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去年高科技產品貿易赤字創記錄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7-19 07: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美國電子產業協會報告說,去年美國進口的高科技產品比它出口的高科技產品多出1千零20億美元,使高科技行業的貿易赤字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報告說,美國去年總共進口了3千220億美元的電腦、半導體產品、電子設備以及家用電器,這個數字比前一年增長了9%。與此同時,美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額去年也增長了10%,達到2千200億美元。不過,這個數字仍然低於2000年高科技泡沫時期創下的2千230億美元的記錄。

儘管如此,美國電子產業協會的研究部主任卡茨邁爾查克說,高科技產業仍然是美國出口的支柱性產業,在全部出口中佔20%以上,遠遠超過位居第二的交通運輸產品。去年,美國總共出口了1千900億美元的交通運輸產品,其中包括飛機、火車和汽車。

*貿易數據存在兩個漏洞*

卡茨邁爾查克同時指出,報告引用的貿易數據存在兩個漏洞。一個漏洞是,目前還不清楚美國高科技公司內部的轉帳額有多大。比如,美國最大的電腦晶元製造商英特爾公司在美國加州設計晶元,但是讓它在愛爾蘭和以色列的晶元製造廠家生產這些晶元。貿易數據不能反映它出口的知識和技術的價值。但是當製造出來的晶元被運回美國時,它們作為進口產品被記錄在案,儘管它們帶來的收入和利潤歸英特爾公司所得。

在另一方面,電子產業協會使用的貿易數字沒有把很大一部分軟體業的出口計算在內,因為美國軟體製造商經常把一部分收入算作它在國外的分公司的收入。此外,像谷歌公司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的收入往往不作為貿易來申報,而是作為服務來申報。

美國電子產業協會的報告顯示,美國高科技進口的最大來源是中國,去年有1千零25億美元的高科技產品來自中國。 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的主席阿特金森說,貿易赤字擴大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對進口產品實施高額關稅,削弱了對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需求。阿特金森說,報告喚起人們注意其它國家採取的不公正的貿易作法。

美國工商理事會代表美國為數眾多的中小製造企業。這個理事會的研究員托納爾森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指出,報告顯示,甚至在美國最先進的高科技產業中,美國也面臨貿易不平衡的問題。這妨礙了美國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2002年以來一直出現赤字*

托納爾森說,在90年代末期,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在貿易方面還存在很高的盈餘,但是自從2002年以來就一直出現赤字。這說明美國的高科技行業面臨來自其它國家的激烈競爭。此外,報告還顯示,美國的電子工業市場很大一部分是位於海外的生產廠家所把持的。報告無法確定,到底有多少進口的高科技產品來自美國企業在海外的分公司,有多少來自外國企業。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美國企業在海外的生產廠家的產品在美國進口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

托納爾森說:「對那些公司來說,這可能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而且它們中有很多企業的盈利狀況越來越好,但是對未來的繁榮,對美國經濟和美國工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模式。」

從各州的情況來看,加州仍然是出口高科技產品最多的州,佔美國全部高科技出口的24%。德克薩斯在這方面位居第二,接下去是佛羅里達、麻薩諸塞和紐約州。此外,高科技出口對佛蒙特、新墨西哥和愛達荷州的經濟也十分重要。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在這些州的全部出口中佔70%以上。

報告顯示,去年美國高科技出口的目的地按出口額計算依次為歐盟、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和韓國。在高科技進口方面,按進口額計算,依次為中國、歐盟、日本和馬來西亞。

報告的數據顯示,高科技行業的職工隊伍在2000年達到最高峰,為美國人提供了658萬份工作。在2004年,這些行業大大縮水,職工人數減少到554萬人。在那之後,高科技行業逐漸恢復元氣,去年的職工人數達到577萬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3 03: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