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日關係的另一種「新思維」---中日政治家如何應對日本的主流民意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5-22 17: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在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結束了對日的「融冰」之旅,中日兩國開始致力於建設戰略互惠關係后。日本方面又做出了一些不利於雙邊關係發展的事情,一是日本首相安倍變相的參拜了靖國神社——自己掏錢供奉盆栽,二是國會通過法案把日本的修改憲法推入了實質行動階段。對於以上兩件事情,周邊國家特別是中、韓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映,都提及了日本應該反省歷史問題,避免傷害別國感情。日本的這樣的行為,看似軍國主義或者右翼勢力復活所導致的,不代表主流的民意。但是據筆者分析,這兩項政策恰恰符合了日本的主流民意。

  日本現在的主流民意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不是單單地軍國主義、大國夢想,也不僅僅是歷史反省恪守《和平憲法》,也不單純是爭取獨立自主的地位擺脫美國的制約。而是以上這些意識的混和,綜合起來是一種爭取正常國家的民族主義意識。於是有了日本聯合國「入常」問題,有了日本自衛隊派駐伊拉克的行動,有了日本修改憲法的傾向,有了日本試圖擺脫美國制約自主外交的嘗試。這些可以歸結為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反作用,日本在戰後的經濟發展,軍事力量的逐漸增強不斷刺激著國民的民族意識,一個世界經濟強國、科技強國、軍事強國怎麼可能還受到其他國家的佔領?怎麼還可以別其他國家指責為一個有軍國主義傾向的國家呢?顯然這是不可能,而且日本確實在世界事務中承擔了許多責任,完成國家的正常化成為了民意和政府的共同目標。但是恰恰日本的這樣的民族意識也不利於日本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一是對待歷史的態度問題;二是中國的崛起。日本對於歷史的模糊態度和戰後的德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對於日本的許多行為周邊各國都是有所警惕的。而中國的快速發展給這樣的警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國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制約日本這些試圖回歸正常國家的外交行為了。而小泉政府過於的固執的外交政策,顯然激怒了中國政府使得日本在諸多問題受到中國的制約。於是安倍在上台初期就致力於緩和日本和周邊鄰國特別是中國的關係而不是首先和美國這個佔領國的溝通,從這裡看出安倍外交政策的高明。在完成了他的「破冰」之旅后,安倍開始回歸國內的民意繼續追求正常國家的地位,確切說是大國地位。縱觀日本戰後的外交政策,可以發現日本一直在這樣一條曲折的道路:經濟發展,國力的增強——追求正常國家地位,大國地位——鄰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的反對——政策的收斂、調整——再次發展,再次突破限制。如此的周而復始現在日本的突破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在硬實力上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主要是「軟」的體制、法律的突破,而國內民意也具備條件,主要就在於解決國際社會的壓力。國際社會的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這個快速發展的大國,另一個就是美國。

  中日兩國在小泉時期關係進入了一個低谷,在安倍首相上台後得到了緩和。但是此次日本的行為肯定會引起中國的再次警覺,畢竟兩國在東海、釣魚島以及台灣問題上都存在著潛在的衝突可能。美國一直是日本政治上的「主人」,日本也清楚自己恢復正常國身份必須得到這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認可,於是在戰略上緊跟美國路線其中主要就是充當遏制中國的重要棋子。但是中國力量的增長已經逐漸超出了日本的甚至美國制約的範圍,中美關係的趨好發展證明了這一點。那麼日本在一個世界超級大國和一個潛在世界強國的面前何去何從成為了問題?是趨附美國來「得罪」近鄰還是向近鄰「靠近」成為一個問題。所以也造成了日本外交政策的左右搖擺,但是民族主義的主流是依然盛行的。筆者在此就想到了中國前幾年 「對日關係新思維」的那場爭論,當時新思維受到從民間到學界的一致駁斥,但是現在不失為再次定位對日戰略的時機。一是中國的發展或者說崛起離不開解決中日關係的這道「門檻」二是中日的力量發生了變化,現在中國是有一定能力對日本實行強硬政策。對於此筆者有以下的思考:

  (1) 淡化歷史問題,在靖國神社等歷史敏感問題上做出適度的反映,不要因為歷史問題而過多干擾中日兩國關係的發展,這也給予日本現政府一些應對國內民意的緩衝空間;

  (2) 在現實問題上,特別是釣魚島、東海、台灣問題上表明中國的強硬立場對於這些關鍵的國家利益絕不讓步,向日本施加壓力來迫使日本主動和中國對話交流,取得主動權,相對歷史問題這些才是中日關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 在日本的「入常」等等問題上,採取比較靈活的態度,不是單純地反對或者壓制。日本在追求正常國家的正常化肯定是大勢所趨,中國應該更多去影響日本在中間的外交過程而不是制約,從而逐步緩和兩國關係;

  (4) 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日本在美國眼中的戰略價值肯定逐漸下降,日本也形成了一定的危機感,中國在這個時候借日本新首相的緩和中日關係的契機去繼續擴大兩國的交流,促使日本在戰略上逐漸靠近中國而脫離美國是不失為一種嘗試;

  但是以上的「新思維」是建立在中國國力逐漸強大的基礎之上的。回想美國當年借「門羅」主義排斥了英國、德國、法國等強國在美洲的勢力,而現在中國也可以嘗試藉助這樣的思維去和營建中日的戰略互惠關係,但是主動權必須掌握在中國手裡。

  韓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2: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