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水環境污染事件接二連三,新華網提出應該把環保指標標與幹部考核掛鉤。民間環保活動人士認為,地方官場上多年來已經形成了經濟挂帥的政績觀,新的考核政策要落到實處很難。
新華網編髮的一組專題文章,標題是:水污染為何接二連三?從政績觀中尋找答案。文章說:「治污先治官是環保問題的『風暴眼』。」
文章認為,污染始終得不到解決的原因在於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績思想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執法部門的監管不力甚至假監管。文章說:「企業缺乏社會公民意識和地方政府官員畸形的政績觀,是環境問題的癥結,而兩者之中,後者的影響尤甚。」
*村民跪求政府治理污染*
這組文章的編輯提到了安徽蚌埠鮑家溝一些村民不久前跪在國家環保總局檢查組的面前,懇求政府治理那裡的嚴重化工污染。深受污染毒害的當地村民為了改變那裡的嚴重污染狀況已經上告了十年。
看來這些村民跪求治理污染的行動終於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當地的幾家排污大企業已經被勒令停產。九采羅化工公司的門衛告訴美國之音記者說,他們的工廠已經停工:「現在停產了。裡面有一部份,做什麼的,具體我也不清楚。(工人)都回家了、放假了,領導也不過來了。」
鮑家溝所在的長淮鎮黨委書記李斌說,他支持關閉造成嚴重污染的那些企業:「作為我們基層的,我們只是執行者。應該講支持下決心堅決把這些污染企業關閉掉。感謝國家環保局。今後這幾個污染企業如果不生產的話,沒有廢水,對於我們這裡兩萬多老百姓、一萬多畝土地是個大好處呀!」
*鄉鎮無法監控當地污染*
這位地方基層官員表示,他所屬的上級政府沒有監管機構,因此在鄉鎮這一級無法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監控。李斌說:「關鍵像我們區政府都沒有環保的監測機構。我們談不到對這些污染企業進行監察。主要還是執法機關怎麼樣對這些污染源的監控。」
浙江省的農民環保人士陳法慶認為,從政績觀當中尋找「治污擋不住排污」的答案是個好的建議,治污先治官的提法也是好的,亡羊補牢,尤為未晚。他指出,這與中央政府幾年前就提出的綠色GDP那樣,關鍵在於落實。
陳法慶說:「如果他能夠按照中央的這種意圖,不以GDP為政績標準,而且以綠色GDP(為標準),有這樣一種觀念,而且把它落到實處的話,我想改變人類的生存環境是希望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中央一套,下面一套。中國現在就是這樣一種現狀。我想,要落到實處,難度還是很大的。因為中國這幾十年來,一直以GDP數字來考核一個官員的升遷,是不是?究竟怎樣,目前來說也只有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