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平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新模式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7-22 11: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美國正在興起一種平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新型商業模式。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種企業承擔社會道德責任的發展趨勢是美國商業的未來,而對這種商業模式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這種模式的目不是造福社會,而是獲得利潤。那麼,這種新趨勢是如何影響美國商業領域的整體面貌的呢?

*做好事也賺錢*

社會型企業家精神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以總部在佛蒙特州的「本傑里」冰激凌公司為例,這個公司幾十年來在促進一些社會和環保項目的同時獲得了利潤。最近,這個公司資助了一個音樂節,這個活動的全部所得將被用於為該公司在印度的幾個工廠修建太陽能板,以提升工廠的能源利用率。而美國服裝零售商GAP將把其一條生產線所獲得利潤的一半捐贈給全球抗擊艾滋病、肺結核病和瘧疾的基金。

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的波斯特說,超越經濟利益的企業社會責任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

他說:「早在1915年、1916年,就有經濟學家在著作中提到這個概念。但是在不同的年代,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解讀這個概念。最近的一些強大的趨勢正在改變商業界,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概念得到了新的解釋。比如,全球化讓我們知道,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有些人在很糟糕的工作環境中工作,而且薪水很低。類似這樣的問題引起在工業化國家出售產品的一些公司的關注。這些都反應出現代經濟的相互依賴性。」

一些分析人士說,很多企業都改變了進行公益事業的方法,原來,他們為慈善機構捐款,而現在,他們扮演公益事業管理者的角色,把造福社會和環境寫進公司的使命聲明,並把它們和經濟目標結合起來。

*經濟、環境和社區三重盈利*

波士頓大學的波斯特說,這種轉變通常都超越了謀求利潤的單一目標。

他說:「現在,公司們重新定義『盈利』的意思,它們發明了『三重盈利』這個說法,它們會認真衡量自己在經濟和環境方面的表現。比如,它們的商業行為給空氣、水、土地和生物多樣性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給它們的社區帶來了什麼影響?所以,『三重盈利』就是指一家公司的經營行為在經濟、環境和社區三方面產生的結果。從長期來看,正是這種『三重盈利』決定一家公司能否做到可持續發展。」

*為利潤或形像*

其他專家認為,很多公司真正的目的不是造福社會,而是利用社會責任項目來賺錢,或者來改善公司的形像。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勞工問題專家舍爾克說,公司的真正意圖是提升用戶對自己產品的忠誠度。

他說:「你可以看看像沃爾瑪這樣的公司。沃爾瑪正試圖改善它的公眾形像,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成為一個注重環保的公司。他們開始節約能源,使用更少的包裝材料。這些手段為沃爾瑪節省了開支,但同時也是很好的公共關係手段。消費者們不會只因為這些公司的產品好而購買他們的產品,還因為這些公司的形像受人喜歡。

「你再看看銷售自然與有機食品的Whole Foods商店,這也一家對社會負責的商店,另外的例子還有本傑里冰激淋。他們所做的實際上是品牌推廣。他們這麼做並不是出於善良之心,而是因為很多公司都願意嘗試這種方法推廣自己,這是一個好的商業決定。」

*消費者和股東施壓*

一些分析人士說,隨著關於氣候變化的辯論越來越激烈,有時候,是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和政府規定的改變迫使各家公司承擔社會責任。

華盛頓的機構股東服務公司專門為企業管理提供諮詢服務。這個機構的沃里斯說,股東們也在向公司施壓,要求公司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

她說:「至少在美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股東向公司提出環保和社會方面的建議。過去幾年裡,這種現象呈上升趨勢。即使在私下,我也感覺股東與公司之間這方面的交流和討論增加了。當然,許多高級投資機構和大型退休基金都在私下聯絡公司管理層,並和他們討論這些重要的問題。」

*企業責任報告*

美國施惠基金會的慈善捐助記錄表明,一千多家公司發布年度「企業責任報告」,以反映他們努力促進社會的積極變革。而在10年前,沒有任何公司發布這種報告。有一些公司,比如生產和銷售戶外服裝的天木蘭公司,把這方面的工作更加推進一步,這家公司對於那些自願從事社區服務工作的僱員給予帶薪休假的鼓勵。

波士頓大學的波斯特說,新一代大學畢業生也促進了這種趨勢的發展。

他說:「當然,這些畢業生想要高薪,想生活得好,他們想獲得那些成功的公司可以提供的福利。但是,他們也想改變現狀,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正在引領一種新型的公司,這種公司常被稱為『社會企業家型公司』。在這種公司里,人們用經濟型思維這個工具來解決社會所面臨的最大、最重要的問題。」

很多分析人士說,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更好地改變社會和創造利潤並不是互不相容的。比如,個人護理用品商店「美體小鋪」每年從全世界的貧困地區購買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天然原料,這不僅促進了那些地方經濟的發展,而且也為自己創造了利潤。

*發揚光大*

麻薩諸塞州本特利學院的管理學和社會學教授布諾預計,這種商業模式將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納。

他說:「我們會看到,這種現象變得越來越常見,可能在十年之後,企業社會道德會成為非常平常的事情,以至於不值得我們再談論。我們將把這簡單地看成商業運作的標準模式。希望它成為標準模式之後,公司們會考慮更廣泛領域內的利益相關者,而不是只考慮股東的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各家公司目前對於社會責任的興趣可能只是一時的現象。而其他一些分析人士說,這種現象可能會影響美國未來的公司。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3: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