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中學教什麼?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4-17 04: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美國中學教什麼?
美國在創新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對我們有很多的啟示。筆者將從美國中小學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等幾個方面,來談談美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是如何實施的。

一、課堂教學氣紀活躍,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美國的課堂教學是很開放的。他們在座位的編排上就很隨意,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很近。他們這樣做或許是為了更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學生在課堂上似乎可以為所欲為,只要你不妨礙其他人。不少學生的課桌上擺著飲料和食品,在課堂上喝飲料吃食品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晚上開課的課堂更是如此。美國人非常喜歡籃球,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放過一年一度的精彩的 NBA總決賽,在這種時候上課,你常常會聽到教室的某一角微微地傳來決賽場上的歡呼聲,這是因為有些學生把微型電視機帶到了課堂上,一邊聽課,一邊悄悄欣賞決賽場上的精彩場面。

美國教師在課堂上也會儘力表現其幽默風趣,一個教條、呆板而且只會照本宣科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認為是boring的教師,他的學期結束時的教學效果評估一定不會獲得好分數。教師們在課堂上的神態儀錶都非常有個性,其教學方式也非常豐富多彩,與中國的一些整堂課都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而學生則埋頭做筆記的教學方法相比,的確是天壤之別。

美國的課堂教學,氣氛十分活躍,注重課堂上的提問和討論。美國人有句名言,「沒有什麼問題是愚蠢的」。師生間的問與答被認為是創新教育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老師常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然後指導學生自己去查閱書本或網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而老師有時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因而也不急於讓各個學生的答案相一致,更不會去束縛學生的創見與想像力。在課堂上,學生在任何時候都可中斷教師的講課,向其提出有關問題,有些活潑的美國學生會以一些非常幽默的方式提出疑問,從而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而美國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很有氣量的,只要學生並無惡意,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滑稽問題都不會動怒。學生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中,加上教師因勢利導的提問,從而會更好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另外,美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課堂討論外,還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辯論賽,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經常引導學生培養批判思維能力。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件趣事:美國的一位高中教師,多年前第一次給新生上課,他讓一位朋友去冒充他上一節地理課,他故意讓朋友把課講得亂七八糟,不合邏輯,但學生還是認真地記錄,居然沒有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時坐在學生中的這位老師舉手說:「這些內容都在課本里,為什麼要我們記呢?」冒充的老師說:「等一會兒就知道了。」5分鐘后,這位老師又說道:「我聽不懂!」冒充的老師解釋一遍,學生還是拚命地記筆記。10分鐘后這位老師再次舉起手又說:「還是聽不懂!」這時冒充的老師說:「要麼你來講吧!」

然後,這位真正的老師才走上講台去開始正式上課。據說這種辦法已經試用了多年,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教師的講解進行批判性思考,克服學生上課時—味聽講、不假思索地記筆記的習慣。

二、課程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大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美國課程設置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內容比較重視讓學生學習與現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相關的知識,特別注重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內容。

小學和初中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的課程,包括英語的讀寫和理解,數學,社會學如歷史、地理、環境保護和理科的基礎知識,以及音樂、美術和體育等。但初中和高中有選修課,其比重分別佔到總課時的1/3和1/2。必修課由學區或州教育局規定,其內容是很多的,但有的必修課也因學校而異,選修課則根據學校的特色與學生的興趣而定。如芝加哥市的中學課程就分必修課、選修課和學生輔導課三大類。必修課的重點課程是:英語、數學、科學(含生物、地球及太空、化學、物理等)、社會科學(含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等)、職業教育(含健康教育、駕駛教育等);選修課則多達幾十種,並都是技能性很強的課程,有的甚至就以各種俱樂部的形式活動;學生輔導課又叫社區服務課,不算學分,但必須學習,這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服務精神。

學校雖然也有教科書,但教師講課從不照本宣科,有時甚至不用教科書。如對計算機的學習,他們就採取分層推進、分類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辦法,學生從入門到簡單操作,到熟練操作,用電腦寫報告、做作業、獲取信息、修理機器、設計圖紙方案、譜曲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修理機器、美容、美髮等不僅是面對模型教具,更面對真實的顧客。如在體育課中開設駕駛課,在職業教育課中開設就業輔導課,在學生輔導課中開設社區服務課,這些對培養學生技能技巧、服務精神、實踐能力都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他們真正身體力行地去「學會生存」、「學會創造」。

伊克中學的校訓就寫道:發展個性,提高自我。讓我看,我記不住;讓我聽,我會忘記;讓我參與,我就會理解、明白。

1998年,美國國家教育經濟中心為基礎教育學校制定了一套新的基礎課指導性標準,即英語語言藝術、數學、科學、應用學習的操作能力標準及相關的項目作業實例。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動手實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勇於創新,這是美國在創新教育方面的一個重要法寶。

在教學中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而是煞費苦心地告訴學生怎樣去思考問題,怎樣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等,教師也從不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而竭盡全力去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近年來,美國風行一種「木匠教學法」。其實,這種方法很簡單:給孩子們一些木塊和尺子,由他們去量木塊的長、寬、高、底,然後拼造一些簡單的物體。這樣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就認識了尺子的用途與使用方法,也理解了線段長短間的加減關係,而教師只是布置任務和解答孩子們在動手勞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木匠教學法」的一個最大好處就是使孩子們始終處在一種具體的操作之中。它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它極大地鍛煉了孩子們自我發現問題和親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按老師事先規定的方法去做,從而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機會發展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三、美國學校考試題目千奇百怪,注意引導學生全面素質和學習潛能的提高

