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孫愛武與數學天才約翰納什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9-11-22 01: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轉貼: 最近一段,海歸中發生的悲劇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國慶節前後,兩位歸國博士在浙江先後自殺。北京海歸、留美化學博士孫愛武又因為精神病流落街頭,孩子也被警察局收留,最後竟然為生活所困,在街頭擺地攤。不知道同樣的情況還有多少,但是海歸的精神和心靈問題是到了應該引起重視的時候了。

網上已經有人發起拯救孫愛武的行動了,我對此表示堅決支持。目前大家最關心的是,如何說服他去醫院看病。孫愛武在接受訪問時談到:「這半年沒睡過一天好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被人折磨著,被人搔擾著,我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又開出了月薪5、6萬的「天價」工資。國內媒體在報道時似乎並沒有把他當作一個病人,而當作一個自視甚高、目空一切、不切實際的書獃子,並把他病中的「胡言亂語」發表出來,使人們對海歸產生負面印象,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從孫博士的同學天宇介紹的情況看,孫愛武的確有病,而且病得不輕。他患的不是抑鬱症,而是精神分裂症。因此,指望他自己認識到自己有病,或者說服他去看醫生是很困難的。他在北京的親戚、同學、朋友應該採取強制措施,強迫他就醫。查網上資料,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區分是非常明顯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主動與被動。主動求醫是抑鬱症區別於精神分裂症的一個標誌。抑鬱症患者會主動求醫,但是由於不清楚,或者不願承認自己的病,因此,不少患者沉默寡言。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求醫是被動的,因為他們缺乏或喪失了自知力,一般堅決否認自己有病。多數患者是被親朋好友採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帶到醫院,患者對醫生的檢查也不合作。

二、痛苦與淡漠。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抑鬱症患者表現得很痛苦,愁眉苦臉,沒精打采,憂心忡忡。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存在嚴重的情感障礙,多表現為茫然、淡漠、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現為情感高漲或情感倒錯,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沒有為病所急,為病所痛的情感表現。

三、意念和妄想。在思維內容方面,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有著重要區別。抑鬱症患者的主要表現是有消極悲觀的意念,如困難、挫折、失敗、自責、自罪、自殺等不良念頭。這些意念在重症患者身上可達到近似於妄想的程度,但與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癥狀仍有不同,主要區別有二:其一、患者的意念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所處環境及事件有關,如青年的學習壓力、交往障礙、性困惑;中年的家庭、事業問題;老年的多病、孤寂等。 其二,患者有自知力,承認這些念頭主觀片面、不真實、不確切、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無法擺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癥狀多種多樣,有的接近現實,有的荒謬離奇,但其共同特徵是無事實根據,與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相去甚遠;患者能把妄想內容描述得生動逼真,並堅信不移,他人無法說服。

孫愛武所患的精神分裂症和奧斯卡獲獎電影A Beautiful Mind 中描寫的20世紀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情形極為相似,都是迫害妄想症。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他從患病到康復的過程。

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絕對是一個數學天才,22歲時便完成了博士學位,在短短27頁的博士論文里,他闡述了自己獨創的博弈理論,這種理論在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納什因此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

然而,就在納什30歲,即將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的時候,他的腦子出現了嚴重問題。經醫生診斷,他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時而擔心被徵兵入伍而毀了自己的數學創造力,時而夢想成立一個世界政府。他堅持認為《紐約時報》上每一個字母都隱含著神秘的意義,而只有他才能解讀其中的含義。他給聯合國寫信,跑到華盛頓給每個國家的大使館投遞信件,要求各國使館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最終納什的家人和朋友決定把他送進醫院治療。

1996年,從病中恢復的納什在第10屆World Congress of Psychiatry會議上報告了自己的患病經歷。1958年他30歲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年輕數學家」,但很快他的整個世界都坍塌了:「我在MIT的教職員工,還有Boston都變得陌生起來……我到處看到匿藏著的共產黨員……我開始認為自己是宗教聖人,並總是聽到從那些反對我想法的人那裡傳來的像電話上的聲音……這種恍惚的狀態就像一場永遠沒有醒來的夢。」

