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於5月22日至23日在華盛頓舉行。雖定位戰略經濟對話,但由於出席官員規格之高,其重要性被外界認為不亞於中美政府間的一次高峰「論劍」。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宋國友博士認為,同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一樣,此番戰略對話將不會過分專註於匯率、貿易逆差等熱點問題,而將是中美多個政府部門間的一次集體「面對面」。「通過對話尋求溝通與理解,將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首要任務。」
5月21日,胡錦濤主席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抵達華盛頓,出席即將在這裡舉行的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這是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到機場迎接吳儀副總理。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吳儀將在美國會發表演講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已於21日上午乘機離開北京,同她一起前往華盛頓的還有包括財政部部長金人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在內的十多位高級官員,整個代表團人數多達一百六七十人。
同去年12月的首次戰略經濟對話一樣,參加此次對話的美方官員佔到了布希政府15名內閣成員的近一半。除財長保爾森外,美方代表團成員還包括農業部長約翰斯、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勞工部長趙小蘭、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萊維特、運輸部長彼得斯、能源部長博德曼,以及美國貿易代表施瓦布、環境保護署署長約翰遜等。
此外,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常務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也將參加會議討論,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將致開幕詞。
據悉,吳儀在美期間除參加戰略對話外,還將同美國國會議員舉行會談,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就中美經貿關係中的主要問題「釋疑解惑」。
據報道,吳儀同美國議員舉行會談是保爾森親自安排的,目的是使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對華最強硬的議員們能與中方進行對話與溝通。雖然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去年達到了創紀錄的2320億美元,但即使是美國經濟界研究人士也認為,中美貿易分歧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另外,美方一直敦促中國進一步開放銀行、保險、基金管理和證券經紀行業,而中方要求美方減少對華民用高技術產品出口、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以及要求美方改善投資條件、調整經濟結構等。
對話並非爭奪利益的談判
關注中美經貿關係的宋國友表示,說起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更應看重其「對話」的特性,而不能理解為一場爭奪利益的談判。
自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去年12月在北京舉行以來,中美之間原有的雙邊對話、磋商不僅沒有被覆蓋,而且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中美商貿聯委會、經濟聯委會和科技聯委會等機制依然在繼續進行。6月,中美還將就知識產權問題進行磋商,而按照中美關於一年舉行兩次戰略經濟對話的約定,第三次戰略經濟對話也將在未來一年內再次在北京舉行。
美方在會議開始前公布了此次對話的主要議題,它們分別是:如何控制經濟失衡以確保全球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及進一步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更廣泛的市場開放、能源安全與合作、環境保護和創新等。
宋國友表示,此番對話將在回顧首次戰略經濟對話所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通過再次表達己方觀點和立場的方式,為協商解決兩國間的貿易摩擦創造氣氛。
「因此,對話不會以解決具體矛盾為目的,而是為了進一步交流意見,讓不同聲音得到表達,令不同意見得到釋放。」
他認為,中美高層將戰略對話作為「通氣會」、「排氣管」的需求特別現實。「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保爾森一手搞起來的,他需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另一方面,美國國會中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向越來越明顯,主張對中國制裁的議員已有幾十個,如何疏緩美國國會中的對華強硬態度,也是中方特別需要努力工作的。」
「借中美戰略對話同美國議員進行溝通,也許可以取得這種效果。」
對美「突擊」採購不能解決矛盾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近日表示,她認為美國對華巨額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人消費欲過於旺盛。即使人民幣升值,也不可能解決美國的赤字問題。
宋國友認為,中國相對較高的儲蓄率和美國相對較低的儲蓄率,確實是造成中美之間巨額貿易赤字的重要原因。他還稱,靠「突擊」對美進行採購的方式,並不能解決事實存在的矛盾。
「中國對美大規模採購都是計劃中的既定採購,只不過借某個重要時機提前進行了,要真正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還需要雙方以真誠的態度相見。」宋國友說。
關注不同問題也有戰略交集
目前,美方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中美貿易不平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及知識產權問題等。
上周,來自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42名國會議員聯合給總統布希寫信,稱中國以「不誠意」手段「操縱」人民幣匯率改革,以「虛低」匯率繼續營造不公平的貿易環境。
對此,吳儀5月17日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部分美國議員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做法不僅「不負責任」,而且還會反過來影響美國利益。吳儀指出,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關係的目標,正是這種內在本質才使兩國的貿易聯繫強勁而充滿活力。
實際上,人民幣匯率今年以來已屢創新高。5個月來,在「小幅快跑」式的升值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先後近30次創出匯改以來新高,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5.59%。
「其實美方也知道,中方的匯率改革將繼續遵循循序漸進的匯改方針,不會因為美方的壓力而有所動搖。」宋國友說。
但中美在這次戰略對話上仍有很大的戰略交集。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認為,中美有望在取消環境產品與服務的進口貿易壁壘上取得進展,由於雙方已在去年達成初步協議,今年有望進一步落實相關產品的市場准入。
在產業政策方面,由於第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已涉及產業政策層面,在本次對話中,中國可能在出口退稅、環保標準、勞工制度等方面作出某些承諾,藉此推動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