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4月23號逝世,享年76歲。中國高度評價葉利欽任期內對中俄兩國關係發展做出的貢獻,包括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以及解決兩國邊界劃分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說,在任期間,葉利欽高度重視對華關係,中國和俄國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兩國關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劉建超稱葉利欽是中國人民的一位摯友。
葉利欽1990年5月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1991年6月12號在全民大選中當選為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1996年競選連任,1999年12月31日因健康原因提前卸去總統職務,把權力交給代總統普京。
*確定與中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建偉博士說,葉利欽在擔任俄羅斯總統的8年多時間正值俄羅斯國內處在最動蕩的時候。雖然葉利欽推行的經濟改革,尤其是以開放價格和國有企業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休克療法」,導致俄羅斯的經濟出現巨大的倒退,通貨膨脹超過2500%,但是在國際事務上,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受到國內經濟一蹶不振的影響。
王建偉說:「相反的,在他的任內,中國和俄國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個提法在他的任內就已經定下來。葉利欽在國內政治方面雖然跟中國領導人有比較大的不同,但在國際問題上他跟中國領導人還是有比較多的共同點,那就是要建立一個多極的世界。這一點葉利欽在世的時候比現在普京強調的都要多。要反對一級,要致力於建立多極世界的理念,是俄國和中國當時發展和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政治基礎。」
葉利欽在任內曾幾次訪華,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1992年12月17號,葉利欽首次訪問中國,俄中雙方達成共識,不以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劃線,著眼建立睦鄰友好關係。1996年6月24號,葉利欽再次訪華時,兩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信、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解決了俄中兩國邊界問題*
政治學教授王建偉說,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建立,把兩國關係的發展進一步推向前進。他說,雙方關係發展到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基本解決了困擾俄羅斯和中國關係的邊界問題。
他說:「另外一個,他對中俄關係的貢獻是基本上解決了中俄在邊界問題上的一些爭端,基本上在他的任內解決了,而且當時俄國國內也有很多人反對在邊界問題上跟中國做出讓步。但是,葉利欽基本上還是力排眾議把中俄邊界問題基本解決,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貢獻。」
王建偉教授說,葉利欽在俄中關係的發展問題上具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他認識到建立穩定和長期的俄中關係,對兩國關係發展都有好處。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是葉利欽親自選定的接班人。普京在2000年接任俄羅斯總統以後,在促進和發展俄羅斯國內經濟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同中國的關係。
2001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俄羅斯,同普京總統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進一步確定了中國和俄羅斯發展關係的基本原則。2004年10月普京訪華時,雙方簽署了最終解決邊界問題的協議。2006年兩國元首在各種場合會晤了6次。兩國還商定2006年在中國舉辦俄羅斯年,2007年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
*普京將戰略協作關係具體化*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建偉博士說:「普京上台以後,他的任務就是怎麼使中俄之間所謂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變得更加實質化。比如說,葉利欽時代中俄之間的貿易就很少,普京上台以後在具體的經貿問題上的合作大大推進一步。當然這和普京在任時俄羅斯自己的實力的改善和增長也有關係。」
王建偉說,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基本上是穩固的,但兩國歷史上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和疑慮都在或多或少地籠罩著雙邊關係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俄羅斯向中國的能源供應上,先進武器的對華出口問題上等等。不過,王建偉指出,儘管如此,中國和俄國在北韓核問題、伊朗核項目等很多重大國際事務上的合作,關係的密切程度要遠遠超過中美,或俄美之間的合作關係。他說,這些都體現了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