納什的病情時好時歹,反反覆復。雖然他和妻子早已經離異,但是深愛他的妻子艾麗西亞仍然想盡各種方法,鼓勵他頑強地與疾病做鬥爭。在此後的幾十年中,納什一直在醫院、藥物、孤獨和數學研究中度過。

納什是不幸的,但是納什又是幸運的。因為在他患病以後,他的前妻、朋友和同事們沒有拋棄他,而是竭盡全力幫助他,挽救他。儘管納什不得不辭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職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們還是設法為他保住了醫療保險。他的同事聽說他被關進了精神病醫院后,給當時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專家打電話說:「為了國家利益,必須竭盡所能將納什教授復原為那個富有創造精神的人。」人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設立了一個資助納什治療的基金,並在美國數學會發起一個募捐活動。對於普林斯頓大學為他做的一切,納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這裡得到庇護,因此沒有變得無家可歸。」

妻子和朋友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照顧終於得到了回報。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清晨,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樣向納什道早安時,納什回答說:「我看見你的女兒今天又上了電視。」從來沒有聽到過納什說話的戴森感到非常震驚,他後來說:「我覺得最奇妙的還是這個緩慢的蘇醒,漸漸地他就越來越清醒,還沒有任何人曾經像他這樣清醒過來。」

納什漸漸康復,蘇醒過來,而他的蘇醒似乎是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接受諾貝爾經濟學獎。當1994年瑞典國王宣布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是約翰納什時,數學圈裡的許多人才意識到:原來納什還活著。

在2001年,經過幾十年風雨坎坷的艾里西亞與約翰納什復婚了。這個非凡的富有犧牲精神和堅強意志的偉大女性用自己的一生與命運進行博弈,她終於取得了勝利。而納什,也在與疾病的博弈中取得了最後勝利。

孫博士在學術界的地位當然和納什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的遭遇一樣讓人同情。所幸他有一位深愛著他的妻子,和一幫古道熱腸的同學和朋友。但是,他和他的一家何時能走出困境,取決於他的病情恢復的情況。這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治療及時,孫博士的病完全可以治癒,而且可能不需要很長時間。我認識一個人,在國外讀博士期間患了類似的精神病,後來他妻子軟硬兼施,把他送進了精神病院,我們還去醫院看過他。他在那裡住了幾個星期,回來後接著服用藥物。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最後完全康復了,完成了博士學位,而且找到了教授職位。

我認為,國內媒體不應該再繼續採訪孫愛武,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當務之急是應該呼籲人們伸出援手,幫助陷入困境的這一家渡過難關。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當孫博士在清醒過來后,也能像納什一樣表示,「我在這裡得到庇護,因此沒有變得無家可歸。」「這裡」就是他自己的祖國。我衷心地希望,祖國,仍然有真情在。(以上部分資料取自網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大西洋人 2009-11-22 01:06
精神疾病在許多中國人心目中仍然是一個非常誤解深重的東西,因此才有那麼多人諱疾忌醫,而且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常常受到歧視。當然在美國也有這樣的問題, 但畢竟這邊對這些精神疾病研究得更多更早,也有許多相關法律保護患者利益(當然,美國的私人權益保護法對於精神患者也適用,如果本人不同意,好像也不能強迫就醫,除非是對他人的安全造成了威脅;所以容易落入一個怪圈。中國似乎沒有類似的法律,但具體我並不清楚)。據說孫在密西根的時候就接受過治療,學校也知道他的情況,但他們迫於生活問題,決定回國,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吧.我認為他的同學們發起的救援活動是絕對應該支持的,雖然也許暴露了他的隱私,但在救人的大前提下,應該是合乎道德規範的行為。而且對媒體的不實報道進行糾正也是很合理的,否則白的說成黑的,的確有誤導之嫌, 也更不利於解決問題。
昭君 留言
回復 hysonchen 2009-11-23 07:23
人到國外,或者多年後海歸,都多少有些心理問題,只是有人受不了得病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4: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