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掌控互聯網對美國有重要戰略意義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10-1-23 10: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考慮到未來戰爭的需要出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分組交換試驗網ARPANET,連接美國的四所大學。在此基礎上,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計算機網路的規模和數量得到很大發展,逐漸擴展至全世界。1989年9月,在美國政府資助下互聯網域名與地址管理機構(ICANN)成立。美國商務部授權其管理互聯網根伺服器。40年來,美國一直利用互聯網發源地優勢、掌控互聯網主動脈優勢、握有互聯網核心技術優勢,控制著全球互聯網,成為互聯網霸主。
 
支撐互聯網運轉的根伺服器共有13個,一個主根伺服器設在美國,12個副根伺服器中有9個也設在美國。從技術上講,一旦某個國家的後綴從根伺服器中被封住或刪除,這個國家便在互聯網世界中消失,特別是管理根伺服器的ICANN是向美國商務部負責,並受美國商務部制約,其他國家的法律對它無任何約束。2004年4月,由於頂級域名管理權問題上發生分歧。「LY」(利比亞頂級域名)癱瘓,利比亞在互聯網上消失了三天。

  在一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美國獨掌互聯網根伺服器的狀況令許多國家擔憂和不滿。多年前,許多國家便表示希望將管理權交給聯合國或以國際合作模式共管。歐盟稱,國際互聯網是全球共享資源,理應由所有國家共同管理。一些發展中國家指出,早期進入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家大量鯨吞域名,自己只能分得剩餘的有限資源,要求與美國分享互聯網管理權。對這些意見,美國上下極力反對。

  2005年3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網路空間和陸、海、空、航天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同年6月30日,美國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要無限期保留對互聯網根伺服器的監管。聲明稱,交給聯合國管理或由各國政府合作管理將會妨礙信息自由流動,互聯網容易被濫用,全球監管更難展開。

  為阻撓2005年11月在突尼西亞召開的關於互聯網問題的會議討論互聯網根伺服器監管問題,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寫信給當時歐盟輪值主席英國外長,表示美國重視互聯網管理權,支持非贏利性民間組織ICANN(實際為美國商務部下的准政府機構)來管理和協調互聯網。她稱,私營管理模式可保證互聯網的安全和穩定,建立新的政府間管理體系可能成為互聯網發展的障礙。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以423票對0票通過決議,要求美國政府明確向世界表明,美國控制互聯網的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美國加州共和黨議員約翰 杜立特甚至說什麼:「美國發明了互聯網。它是我們送給世界的禮物,美國的納稅人為其提供了資金,聯合國想拿走這個禮物,以增加其權力的舉動必須被阻止。」

  掌控互聯網對美國有重要戰略意義:攔截信息,搜集情報;快速廣泛傳播美國聲音掌握話語權和輿論主動權;輸出美國價值觀;支持「顏色革命」;扶持所謂「敵對」國家和「看不順眼」國家的反對派,干涉他國內政,擴展美國勢力範圍;戰時先發制人,干擾對方通訊和指揮系統。美國著名軍事預測學家詹 亞當斯在其所著《下一場世界戰爭》中預言:在未來的戰爭中,計算機本身就是武器,前線無所不在,奪取作戰空間制空權的不是炮彈和子彈,而是計算機網路里流動的比特和位元組。      

 由於掌握核心技術,美國有關企業在信息技術研發和信息產品製造過程中就根據政府意圖事先做好了日後對全球進行信息控制和制裁的準備。早在2002年,英國媒體披露了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網路間諜計劃。報道稱,中情局尋求進入全世界各大公司、銀行以及政府機構電腦系統搜集信息的能力。為掩人耳目,中情局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民間身分為幌子與谷硅高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能夠從互聯網上獲取任何內容的間諜軟體。間諜軟體以捆綁方式和其他軟體一起當用戶安裝實用軟體時它悄悄地進行自動安裝。

  2005年12月《紐約時報》也報道:美國國家情報部門與美國電信企業合作開發了一個程序用以截聽外國互聯網通信。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06年1月11日的報道還稱,數年前,中央情報局增設一專門機構利用高科技手段從互聯網上竊取他國情報。該機構負責人埃利特 賈迪勒斯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通過監控互聯網,中情局獲得了大量有用情報。儘管伊朗此前一直試圖隱藏正在從事的核研發工作,但通過互聯網,中情局獲得了伊朗研發核武器的大量圖片,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數據。改變了線人被伊朗處決后,中情局一直徘徊在伊朗國門外的局面。這位負責人還稱,自互聯網在全球廣泛利用以來,中情局一天也沒有停止對它的監控。為保存監控獲得的資料及情報, 中情局建立了三座錄相帶圖書館。

  《紐約時報》稱,社交網站這種21世紀的「新寵」在喬治亞、埃及、冰島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都起到了幫助作用。2009年4月發生在摩爾多瓦的未成功的「顏色革命」因有美國社交網站Twitter參與鼓動,被稱為「Twitter」革命。美國索羅斯開放社會研究所中還有專人負責研究利用互聯網在「封閉社會」推動所謂「民主運動」。2009年6月伊朗大選后局勢一度動蕩不穩。反對派利用Twitter 、 Youtube等社交網站傳送不實信息、發泄不滿、串聯示威,美國認為找到了對付伊朗的有效工具。當6月15日Twitter要按計劃進行系統維護時,白宮竟下令要其推遲維護時間:「伊朗正處於決定時刻,Twitter顯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你們可以讓它繼續工作嗎?」Twitter創始人見網站成為美國政府的「政治工具」興奮不已。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說,Twitter等社交媒體網路是美國「極為重要的戰略資產」因為「這些新科技讓「獨裁政府」難以控制信息。」一名美國前情報官員談到通過互聯網輸送美國價值觀時說,這比派特工到目標國或在目標國培養認同美國價值觀的當地代理人更容易。2009年6月,美國政府以妨礙互聯網自由和信息流動自由為由對我「綠壩」軟體提出異議並施壓恐怕也與其向中國的滲透意圖有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3 18: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