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富人新準則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6-30 16: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在以往,要想正式成為美國「上流社會」的一員,你必須遵循一套明確的準則。

社會學家托斯坦恩•凡勃倫(Thorstein Veblen)在他1899年的經典著作《有閑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中寫道,「鍍金時代」(Gilded Age,19世紀70年代-90年代)的有錢人指的是那些擁有大量閑暇時間和良好教養的人:「出眾的品味、優雅的舉止和高尚的生活方式是出身名門的顯證,因為良好的教養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

人文歷史學家保羅•福塞爾(Paul Fussell)在1983年出版的諷刺性著作《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s System)中,為上流社會的準則加入了新內容。他說,與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不同的是,上流人士穿花呢外套,有貴族式的下巴,厭惡保齡球。福塞爾寫道,「如果你想有社會地位,那麼千萬千萬別去玩保齡球。」打撞球是可以的,只要你房子里有一間「足夠大」的撞球室。

甚至連麗莎•比恩巴赫(Lisa Birnbach)在1980年出版的《權威預科生手冊》(The Official Preppy Handbook)都成為擠入上流社會的實踐指南。去哈佛(Harvard)、普林斯頓(Princeton)或耶魯大學(Yale)可以接受,但哥倫比亞(Columbia)和康乃爾大學(Cornell)則「差得遠了」。

然而在今天,這些上流社會的規則正在分崩離析。原因很簡單,有那麼多新近發家的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背景,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傳統的社會地位符號已成為昔日黃花。在蘇富比(Sotheby's)的拍賣中,身著牛仔褲比西裝革履的人更有可能買下要價4,000萬美元的畢加索油畫,因為後者可能不過是個藝術品交易商。現在絕大多數最富有的美國人都不是「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的畢業生;還有一些人像比爾•蓋茨(Bill Gates)那樣甚至中途退學。那麼凡勃倫所謂的「教養」和「舉止」還有嗎?參加過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超豪華俱樂部Mar-a-Lago舉辦的早午餐自助派對的人會告訴你,舉止高雅不再是界定富人的標準了。

那什麼才是新的準則呢?儘管精英階層已不再擁有一個統一的行為標準,但今天的有錢人也在遵循一些特定的模式,有時是對傳統準則的模仿,有時則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遺產:在凡勃倫時代,遺產繼承人比白手起家者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凡勃倫寫道,「被動的從先祖那裡繼承財富要比靠自己努力發家致富的人更受尊敬。」而福塞爾說,大多數躋身上流社會的人「都是仰仗先祖的家業」。

今天,大多數美國富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財富調查公司Prince & Associate的研究報告稱,繼承的財產在富翁財產總量中所佔比例還不足10%。企業家成為富人圈裡新的王者。而遺產繼承人則遭到了鄙視,用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話說,那些人是「幸運精子俱樂部的會員」。

消費:在凡勃倫時代,「炫耀性消費」是上流社會的特徵。他寫道,社會地位的基礎是財富,而財富的證明就是你所能購買的東西。富人能夠「隨心所欲地為最好的東西一擲千金,不論是食品、飲料、迷幻藥、住宅、服務、飾品、衣服、武器和軍裝都是如此。」揮霍無度是有錢人顯示雄厚身家的必須。但到20世紀80年代初,大蕭條后的文化衝擊使富人變得保守起來。「炫耀曾是美國富人獲得精神滿足的主要方式,」福塞爾寫道,「而現在他們必須躲躲藏藏。」

現在已是時過境遷:有調查顯示,美國的百萬富翁們每年都在房屋、汽車、古董、珠寶、飛機和其它消費品上花費億萬美元。也就是說,凡勃倫所謂的「炫耀性消費」捲土重來。

衣服:對19世紀末的上流人士而言,衣服的設計原則就是脫離現實。由於遺產繼承者最受尊重,因此幹活是件丟面子的事;於是衣服也傳達出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凡勃倫說,不管是白色亞麻西裝、男士休閑帽、女士胸衣還是無邊女帽,衣服就應該「價格昂貴,而且一眼就能看出,穿衣服的人向來不從事任何生產性勞動。」

今天上流社會的衣著則崇尚實用性。悠哉游哉的富人形像已被挽起袖子、埋頭苦幹的工作狂形像所取代,即便是他們的「工作」只是組織慈善基金會的募捐者。對女人來說,胸衣和無邊女帽已被Fendi手包等奢華飾件所取代,600美元的Jimmy Choo涼鞋也成為社會地位的新象徵。對男人而言,白色亞麻西裝已經過時,售價700美元的牛仔褲和設計師限量T恤才夠時尚,而西裝是給下屬穿的。棕櫚灘一個為富人服務的銀行家最近對我說,「有錢人每天穿T恤和短褲,因為他們是老闆。我們為他們幹活,所以得穿西裝。」

遊艇:福塞爾在《格調》一書中寫道,在富人所有的休閑活動中,駕駛遊艇──特別是帆船──最為引人注目。「帆船比機動船更要高出一等,因為你不能簡單地發動引擎,然後開走──航海是需要天份和風度的。」遊艇當然越大越好,但不能搞得太舒適,用木頭製成,「暗示著回歸本源」。

而今天的遊艇幾乎都是機動船。在每年建造的長度在80英尺以上的遊艇中,只有6%是帆船。這些遊艇還將水上航行帶來的不便一掃而光:電腦控制的穩定器──用來在停泊時保持船隻的穩定──已經成為許多遊艇的標準配置。大多數遊艇上還有大理石浴室、鑲木控制台和露天的Jacuzzi水流按摩浴缸。

當然,今天的遊艇最長達500英尺,依然是越大越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2: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