說是不重要的,也不應該這樣,否則對科學的發展是不好的。但是這些年,青年科學家願意當官,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近幾年,公務員報考異常火爆,有些崗位幾千比一,很多人不願意讀博士,卻願意到政府部門做個小職員。在小小的權力面前,科學反而很弱勢。

  某常務副主任:真正的科學家是希望將更多的時間投入研究的,所以當官的慾望比較淡,但在目前科研行政化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不少科學家們都渴望能當上官。領導身份是個名片,沒有這個名片,不能說寸步難行,但是很多事情很難開展。比如說一個校長、所長和一個普通教師去找你辦事,你會一樣對待嗎?

  某中心主任:如果不當官,別人就看不起你。你如果是領導,就具有了重要的無形資源和廣泛的社會認可,這甚至比有形資源更可怕。比如吃飯、開會,中國都講究排個座次,你要不是領導,只能排後面,只能當配角。就連項目申報和評審,如果沒有掛頭銜的領導或者院士參加,似乎就顯得不權威了。我現在不當校長了,就是一個科學家,但是每次別人介紹我的時候,總是先說,這是某某大學的原校長,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彷彿曾經做過大學校長,就是一種地位和資歷。面子、等級、人情,是中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東西,恰恰這些東西,對於科學的發展是不利的。

  ②行政資源和學術資源交換,已不是個別現象

  某中心主任:當了官,就會有很多行政資源,就有了工作交流平台,這就衍生出很多東西,也能夠換取學術資源。比如當官以後,就能和其他掌握資源的人認識和熟悉,就能利用工作之便建立「人情圈」,這顯然是很有作用的。在高校,如果不當官,很難進入學術決策層。比如職稱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等,也很難在學術機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個年輕教師有沒有職稱,有沒有項目,有沒有獎勵,都要靠「投票」,而有權「投票」的基本都是學校的高層和中層領導。如果你沒有一官半職,就很難進入決策圈子,很難有話語權。即使你進入學術機構,也只是配角,什麼時候開會,如何分配資源,都不是你能決定的。

  某常務副主任:能當官為什麼不當?當了官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我一個朋友,當官不到一年,好處多多,工資、獎金比單做教師時多了不少,住房大了幾十平方米,參加會議、公款請客的機會多了,用車無論公事、私事,只要一聲招呼……這一切好處,都不是一個普通教師和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的。就連孩子上學、看病等問題,你當不當官,情況也是很不一樣的。

  某院長:資源的交換,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潛規則。比如你幫我招個學生,我幫你報個獎項,你幫我做一件事,我也幫你一個忙。如果不當官,就沒有這些行政資源。如果你連一點行政資源都沒有,你能幫別人什麼忙?別人又為什麼要幫你忙?這都是很現實的。

  ③項目立項,領導常有實質性的決定權,專家評審機制容易流於形式

  某常務副主任:領導會有更多的項目,這確實是事實。查一下中國的科研項目,幾乎都是單位領導,或者是主管領導項目最多。在申請項目方面,領導有天然的便利。他參加各種會議,了解各種信息,能夠與相關單位的領導建立良好的關係,在各種學術團體中兼職,還能以單位的名義發展關係。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項目的評審基本上是領導說了算,項目給誰是領導說了算,最後的驗收或成果水平鑒定也多是領導說了算。即便是專家組評審,專家也得考慮一下領導的意志。很簡單,專家組人選都是領導定的,如果不聽領導的,那麼對不起,下次評審就不叫你,你也就不是「專家」了。我就遭遇過這樣的事。目前相對來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還是比較公正的,主要是專家說了算。但是一些部委和地方的科研項目,基本都是領導意志決定。

  某中心主任:現在,我國科技項目立項,多是各級領導有實質性的決定權,專家評審機制越來越流於形式。如果你去調查就會發現,很多科學家在當領導前後,項目申請量是有很大差別的。還有這樣的事情:你是領導,有的教授就會主動找到你,只要你幫著找項目,不用你幹活,論文幫你寫好,著作幫你完成,名多歸你,我拿點利,你動心不動心?還見過這樣的事,有領導調離了原大學,離開了原來的行業,到了另外一個地區做另一類大學的校長,但是後來依然在原大學、原專業拿到了國家科技獎,也依然拿到了國家973重大項目。這個領導別說全職了,連十分之一的時間都不在原單位,卻依然獲得這麼多利益,這不可理解。

  某副所長:有領導的頭銜,對申請項目有好處,在工程類項目里特別明顯。項目評審時,有些評委一看你是所長、校長就高抬貴手,這是一種習慣行為。還有,領導往往在學術機構中兼任重要職務,最典型的是學會。中國的學會往往是純基礎研究,以會養會不可能,必須有單位來支持學會,包括資金、人員、活動等各個方面。單位支持學會,只有單位的行政領導有這個權力。領導為學會做了事,在行業中也有地位,評審的時候,適當被「照顧」是自然而然的。

  ④真正的學術評價不夠,起決定作用的評委不少是行政領導

  某中心主任:我國的科技評價體系,缺乏真正的學術評價,不看實質,不看成果的核心價值,而更注重量化的東西,看數字,看數量,看SCI論文,看獲獎情況。具體評獎過程中,雖然有條條杠杠,但最後畢竟是靠人投票,最終是人決定的。起決定作用的評委多是有行政職務的領導。在各種評獎委員會,也基本是領導們說了算。而且,現在不少評獎,評委已經形成一個圈子,評委們交換資源也不是什麼秘密,今天評審我,你關照;明天評審你,我自然會關照你。