美國基礎教育的一至三年級沒有學業成績記錄,三年級以後的各種考試也不公布分數,最多只是貼學號,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成績。不過大部分學校都非常注重讓具有特殊天賦的學生得到發展。大部分的中小學都設有「優質班」,每周有特殊的授課時間。如果學生表現十分突出,學校會建議家長去做智商測驗,以使學生有機會得到特別的輔導。

考試的內容與學生的教材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考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等幾方面的能力。考題也千奇百怪,如癩蛤蟆是否有聽覺? 試證明之;試說出一種根源在外太空的東西,並為你的理論作一個完整的辯論;請以下面的句子開頭寫個故事:「在多年以後,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與冰有關的經驗……」故事需提及一雙襪子、一個紀念碑、一串鑰匙、一頭家畜和莎翁全集。再如,沙和海灘的關係中與下列哪兩者之間的關係相同: A.貓和貓須: B.樹和森林; C.足球和曲棍球; D.衣服和鞋子。這些題目也是每年高考常考的題目。從這裡可看出,這種考試不僅僅是對學生過去學習結果的檢測,更是對學生將來學習潛能和創造能力的考查。

美國不少大學特別是重點大學在招生時除了高考成績外,特別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如除了高考成績以外,學校還要學生提供高中的成績單、教師或社會組織負責人的推薦信、參加社會活動情況等,這真正是全面衡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正是因為高考的導向作用,美國中小學生才這麼輕輕鬆鬆地在學習中進行創造。

四、大力開展研究型課程的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美國的研究型課程在設計的時候就特彆強調對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其目標設計主要包括:1.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否得到解決倒是次要的。2.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能夠有興趣、有信心、有責任心地探索和解決問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活動。3.使學生通過實踐與具體探究的過程,獲得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品質等方面的發展。4.使教室從封閉走向開放,實現課堂與社會的有機結合。

按照研究型課程的要求,教師經常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美國的學生經常要做「報告」,從選題、撰寫到演講,全部是獨立完成的。自然課研究報告要求有完整的結構:假設、研究目的、方法程序、實驗情況、分析和結論。

如Ohine小學因地制宜,藉助靠近美國航天局的優勢,每年組織學生進行一次5個月的太空探測課題研究,並邀請航天局專家擔任課題指導教師,學生學習興趣很高。 UCLA實驗小學以計算機為研究工具,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比如,四至五年級的學生三至四人一組,合作研究人體健康問題。他們設計相關的軟體,利用計算機顯示病毒攻擊細胞、香煙危害人體的消化系統等過程。再如:「人們運動后多長時間心跳才能恢復正常?」有的學生就通過跑步來記錄心率,然後分析數據,在計算機上作圖表並撰寫文章,再列印出來貼在大紙板上並加以彩色插圖裝飾,最後當眾演講。

我國的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赴美留學,小孩也相應地進入四年級學習。美國教師看到我國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本說,這課本的難度在美國小學六年級也夠用了。之後,小孩幾乎是在玩中學習,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和個性。可不久,孩子從圖書館抱回一摞書,在電腦前一坐,媽媽問他幹什麼,他說:老師讓我寫一篇關於中國文化的作文。這在我國恐怕大學文科學生也很難寫出這樣一篇「作文」。而這篇作文就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訓練了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走出校門,積極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

美國學校很注意讓學生從社會中、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學生們經常出去旅行,學到什麼內容,就到實地參觀、考察什麼內容,工廠、農場哪兒都去。如有學生因家庭困難沒錢出去,學校可以建議他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經濟困難。如果家長出國或到外地去旅行,並要帶上孩子也去,學校也會積極支持,並不認為會耽誤學習,反而認為這是最生動的學習,可以開闊眼界。例如,有位美國孩子的家長要去歐洲旅行,學校積極支持這孩子一同前往,並且各科教師也抓住時機根據這個孩子的特點,布置了一些相應的旅遊作業。歷史老師要求他參觀一下歐洲的博物館和一些歷史古迹,返校后讓他作一個參觀報告。法語老師讓他在旅遊期間寫一封法語信給他和全班同學,盡量用學到的法語單調、句型傳達所見所聞。

美國十分注重社區教育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社區里設有圖書館、藝術館、航空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這些場館對中小學生都免費開放,可供學生參觀、玩耍,還可供上課及參加各種遊戲、活動。比如在芝加哥的一個水族館,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底世界,也是孩子們的樂園,在這裡他們能增長不少見識,溝通課內外的知識。據水族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有4萬多名學生到這裡接受教育。再如位於矽谷的San Jose現代技術革新博物館,是由舊金山市政府投資1億美元、博物館自籌500O萬美元建成的。博物館中的計算機可用於設計自行車、機器人、電子軟體、人體科學、自然科學、計算機實驗室,絕大部分是參與式設計,還專門設計了競賽項目。博物館每年接受參觀的學生有4 萬多名,這些高質量的博物館為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學習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18: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