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中國的崛起或者大國的崛起,但筆者發現,中國的崛起有二個特點,一個就是中國的崛起現在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崛起,請參考筆者的《中國要追趕世界到幾時呢?》一文,因為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教育,影響力等方面還不能與世界歷史上的那些曾經崛起的國家相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至少是現在還不能相比,中國在上述的那些方面,對世界的影響力非常的微弱,連日本人都趕不上,因為中國的崛起,現在還處在追趕型中,還沒有躍進到創造型,因此中國要走的路還長著呢。第二個特點就是中國可能真的只能以和平的方式崛起,這也是中國特有的,與上述那些國家的崛起非常不同,那些國家的崛起,幾乎毫無例外是靠戰爭以及掠奪殖民地。
為什麼中國好像只能和平崛起,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外部環境不容許你以戰爭的形式崛起,但這又不是絕對的,因為歷史上所有的后發國家,都要面臨已發國家的制約和圍剿,如英國的崛起,德國的崛起,日本的崛起,蘇聯的崛起,都是外部的環境不容許他們崛起,因此,他們也只能被迫採用戰爭的方式來崛起,來打破已發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圍剿。
如英國,就必須先打敗已發國家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奪得海上霸權;如德國,也必須靠戰爭打破已發國家,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的圍剿,德國因此被迫展開數次的普法戰爭,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然後獲得了崛起的機會;日本,也必須首先發動甲午戰爭來打敗清帝國,然後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最後,日本也不得不向美國開戰,因為美國那個時候也是日本崛起的最大敵人和障礙,也是圍剿日本崛起的主要力量。
因此,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有可能不採用戰爭的形式崛起呢?這似乎也不是絕對的,你主觀的願望是不想用戰爭的形式,但有些客觀的條件逼迫你不得不如此,筆者認為,中國的崛起也不能完全避開戰爭,但很可能的是,局部戰爭,而不是世界大戰或大規模的戰爭。如新中國成立后的數次局部戰爭,毛時代也是中國崛起的時代,準確地說,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因此毛也必須打朝鮮戰爭,打中印戰爭,打珍寶島戰爭,與美,蘇,印度開戰,只是,這些戰爭也都是局部的,規模有限。其實,到了中國崛起的第二階段,即鄧小平時代,鄧一開局就打了一場局部戰爭,即對越南的戰爭。所以說,在中國崛起的第三階段,即從2009年後的三十年,也可能很難避開局部戰爭。
能和平崛起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內部的條件,包括中國歷史的獨特性,中國中央集權專制國家的特性,中國國情的特性,尤其是中國廣大農村和農民的特性。
西方后發國家的崛起一般都伴隨著戰爭,原因有二個,一個是工業化及發展的需要,一個是打破已發國家的圍剿。工業化與發展,首先是需要資金的積累,如英國,英國工業化和進一步發展的資金,是靠對外掠奪,尤其是靠對殖民地的掠奪,如對印度和中國的掠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掠奪,包括葡萄牙,西班牙也都靠對殖民地的掠奪發的家,如南美洲。日本也是如此,靠對外掠奪,戰爭賠款,如清帝國的賠款,靠打敗俄國而取得東北的特權,對中國東北的掠奪,靠參加一次大戰,得到對山東的特權,後來是靠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來掠奪中國和南太平洋的資源。德國也是如此,靠戰爭來掠奪全部歐洲的資源。蘇聯的崛起是兩者參半,一方面,是靠過去沙皇時代的戰爭,來掠奪土地和資源,包括掠奪中國的大片土地,斯大林時代也參與了對波羅的海國家的戰爭,包括芬蘭,可惜蘇聯打芬蘭失敗了,後來還與德國一起參與了瓜分波蘭,另外一半,是在斯大林時代,對蘇聯國內農民的掠奪,積累資金,發展工業。
很不幸,到了中國開始崛起的時候,靠對外戰爭來掠奪資金和資源來搞工業化和發展,有點行不通了。在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老毛的數次戰爭,都不是掠奪性的戰爭,而是自保的戰爭。而在中國歷史上,因為中國從來都非常的強大,國家的地盤大,人口多,周邊國家沒有對手,因此中國很少發動掠奪性的戰爭,中國直到1860年的時候,其GDP總量還與英國持平,各佔世界的19%,到了1900年,還佔世界的9%,比現在都高,那時候,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了,英國是第二,但中國那個時候,還比日本的GDP總量高,日本只佔世界的2。5%。當然,GDP總量高不等於國力和軍力強,還要看GDP的構成,如工農業的比重,還有就是國家的動員能力,尤其是戰爭動員能力。
