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招商處處逢源 拿下廣東再撬上海
重慶市黨政學習考察團21日下午與上海、浙江、福建、重慶等地75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座談。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指出,今後五年是重慶五十年一遇的建設發展機遇,歡迎上海、長三角等地企業到重慶實現新的發展,捷足者先登。
政情觀察人士表示,此舉顯示重慶等內陸城市正努力成為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堅強後盾,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無法生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全線后移,一方面促進沿海地區產業升級,更集中地發展高新科技產業,一方面拉動內陸城市經濟,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同時儘可能減少企業撤資對中國經濟的不良影響。
實際上,以上經濟布局從中共十七大后的人事布局就可見端倪。汪洋調任廣東省委書記,其主要目的就是赴廣東留住部分企業,促進產業轉移,畢竟汪洋在重慶多年,具有豐富的政治人脈和經驗,深知重慶需要什麼。對於企業來說,由汪洋出面將他們「請進來」的姿態更具誠意,如果由一個紮根廣東的官員來做這件事,就難免有將企業「趕出去」之嫌。而原商務部長薄熙來坐鎮後方,其商務背景讓企業主對在內陸的發展更為放心。
就在薄熙來赴上海之前,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鴻舉率團赴廣東簽下百億合作大單,更加明證了重慶與廣東的合作正日益緊密,說句不客氣的話,廣東已經被重慶「拿下了」。薄熙來緊鑼密鼓地訪問上海,誠心誠意地歡迎企業前去發展,更顯示了重慶的下一步棋就是長三角。
而主政上海的俞正聲曾在中部大省湖北當了七年省委書記,在十七大后調任上海,與汪洋調任廣東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有助於上海擴大在全國定位中的作用,服務、輻射領域將從長三角擴大到整個長江流域。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區域協調發展的考慮,促進上海產業升級的同時,將上海不再需要的產業逐步轉移到內陸城市比如武漢,盡量減少企業流失。
薄熙來在上海招商,充分體現了中西部省市在目前經濟形勢下的良性競爭,畢竟重慶有著直轄市的頭銜,又有著西部大開發的國家戰略優勢。不久前才獲批建設兩型社會的武漢城市群會如何應對,更值得關注。(文/星島環球網 曾晶)
[
本帖最後由 大西洋人 於 2008-4-23 08:06 編輯 ]