  某副所長:我國的評獎有個特點,多是以單位認可為前提的限額申報,報獎的信息都是單位領導先知道,而且也是單位領導最終決定的,一般研究人員沒有這些信息,而且也沒有申報權利。在這些以單位名義認可的限額報獎中,如果是規章制度比較健全的研究機構會好一點,可能會經過學術委員會討論,但是如果單位領導比較強勢,很可能就是領導拍板了。

  某常務副主任:當官的話,確實更容易出成果。現在報獎越來越難,往往要整合力量,把多個分散的成果整合起來更有衝擊力,誰來當整合成果的牽頭人呢,往往是領導。不少領導因為這樣得了很多獎。特別在產業部門,這種情況更嚴重,你看各部委的研究所,科研成果明顯是領導牽頭的多。還有些部長級官員,取得了那麼多成果,甚至當選了院士,但是他哪有那麼多時間搞科研。

   ⑤科學家當官未必都是壞事,但如果人人想當,誰去做具體的研究

  某副所長:科研人員熱衷當官的現象的確存在,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對於科學家當校長、所長甚至政府部長,我覺得應該區別對待,理性看待。如果有些優秀科學家,有很好的管理才能,是可以的,不應該一概反對。但有些學術帶頭人能做好科研,未必能做好管理。而且科學家都去做管理,也不利於科學發展。比如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搞研究是頂尖人才,但教課也未必能教好,做領導恐怕不一定合適。所以對人才要區別對待,只有那些有管理才能的科學家,而且他本人也有意願,才能讓他做行政領導工作。管理也要出效益,一個重要的行政崗位,全力以赴都未必能做好,何況有本職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現在,有些科研院所的管理者不是很稱職,屬於三流的管理水平,工作沒有個長遠規劃,經常靠臨時拍腦袋,這也是一個突出問題。

  某院長:對科學家當官的現象,我認為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分兩面看。一方面,科學家中擅於管理、有大格局的人,當官未必是件壞事。畢竟當領導能夠參加各種會議,有助於掌握各種資源和信息。中國也需要戰略科學家,他不一定做具體的研究,但是要有大視野,能夠宏觀布局,比如讓人才梯隊成長起來。這樣的科學家,就適合做科技管理工作,適合當校長和所長。但是這樣的科學家畢竟是很少的,更多的科學家是做具體研究的,如果人人想當領導,都想搞戰略,那誰去做具體的事情,誰去做研究?

  現在人人爭著去當官的風氣很不好。比如學校公開招聘處長,以前教授們很少願意去,現在反過來了,很多人報名,爭著當。因為處長手裡有點權力,掌握一些資源。學校的處長尚且如此,國家各部委的處長就更不得了,他們掌握著大量的資源。科學應該不受行政化的影響,現在行政化過強的風氣,我擔心對年輕人的成長不好。總說中國沒有湧現科學大師,現在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氛圍熏陶下成長,怎能湧現出獨立的科學大師!現在,甚至連院士,也不僅是頭銜,也有了強烈的行政色彩,評上院士就享有了副部級待遇,而在國外,院士僅僅是一種榮譽,頂多獎勵個車位什麼的。 熱衷當官的科學家只能說是個小科學家,科學界也有不熱衷當官的例外,比如袁隆平,他堅持一線研究幾十年,成為了讓全世界認可的大科學家。

  ⑥不改變過度行政化,很難出世界級的科學大師

        某中心主任:現在科技界有個說法,叫做項目越來越多,成果越來越少;論文越來越多,創新越來越少;教授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這確實讓人深深憂慮,科技體制過度行政化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我當過校長,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中國的校長和國外的不一樣,國外高校管理有固定的班子,校長是虛職,而國內校長是實職,事無巨細都得管,是非常牽扯精力的。我當時想繼續搞科研,就得把所有業餘時間都拿出來,即使這樣想出好成果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這也是我現在不當校長的原因之一。

  某常務副主任:在歐美,做學術是興趣使然。科技體制過度行政化的狀況不改善,要出世界級的科學大師是很難的。縱觀世界近代的歷史,每一個高速發展的大國,都在多個領域出現過影響世界的大師。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發展很快,現在在經濟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讓我們汗顏的是,別說在多個領域,就是在我們的優勢領域,也沒能出幾個世界級的大師。如果這個方面不能取得突破,就不能說中國是世界強國。

  某副所長:以我自身的經歷看,做行政領導還是要付出很多的,我只是主管業務的副所長,就要花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處理行政事務。當官時間長了,科研要想出真正含金量的成果,就會越來越難。我希望,國家應採取措施改變科學家熱衷於「當官」的現狀,切實保證中青年傑出學者能夠回到實驗室和科研一線,而不必擔心其利益受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國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任。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zhousx18 2010-8-10 11:59
現在在中國當個大學的膳食科長還能評個正教授哩!
回復 wazhh 2010-8-10 13:24
是為了做出更大的貢獻嗎?
回復 bjca11 2010-8-10 14:35
那個國家的資源,都被這些『頂戴花翎』佔有,瓜分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2: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