而中國從秦代開始,一直是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這種制度的國家,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外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皇帝在國內的權力已經是無限大了,高高在上,可以為所欲為,因此皇帝對外面的世界沒有什麼興趣,只要管理好國內就行了,因此中國在歷史上都不是很有侵略性的國家。而西方國家是民主國家,總統在國內的權力很小,因此他們對外面有興趣,民主國家的侵略性一般要大於專制國家。
那麼,中國的工業化,資金和資源的積累靠什麼呢?只能靠自己,主要是靠中國農民。
在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即老毛的時代,中國完成了工業化,包括軍事國防工業,重工業,還包括農田基本建設,水利系統的完善等,靠的不是對外掠奪,而是靠對自己內部的掠奪,尤其是靠對農民的掠奪,這一點,有點像蘇聯斯大林時代。所以說,中國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和平崛起了,從1949到1979的三十年,中國發展的平均速度也是超過10%,而且,工農業的比重,在1949年的時候,是工業佔30%,農業佔70%,而到了1976年,工業佔70%,農業佔30%,倒過來了,中國完成了工業化,其發展速度,一點都不比后三十年慢。那個時候,工人農民和所有人都很窮的原因,是中國的工業化,靠掠奪農民,也靠掠奪工人,工人都是低工資,稱為低消費,高積累。這便是中國和平崛起的代價。
那麼,中國在鄧小平時代的第二階段三十年的發展與崛起,靠的是什麼呢?還是靠掠奪農民。說句不好聽的,中國其實也是有殖民地的,中國的殖民地就是中國廣大的農村和農民。這個殖民地之所以可以建立起來,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地盤太大,小的國家就不行,沒有縱深,而中國可以,尤其是各地區的差異又非常的大,城市是歐洲,農村就是非洲。所以,在建國后,採用了戶籍政策,將一個國家分裂為兩半,一個是城市,一個是鄉村,兩者不能隨意流動,進城要證明,比辦護照都難。其實那個時候,中國已經分成了兩個國家,一個是殖民者的城市,一個是被殖民者的農村,與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不同的是,老毛給農民很高的政治地位,其地位比城裡的知識分子還高,大家又都很窮,貧富差距不大,因此,儘管農民受到非常大的剝削,也不反抗,甚至在餓死上千萬人的時候,也沒有農民起義。城鄉存在剪刀差的問題,其目的,就是在中國國內,建立一個無形的殖民地,而最終的目的,是完成工業化,促使中國和平崛起。
這也是中國不得已的辦法,要崛起,又沒有辦法靠對外侵略,對外掠奪,那就只有自己人扛著了,自己人倒霉了,主要是農民倒霉。所以,那個時候,獲得城市戶口是農村人的最大願望,因為,你從一個被殖民的人,變成了殖民者,鯉魚跳龍門呀。剛開始恢復考大學也是一個野雞變鳳凰的狹窄小路,大學一畢業,就變成城市戶口了,農轉非了。
鄧小平時代中國的崛起,也是靠剝削農民,先是可以包產到戶,然後是農民工進城,中國第二階段三十年的崛起,靠的就是中國的農民工。中國的世界工廠的地位,也是靠農民工的貢獻,說不好聽的,就是靠對農民工勞動力的剝削。
因為中國有廣大的農村,有廣大的農民,中國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
估計,從現在開始,對農民工的剝削會逐漸減弱,但是,有很多人又盯上了農民的土地。農民的土地是巨大的肥肉。現在中國各地官員GDP的增長,70%是靠房地產,靠開發土地。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能夠和平崛起的秘密,就是中國有農民,有農村。靠農民崛起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崛起,靠剝削農民的產品,第二階段的崛起,靠剝削農民工的勞動力,現在進入到第三階段,也就是第三個30年,靠什麼呢?筆者猜測,靠農民的土地。中國現在有什麼?有農村的土地。這裡蘊含無限的資金。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說,中國能夠和平崛起,靠的是上天給中國這麼多的農村與農民。所以說,不懂農民的人,在中國做不了領袖,毛澤東是農民,鄧小平也懂農民,現在的胡溫,好像也懂一點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