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亞洲時報經典分析 企業界倒戈:后布希時代提早來臨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5-28 00: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撰文 Mark Engler) 試想想2009年1月20日,當小布希離開白的總統辦公室,情景是怎麼樣?這情景大概不難想象:反戰人士,爭取公民自由的人士,社區領袖,環保人士,全民保健計劃的鼓吹者,以及工會人士都會為一個不幸的年代結束而舉杯慶祝。即使是平時不太政治化的普通美國人,可能也會作出相同的行動。

總之,單從小布希的民意滿意度兩年來大部份時間低於40%,現時低於30%。有這一個統計數字,便不難預測,一定有很多人慶祝小布希卸任。

不過,令人意外的將會是,在這些人士中有很多有能力購買頂級香檳來慶祝。反小布希的基層平民固然不少,但不要忘記,在大企業那些高薪厚職的人士中,曾幾何時力主MBA治國的,現在也醒悟到,用新保守主義者那套橫衝直撞的方式來管治美利堅帝國並不可行。

小布希年代其中一個奇怪的特點是,自稱是統治者的美國總統不單令美國社會分裂,也令美國政治和財經界精英們內部爭論不已。後者是那些出席門檻極高,每年一度在瑞士達沃科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的大款。他們甚至不屑互換名片,而是交給副手做這些事情。

儘管這些大款們一向都相安無事,但令次卻為小布希卸任后,如何運用美國力量而出現分岐。而當中,已有愈來愈多人跳船,舍共和黨而去。

他們當前辯論題目是:如何管治這世界?

請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大陰謀。他們所做的合情合理。他們僱用大批長駐華府的說客,出錢給總統和國會議員候選人進行競選工程,他們當然要為自身的利益打算。他們憶苦思甜,當然懷念柯林頓的自由貿易年代。那時跨國企業的主管們高薪厚祿,全球影響力也驟增。

從反對新保守派的單邊主義出發,他們希望重新將焦點放在美國的軟力量,以及其它經濟制度的建制機構上。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世貿組織等。在國際政策智囊圈子中,這些多邊機構被稱為華盛頓共識。簡言之,這些制訂全球企業策略的人能主導未來由民主黨掌管的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

無論是柯林頓時代的企業全球化,還是小布希時代的美帝國全球化,當中世界各地的受害者數目當然不少。他們的處境是應該要改善的。不過,很難估計那些希望用一個比較民主的方式處理世界事務,以及改善全球經濟情況的公義追求者,在新的經濟制訂中有多少影響力?同時,過去八年來新保守派所造成的損害極大,全球地緣政治形勢愈益複雜。擺在目前給全球企業界的難題是,還可能回到已往的狀況嗎?

企業界的倒戈

儘管政策失敗的證據充斥,小布希和副總統切尼在位之時,對於保護美國利益的能力,他們是挺自信的,他們也以為,他們照顧了捐錢給共和黨的財經界精英的的利益。但事實是,美國公眾發現,愈來愈多曾經忠於共和黨的人都趕著跳船。以2007年10月一篇以共和黨失去核心商界選票支持為題的華爾街日報頭版報道為例,由於伊拉克戰爭,聯邦赤字上升,以及共和黨的保守社會政策,商界舍共和黨而去,導致共和黨出現品牌危機。

談到商界對於小布希反恐戰爭的反應是,我們一般聽到的都是哈里伯頓及黑水等公司的言論。這些公司直接參與攻打和佔領伊拉克,心態上與掠奪者無異。這些公司忙於透過軍事機器賺快錢。不過,並非所有美國企業皆如此。即使是在共和黨內,也有務實,商業導向的黨員從開始便反對伊拉克戰爭,其中的原因是他們擔心伊戰損害美國經濟。正當美軍在伊戰中墜入泥沼,企業界中的反戰人士不斷增加。

鼓吹自由貿易的精英們,特別反對美國政府的單邊民族主義,對於增加全球安全的多邊手段的漠視尤其反感。他們認為,這種好戰的外交政策不利於企業全球化的發展。

在2006年4月華盛頓郵報一篇專欄,全球化支持者馬拉比直指小布希導致全球化步伐放緩。他指控白宮無意向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或世貿組織提供政治投資。

他寫道:"15年前,當冷戰結束時,大家曾希望國際機構能夠達致新的團結局面。但今天列強根本無意締造強而有力的多邊系統......美國仍是多邊系統中最大實力"4分?"。只可惜小布希政府在國際間眾叛親離,難以服眾。大家都明白,美國的強勢外交政策是針對其它大國的軟弱態度。但令人惋惜的是,單邊主義過猶不及,令多邊主義趨於沒落。

很多商界精英由於不滿小布希的失敗外交政策,都願意回到企業全球化的"軟帝國",並且逐漸寄望民主黨重掌政權。套用"資本家可以用腳投票"這個比喻,現在投向民主黨的政治捐款就比共和黨。正如政治分析家菲臘斯(Kevin Phillips)在其著作:《無利可圖》(Bad Money)中指出:在2007年"對沖基金僱員給予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參議員競選工程捐款比例大概是9比1之勢。

企業業界此次靜靜倒戈正在選舉工程中引起一些有趣的反向。對沖基金經理們和那些有錢坐私人噴射機的固然奉"自由貿易"為圭臬,但民主黨的基層卻非如此。

受到以上因素影響,奧巴馬和希拉利兩位參議員在競選時都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以及和哥倫比亞締結新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在哥倫比亞,嘗試組織工會或高調宣揚人權都會令你有生命之虞。現時民主黨的政綱主調與九十年代有天壤之別。當時民主黨人經常拉攏企業業界,而且在政綱中滲入保守的經濟政策。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兩位候選人都是被與商界友善的顧問包圍著。這些顧問與九十年代,小布希上台前的企業全球化思維模式相同?合。在初選期間,兩派(反北美自由貿易的基層代表和那些掌管選舉工程的顧問)的予盾導致一些令人?尬的局面。

從希拉利的首席政治顧問佩恩(Mark Penn)為例,此君以作為長期企業腐敗行為為辯護的華府說客聞名。他的顧問公司被揭發2007年收取30萬美,作為支持哥倫比亞自由貿易協議的費用。即使希拉利口口聲聲說,真心反對有關協議,並強調哥倫比亞有一段"打壓、謀殺工會人士的歷史",但她的主要顧問卻同時與哥倫比亞官員商討通過自由貿易協議的策略。

奧巴馬陣營也好不了多少。今年2月,當奧巴馬在俄亥俄州初選時,反對與哥倫比亞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並指該協議是"錯誤",損害工人利益之際,他的資深經濟政稱顧問、芝加哥大學教授顧斯比(Austan Goolsbee)卻私底下加拿大官員會面。在備忘錄稱奧巴馬的反對只是"政治姿態"。

顧斯比很快作出回應,說他的立場被曲解。但他的解釋並不能回答公眾的疑惑:例如,為何像他這樣一個為民主黨中的右翼組織民主黨領導委員會擔任資深經濟顧問,並被稱許為"差不多十年來都為自由貿易提供寶貴建議"的人,可以被容許參與制訂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可以想象,當選舉過後,來自民主黨內基層的壓力鬆懈之後,勝出選舉的人便會走回柯林頓支持企業全球化的老路。不過,事情是否真的如此簡單?

新保守主義的弔詭

令那些"自由貿易"精英憤慨的是,過去廿五年主導世界發展理論的市場基要理論,現已在全球各地捱打了。這主要是因為國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所倡議(甚至強制執行)的放?管制、私有化、公開市場、削減社會服務經費都已證明是災難性的。

2003年,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在九十年代,54個窮國變得更窮。英國《衛報》概括為:"報告針對那些指過廿年由於嚴格的經濟造就了新全球中產階級的論點"指出,全球貧富差距擴闊了全。球最富有人士的頂尖1%(人數為6000萬),收入為全球57%窮人收入的總和;在美國,最富有的2500萬人,收入約相等於全球2億窮人收入的總和。"

聯合國發展計劃負責人布朗(Mark Malloch Brown)不客氣地指出,這些數字掌摑了"華盛頓共識"一巴掌。

事實上,在2008年,"華盛頓共識"愈來愈處於弱勢,而美國政府在經濟上已難以強加這項共識於其它國家身上。舉例說,經歷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國家已懂得積累大量外匯,免得遇事時要向國際貨幣基金會乞求援助(也因而避免聽命於華府)。

此外,差不多整個拉丁美洲都反對"自由貿易"。這個地區人口超過5億,自公元2000年當中三分二民選政府的民意授權都是反對"自由貿易",自立於華府之外,實施有利窮人的政策。

歷史弔詭在於,當小布希政府企圖單邊主議取代原有的"多邊主義"時,他們不知道其實以往的"多邊主義"才是真正有利於維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說清楚一點,這種"多邊主義"只不過是用糖衣包裝的"單邊主義"而已。

小布希政府留給後世的是一個多變,也是更危險的新局。明年1月美國新總統就職的慶祝活動當然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不過,人們得要明白,很多美國人以外的國家和人民都積極反對企業的巨大影響,以及美國的帝國地位。美國新總統就職之時,正是這場新全球鬥爭開始之月。

譯者: 王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0: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